中醫護理的基礎8篇

時間:2023-09-19 15:44:0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中醫護理的基礎,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中醫護理的基礎

篇1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中醫護理;日常保健

腰椎間盤突出癥由于腰椎間盤變性,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多見于青壯年,其中80%以上在20-45歲之間,5%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的患者有下肢痛,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腰椎間盤突出癥逐年上升,誘發因素主要有:①年齡因素;②身高與性別;③增加腹壓;④不良;⑤職業因素;⑥受寒受濕;此病病程長,顯效慢,易復發,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質量。中醫病因病機:①為外傷;②為勞損;③為腎陰不足;精氣衰微,筋脈失養;④為風寒濕邪流注經絡,經絡困阻,氣血凝滯,不通則痛。我院中醫科于2011年1月-12月收治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78例,運用了中醫護理方法進行辯證施護,取得了滿意效果。

1 一般資料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共178例,女57例,男121例,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42歲,所有病人均有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經痛,其中左下肢疼痛55例,右下肢疼痛33例,其中后縱韌帶鈣化25例,椎管狹窄65例,患者均經過腰椎正側位片、CT及核磁共振掃描,并經臨床醫生確診。

2 護理

2.1 情志護理 患者因疼痛劇烈,活動受限,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少數患者因長期不能根治,預后不明確,產生急躁和恐懼心理。《素問·湯液醪醩》中說:“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就是說患者不擺脫消極的精神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即使再用藥也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實施親情護理,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并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從而消除病人的顧慮,減輕心理負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2 飲食護理 祖國醫學認為:“腎主骨,肝主筋”,人體筋骨的強健與肝腎的盛衰有密切關系,故應給患者多食滋補肝腎之物,如:豬肝、豬腎、腰果、核桃等堅果類食物,以達到強壯筋骨,促進腰腿痛癥狀改善及恢復健康的目的,若腎陰虛弱型宜食羊肉、狗肉、桂圓、牛膝、川芎等溫補腎陽,溫陽通痹;氣滯血瘀型宜食田七青蛙湯,木耳,金針菇蒸瘦肉等行氣活血、通絡止痛;寒濕閉阻型,宜食羊肉燉生姜,當歸等溫經散寒,祛濕通絡;肝腎陰虛型,宜食綠豆,沙參,冰糖燉銀耳等滋陰補腎,強筋健骨。對于臥床患者,腸蠕動減慢,應多食蔬菜水果及清淡易消化的軟食,保持大便的通暢。

2.3 日常生活護理 臥硬板床休息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一個基本原則。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兩到三周,仰臥位時腰部墊一軟墊,以維持腰椎自然的生理曲度,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忌久坐久站,避免負重及持重物,經常小重量的腰椎牽引,以減輕腰椎間盤的壓力。根據天氣變化,注意腰部保暖,避免腰部受風、寒、濕、冷的刺激,經常做腰部熱敷、熱浴等溫熱的護理治療都可達到舒筋活血,祛風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

3 日常保健

康復鍛煉對腰椎間盤突出非常重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最基本的保守治療方法。椎間盤突出的根本原因就是長期不合理的姿勢造成的,加強腰背肌的力量鍛煉,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維持脊椎的穩定性,防止關節肌肉萎縮,避免關節粘連和骨質疏松。日常腰椎的鍛煉應該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避免疲勞,而且要持之以恒。

3.1 腹肌鍛煉 仰臥起坐是增加腹肌力量并牽連脊神經防止粘連,每次10-20個,每天3次。

3.2 仰臥搭橋 平臥在床上,雙膝彎曲,把腳放在床上,而后用力將臀部抬起,離開床面約10公分,這時你會感到腰背肌在用力,堅持約3-5秒鐘放下,如此反復10下,每天3次。可加強腰、背、臀、腿部的力量,增加脊椎穩定。

3.3 飛燕展翅 可改善脊柱血液循環,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復2-3組,每個動作堅持3秒,每組間隔1分鐘。

3.4 抱膝觸胸 處于仰臥位,雙膝屈曲,雙手抱住膝部,使盡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為一個動作,可持續30個。

3.5 風擺荷葉 加強腰椎的靈活性。每天1-2次,每次8-15下,重復2-3組,每個動作持續3秒,每組間隔1分鐘。

4 體會

腰椎間盤突出癥病程長,癥狀明顯,給病人帶來極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護理人員應以病人為中心,關心患者,解除患者心理負擔,使其配合醫務工作,加強恢復其功能鍛煉,以增加腰背肌對椎間盤的保護作用,提高治愈率,防止復發。在護理過程中實施辯證施護,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的特點,還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學習,特別是學習中醫基礎知識和中醫機能操作,不斷地提高專業知識和自我素質。規范行為、語言,改善病人的心理現狀,使其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才能取得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黃捷,藍嬌娜,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護理體會[J].右江醫學,2011,39(1):101.

篇2

[關鍵詞]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西醫結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0-128-0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來源于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的出血,屬祖國醫學“血證”范疇,其發病突然,發展迅速,是內科最常見的急、重癥之一。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搶救成功的關鍵,而護理人員除積極主動配合醫生治療外,密切的觀察,精心的護理更是患者預后的保障。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的護理措施對3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進行干預,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并均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各36例。觀察組36例中,男26例,女10例;年齡20~65歲,平均(41.23±5.43)歲;其中胃底靜脈曲張患者13例,胃潰瘍8例,十二指腸潰瘍7例,應激性胃黏膜損傷6例,其他2例。對照組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齡21~64歲,平均(40.75±5.80)歲;其中胃底靜脈曲張患者14例,胃潰瘍8例,十二指腸潰瘍6例,應激性胃黏膜損傷6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類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開放靜脈通路,止血、輸血、輸液、糾正電解質等支持對癥治療。根據患者病情給予內鏡治療及手術治療。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的西醫臨床護理方法。絕對臥床,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保暖、禁食。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患者精神、意識變化及生命體征情況,記錄24 h出入量,迅速的建立靜脈通路,至少2條。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中醫護理。

1.2.2.1 情志護理 中醫認為血不循經而外溢于胃及腸腔,是因為氣不攝血。胃熱及陰虛火旺而致。而心理應激是導致胃黏膜應激性損傷和導致出血增加的重要因素。因此,護理過程中,應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了解患者的應急原因,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并通過按摩、穴位按壓等中醫護理中常用手段給予心理疏導治療,保持患者情緒穩定。

1.2.2.2 辨證施護 胃中積熱型:脘腹脹痛,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臭、口干渴、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施護原則為清胃瀉火,化瘀止血[1]。肝火犯胃型:吐血鮮紅或帶紫,或便血如柏油,口苦肋痛,心煩易怒、舌質紅絳、脈弦數。施護原則為瀉肝清胃、涼血、止血[2]。脾胃虛寒型:便血或吐血紫暗,脘腹隱痛,喜暖、喜按,面色蒼白,舌質淡、脈細無力。施護原則為健脾益氣,攝血止血[1]。

1.2.2.3 中藥止血 黨參15 g,黃芪30 g,白術15 g,生地10 g,仙鶴草20 g,白及20 g,三七粉(沖服)4 g,烏賊骨15 g,黃芩10 g,生草5 g。對于急性出血期,加用黃連10 g,地榆炭30 g,丹皮10 g,煎水分次冷服,每天1劑,服3~5劑[3]。

1.2.2.4 出院指導 出血停止后,患者由于失血,真元大傷,氣血未復,余邪未消,若調護不當可導致出血復發。囑患者出院后勞逸相宜,起居有規律,保持良好的衛生保健習慣,飲食有節,忌生冷、辛辣食物;戒煙戒酒,適當的進行體育鍛煉。

1.3 觀察指標

參照文獻[4],評價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護理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治愈出院,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科最為常見的危重疾病,大量出血是指失血量超過循環血量的20%或失血量達1000 mL以上。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診斷水平的提高,基本上能夠做到止血與預防再出血的目的,然而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一直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其主要原因在于發病迅速,因此有效地治療與積極科學的護理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及積極有效的整體化護理措施,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最終治療效果,總結護理經驗如下。

重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理護理:該類患者常容易產生緊張、恐懼的情緒而加重出血,醫護人員首先要鎮靜,安慰患者及家屬,指導患者緩慢深呼吸以放松,加強患者的溝通,消除患者緊張的情緒[5-6]。向患者及家屬簡要說明治療措施及目的,提高治療依從性。認真做好基礎護理:保持病房安靜,并注意保暖,準備急救物品,患者絕對臥床,減少翻動,輕者家屬可陪伴患者在室內做適當活動。做好患者口腔、尿道口和會護理,防止感染[7]。出血期間禁飲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給予流食一半,易消化飲食,要少量多餐,以軟食為主,避免進食過硬、過熱等刺激性食物。

健康指導:而中醫護理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堅持“防重于冶”的原則,幫助患者及家屬掌握有關病證的病因、預防、治療知識以減少再度出血的危險;鼓勵其保持良好的心態和樂觀精神,正確對待疾病,合理安排生活,增強體質;戒煙戒酒。本研究通過對觀察組36例患者的中西醫結合護理,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護理相關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總之,上消化道的出血起病急,病情危重,護理人員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的護理技能、密切配合醫生,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止血治療及認真細致的護理,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愈率,降低并發癥及死亡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郁穎.個體化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0):1726.

[2] 楊光,徐淼,邵海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例急救與護理[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8):139-140.

[3] 郭得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觀察與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3):371-372.

[4] 馮婕.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程序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22):315-316.

[5] 葛俏潔,楊丹東.中醫護理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5):859-860.

[6] 甘會,韋延會.上消化道出血內科護理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1):137.

篇3

關鍵詞:護理帶教;問題為基礎;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創新和改變中,隨著我國臨床醫學的發展,臨床實踐對醫護人員來說非常重要,因此在護理帶教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能力和性格不相同,教學結果也不相同,因此在臨床護理帶教中,有很多種帶教方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新型的臨床護理教學方法,主要是圍繞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本文選取2014~2015年護理實習學生60例進行研究分析,探討臨床護理帶教中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的應用價值。

一、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2014~2015年在我校在校的60例護理學生,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30例,對照組30例。實驗組學生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臨床代交方法。實驗組學生的年齡在17~2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9.5±1.4)歲。對照組學生年齡在17~2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0±1.7)歲。兩組學生在年齡、學歷和成績方面無差異,P〉0.05表示統計學無意義,具有可比性。

2、方法。(1)實驗組帶教。為實驗組學生采用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老師先備課,將課程中的病例設計成不同的問題,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然后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討論,老師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找到答案,得出結論的小組可以向老師進行匯報,最后老師進行解答和歸納總結。例如腦卒患者,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腦卒的概念,發病率、致殘率,發病因素等問題[1]。老師才引導學生查找資料,最后得出最終的答案。老師將不同小組的知識進行匯總后,給予學生鼓勵,鼓勵學生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和補充以及糾正。(2)對照組帶教。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以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為主,學生在課上聽講,例如老師講解一個疾病的發生、發展、預防、護理等等,護理病歷的書寫,講解其具體格式,如何提出護理問題,找到依據,制定計劃等。

3、評價標準[2]。實習最后一周,對學生進行護理知識和護理病歷書寫的考試,向實驗組學生發放教學的調查問卷。

4、統計學標準。應用SPSS1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

二、結果

1、兩組學生成績比較。實習最后一周,對學生進行護理知識和護理病歷書寫的考試實驗組學生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見表1。

2、實驗組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向實驗組學生發放教學的調查問卷,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滿意27例,滿意率90%,是否主張推廣教學為24例,占80% 。

三、討論

老師將課程中的病例設計成不同的問題,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然后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討論,老師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找到答案,得出結論的小組可以向老師進行匯報,最后老師進行解答和歸納總結。例如腦卒患者,老師可以向學生提問腦卒的概念,發病率、致殘率,發病因素等問題。老師才引導學生查找資料,最后得出最終的答案。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比起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極大優勢,值得在臨床護理帶教中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機械設備 維護 重要性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TD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7-0050-02

機械設備作為企業的固定資產,占據了大量的企業資金,保持設備良好的運行狀況,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銷售,是企業市場競爭的基礎。若只是成功安裝設備,但是卻沒有系統的維護體系,故障得不到及時解決,企業將面臨巨大損失,企業的經營管理、供應鏈合作、市場競爭都將出現很大問題。所以,加強機械設備的管理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對機械修理維護的重要性、內容、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機械修理維護的對策。

1.機械修理維護的重要性分析

1.1 提高機械故障維修效率

科學的快速發展使技術和生產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而機械設備是技術的載體,是生產、建設的推動力。隨著生產、建設步伐的加快,機械設備的使用率越來越高,伴隨出現的機械故障也就越來越多。建立有效的機械修理維護體系,當出現故障的時候,維修人員可以盡快診斷出故障,并將其有效的解決,提高了機械故障維修的效率,保證了生產、建設的穩定性。

1.2 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周期

項目施工過程中,機械設備存在較大的損耗,若是不對其進行養護管理,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會大幅降低。機械使用同樣有其規律,遵循規律使用、修理維護時發揮機械設備功能的前提。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強機械修理維護,是延長機械設備使用周期,提高設備使用效率的關鍵。

1.3 確保施工項目工程進度

項目施工環境普遍十分惡劣,設備磨損、侵蝕是難以避免的。很多企業為了趕進度,往往利用機械設備晝夜不停施工,高強度的使用機械設備,其中的諸多零件難免會出現磨損過度、損壞等情況,影響設備正常工作。如果不能及時修好,將拖延項目進度。而建立機械修理維護制度,則能讓設備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確保項目工程進度。

2.機械設備管理維修的基本內容

2.1 診斷故障原因、組織維修

企業應該制定詳細的設備管理計劃,并遣專業人員到施工現場對機械進行檢測、維修。機械設備的使用和維修都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技術人員熟悉設備的工作、運行原理,能夠根據設備的狀況對其進行必要的保養。當出現機械故障的時候,他們也可以根據經驗、檢測設備進行故障診斷,尋找故障的源頭,避免盲目維修加劇設備的故障程度,造成設備進一步損壞,影響施工進度,給企業帶來損失。

2.2 提前采購相同型號零件

當設備出現故障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零部件的原因,如果不進行提前采購,沒有可替換零部件,機械設備將處于停工狀態。為了保證企業的生產、建設狀態,需要提前采購相關零部件。在采購零部件的過程中,采購人員需要選擇高質量的產品,市場上的產品質量不一,使用殘次產品雖然看似節約了成本,但是很可能誘發二次故障,導致機械設備報廢。所以,采購人員要樹立科學的采購管,選擇正規品牌、經得過檢測、型號合適的零部件,這樣才能為設備修理和維修之用。

2.3 定期檢測已損壞零部件

機械設備中一些零部件是容易損壞的,對于這類零部件應該作為重點檢測對象,及時對其進行清洗。依據零部件的特點,選擇差異化的清洗方式。常見的清洗方式有擦洗、振動清洗、超聲清洗等。在對零部件進行清洗的時候,切忌使用強腐蝕性的清洗液。因為使用該類清洗液,會導致零部件表面變得粗糙,降低零部件的使用性能。在實際的清洗工作中,缸套和缸腔應該特別注意,再對其進行清洗的時候,應該選擇汽油等易揮發的清洗液,這樣能夠最大程度地祛除雜質。此外,機械設備中還有一些零件是由特殊材料組成的,諸如鋁金屬。在對這類材料進行清洗的時候,就不能使用堿性清洗液,避免對零件造成腐蝕。對于一些精密零件,我們通常會選擇有機溶劑進行清洗,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橡膠零件不能使用,因為這些有機溶劑大多都具有易燃性。如果發現在檢測過程中發現設備中存在零部件損壞,維修人員應該停止設備,并更換零部件。

3.機械設備修理維護存在的不足

3.1 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企業忽視對機械設備的管理,只是將其最為消耗品使用,沒有系統的設備維護、保養及管理制度。設備的一些基礎數據和資料并沒有歸檔管理,企業的設備管理工作雜亂無章,大多數設備管理工作都流于表面,很多企業采購的設備根本不入賬,設備管理信息過于阻滯,設備日常管理存在很強的被動性,機械設備的使用技術、責任落實等都不明確,既不能確保工程進度,也難以保證建設、施工安全。

3.2 投資結構不合理

當前很多企業在機械設備的購買上十分闊氣,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過分看重設備硬件對企業生產的作用,對于軟件部分則不是十分重要,存在嚴重的極端化傾向。在這些企業的管理者看來,購置設備并投入使用能夠獲得顯著的效果,但是在設備管理、人員培訓上花費大量資金就顯得有些奢侈,或者是沒有必要。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很多企業的設備一流、先進,但是維護管理人員的素質卻不高,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看似表面上提高了效率,實際上與投入的成本對照,生產效率實際上并沒有提高。

3.3 管理部門不專業

很多企業為了管理設備成立了專門的部門,但是卻沒有給部門配備足夠的人員、設備,導致設備管理水平難以得到本質提高,部門形同虛設,作用并不明顯。

3.4 設備使用維護分離

為了提高項目進度,提高生產效率,很多企業都日夜不停地利用設備建設、施工,不將設備日常維護工作當回事。長期持續這種情況,機械設備超負荷工作,難免會出現磨損、損壞等情況;還有的人員不精通設備使用,違章操作,使設備使用壽命大幅縮減,這些都阻礙著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4.機械設備修理維護的對策

4.1 完善機械設備管理制度

鑒于當前一些企業機械設備管理制度不完善,注重實用而不注重維護的情況,企業應該加強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建設。具體來說,應該做好如下幾個方面:其一,規范使用章程。機械設備的使用有其規律,只有遵循規律使用,才能在保證機械設備壽命、性能的基礎上,提高生產、建設效率。為此,企業應該根據設備的技術、使用特點,制定規范的使用章程,提高設備使用的科學性。其二,確保安全生產。設備,尤其是大型設備,若是不懂得操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項,很容易出現安全生產事故,嚴重者甚至會威脅操作人員的性命。為此,企業應該完善安全生產制度,進行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以及培訓,提高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和專業素養。其三,建立歸檔制度。將關于機械設備的基礎資料、數據進行歸檔,為后續的維護、保養提供借鑒。其四,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對日常設備管理工作,制定流程以及重點檢查項目,確保設備的安全、高效運轉。

4.2 加大軟件方面的投資

目前,一些企業購買設備、使用設備積極性較強,但是在維護制度的完善、人員的培訓上卻不是很重視。企業設備的使用和管理處于一種急功近利的狀態,缺乏長遠性、科學性。為此,企業應加大在培訓、制度建立及完善上面的投資,切實提高維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健全企業相關制度,這樣才能為企業的生產、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4.3 設置專門管理機構

為了實現專業、高效、對口的管理,企業應該設置專門的管理機構,并配備監督人員,對部門的工作進行定期加不定期監督檢查;企業應該為該部門配給足夠的人員、資金、設備,為其開展設備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4.4 整合設備使用和維護

設備的使用和維護之間是協調統一的,也是不可分離的,使用為維護提供基礎資料、數據,積累經驗;維護能夠保證設備的良好運行狀態,延長設備使用壽命,提高建設、生產效率。只有將兩者整合在一起,加強維護人員與使用人員的交流、溝通,多進行聯動檢查,才能確保設備的高效、安全運行。

5.總結

設備修理維護時設備使用的保障,是延長機械壽命的關鍵,是提高生產、建設效率的重點,是工程按時完成的保證。加強對機械修理維護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闡述了機械設備維護的重要性和機械設備維護的基本內容,分析了機械設備維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更好的推動機械設備管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乃健.機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12).

[2] 田姝琴.煤礦設備管理中機械修理維護手段與方法評價[J].技術與市場,2014(05).

篇5

關鍵詞:集體食物中毒 蠟樣芽胞桿菌 急救 護理【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22-01

學校集體食物中毒近年來時有發生,以發病急、人數多、較集中為特點[1]。2012年5月28日18∶50至次日晨8:00我院接診一起青島市某中學在校集體食物中毒的學生共94人,經及時救治及相應處理,中毒學生全部康復。現將救治和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接診的94例全部為某中學在校食堂吃午餐的學生,年齡13—15歲,學生平素身體健康,5月28日在校食堂午餐,主菜是紅燒茄子、炒玉米粒、雞肉,主食是米飯。飯后1小時,陸續有學生出現胃部不適、惡心、腹瀉等情況,經衛生部門調查分析和檢驗,中毒食物是米飯,學生食用的米飯為隔夜米飯,學生食物中毒為蠟樣芽胞桿菌感染所致。

1.2 臨床表現。多數患者以惡心、嘔吐、全身無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出現腹瀉,查血常規,90%以上患者白細胞及中性粒比例均升高。其中病情不穩的急診留觀治療患者10人,癥狀較重1人,已收入院,其他患者經門診治療后,病情好轉,回家觀察。

2 應急措施

這起學生食物中毒特點,人數多、發病急、較集中。事情發生后,值班的醫護人員立即上報市疾控中心、院總值班、感染科主任及護士長,經領導的安排與協調,根據就診同學的年齡、癥狀輕重,向急診和兒科急診進行分流,以此同時,緊急調消化內科醫生多名到腸道門診坐診并增加了護理人員,在第一時間內,快速有效地對患者進行了診治及護理,確保了患者的治療使得醫院在處理突發事件上贏得了時間。

3 急救治療

3.1 迅速建立留置針靜脈通路,由于患者腹瀉、嘔吐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2],需及時補充葡萄糖氯化鈉、維生素C、以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

3.2 對癥處理。根據嘔吐物的情況對癥處理,患者嘔吐物為食物殘留物時,要進行催吐,以減輕中毒癥狀,減少變質食物對胃部的刺激,患者嘔吐物為水或粘液時,應肌肉注射胃復安,靜脈注射胃酸抑制劑等處理。大多數患者經積極補液、抗感染、保護胃黏膜治療后,患者體溫生命體征穩定,體溫降至正常,癥狀緩解,矚患者回家后進食半流質軟食,若有不適及時復診。

4 護理措施

4.1 測量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作好護理記錄。

4.2 協助患者保留糞便、嘔吐物的樣本,通知市疾控中心進行采樣,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4.3 加強巡視。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輸液中、輸液后的臨床反映、了解患者嘔吐、腹瀉、脫水的癥狀是否得到改善。

4.4 心理護理。由于本次集體食物中毒發病急、時間短、癥狀重,且均為學生,年齡偏小,家長及孩子易產生心理恐懼,出現緊張、煩躁不安、焦慮等情緒波動,護士應多向家長及學生進行病情解釋,使其了解食物中毒的有關知識,緩解緊張情緒,同時根據患者的需要及病情上的變化,及時的給予護理及心理上的疏導,使患者及家長對醫護人員有信任感、安全感,從而能夠安靜、積極地配合治療。

5 小結

5.1 近年來學生集體食物中毒時有發生,以發病急、人數多而集中為特點,學校領導、疾控中心及食品監督局應高度重視食品安全衛生加強對學校食堂的監督與管理,從根源上杜絕此類事件發生。

5.2 蠟樣芽胞桿菌(bacillus cereus)為厭氧革蘭陽性粗大芽孢桿菌,常單獨、成雙或短鏈狀排列,芽胞常位于次極端;芽胞體外抵抗力極強,能在110℃存活1-4天,能分泌強烈的外毒素,依毒素性質分六型A、B、C、D、E、F引起食物中毒者主要是A型、F型。致病食物由于存放較久或加熱不足,引起蠟樣芽胞桿菌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引起中毒[3]。

5.3 進行衛生宣教,使群眾了解食物中毒的有關知識,加強衛生意識,不吃隔夜飯,不吃變質食物,注意衛生,出現腹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癥狀加重。

5.4 食物中毒多以細菌性食物中毒為主,因此腸道門診應做好消毒隔離工作,保持環境安靜、清潔,醫護人員在接觸病人前后,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參考文獻

[1]杜茹慧,楊收平.學校集體食物中毒的護理[J].天津護理,2009,17(1):33-34

篇6

為提高基礎護理質量,提高住院病人舒適度,對基礎護理進行檢查控制。我院護理部經研究于2010年11月特成立基礎護理質控小組。基礎護理是觀察病情的最好途徑,是護患溝通的橋梁,護理服務精神的直接體現。我院護理部在提升基礎護理過程中,要求護士嚴格遵守工作流程,對于生活護理要充分尊重患者的風俗生活習慣,提供合情合理、恰如其分的人性化服務,滿足患者多層次需求。在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建設中,質控小組成員積極帶動科員加入優質護理示范病房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基礎護理服務水平,并積極爭創省級優質護理示范醫院。自開展基礎護理質控活動以來本院按照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層層落實,取得明顯成效,現將本院做法總結如下:

1 資料

1.1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質控人員:目前我院采取三級護理質控體系,一級質控:各病區質控員一人(共30個病區);二級質控:基礎護理小組組長(組長一人,副組長三人,由病區護士長擔任);三級質控:護理部質量控制委員會。

1.2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宗旨:夯實基礎護理,提供滿意護理服務

1.3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目標:隨機或定期檢查全院各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100%(合格標準90分以上)。

1.4 基礎護理質控小組職責

1.4.1 明確基礎護理小組目標,職責;

1.4.2 組織本科室基礎護理質量評分標準、操作規范學習,帶領科員嚴格執行基礎護理操作規范;

1.4.3 負責本科室基礎護理自查工作;

1.4.4 監督本科室基礎護理工作的落實;

2 方法

2.1 學習并掌握基礎護理質量標準、操作規范、考核標準及評估方法并組織實施;

2.2 各科室基礎護理質量控制成員每月自查一次,平時工作中隨時監控,把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護士長,并提出整改意見,督促及早實施;

2.3 質控小組核心人員每季度按基礎護理質量標準及考核辦法,對每個科室進行檢查,作好記錄;

2.4 每季度召開小組會議,每位小組成員準備好資料,商討基礎護理質量持續改進方法,交流基礎護理質量管理經驗,推廣先進方法,及時反饋給護理部。

3 評價標準與結果

實施一年半(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后,按照我院基礎護理質量質控體系考核指標[1](晚間護理、晨間護理、生活護理、壓瘡護理、口腔護理、失禁護理、留置尿管的護理、安全管理)比較上述參數合格率與上一個一年半(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每月全院各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80%)的總體水平。自我院成立基礎護理質控小組后隨機或定期檢查全院各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100%,考核指標均在90分以上。

4 效果

4.1 護理并發癥及投訴降低:實行人性化服務護理模式,拓展護理服務新內涵,在保障患者安全治療的同時,根據病情及生活護理自理能力積極落實基礎護理措施,為臥床患者床上洗頭、擦浴、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給予親人般的關懷。護士對患者及家屬愛心、真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患者感到舒服,整潔,整齊,還要感受到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心、體貼、尊重、以促進疾病康復,大大的降低了全院的護理并發癥及護理投訴。

4.2 提高了基礎護理工作質量:我院基礎護理人員具有一定的護理專業知識,通過系統的崗前培訓和上崗教育,并對基礎護理質控小組成員進一步專業化的培訓學習。基礎護理質控標準使得日常生活護理程序化、制度化、患者得到了科學的照顧,基礎護理質量顯著提高。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減少了家屬的陪護時間、精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基礎護理質量是護理工作質量的基礎,不但反映醫院護理水平的高低和醫院管理質量的優劣,并且在提高危重患者搶救成功率,降低醫院風險和糾紛,預防院內感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基礎護理也是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的集中表現[2]。

4.3 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成立基礎護理質控小組以來,基礎護理滿意度比(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的88%提高到98%,取的了明顯效果,夯實基礎護理,提高了護理質量,促進了患者康復,提高了患者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4.4 營造了和諧的護患關系,護患關系明顯改善: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注重患者的情緒,調動患者的積極性,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護理活動;要求護士用愛心、耐心、細心,熱情周到地為患者服務,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現代護理理念,視患者如親人,用心去護理每一位患者。患者滿意度的提高,護士的主動服務意識明顯增強,健康宣教知曉率普遍提高,無自請護工,護理人員的服務質量得到患者和家屬的普遍認可。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胃癌;切除術;中醫護理技術;腸功能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隨機

選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來我院接受診治的100例胃癌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30~60歲,平均(30.28±9.66)歲。觀察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31~61歲,平均(46.7±11.23)歲。納入標準:臨床上診斷為胃癌,選擇全胃切除手術。排除標準:患者在手術之后轉入ICU>24h;手術臺上死亡;胃癌合并嚴重的心、肺疾病或者其他的惡性腫瘤;有嚴重的溝通障礙;肺功能受到嚴重損傷。經過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數據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手術之后均采用超聲的霧化吸入和血糖監測以及TDP的照射切口、機械排痰、腸道營養外的支持等常規的護理方式[3]。

1.2.1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

采用早期的活動,在全身麻醉清醒之后進行首次的雙肢屈,手術后的第1天由護士和家屬幫助患者在床上坐起來,并通過空腸營養管為患者滴注250ml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手術后的第2天幫助能夠下床站立,并滴注250ml的營養液;手術之后第3天能夠逐漸的增加活動量,并且營養液逐漸增加到1500~2000ml。在營養液的滴注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腹脹、腹瀉等不良情況發生。手術之后的第3天對還沒有排氣的患者進行滴注開塞露為40ml,保持10min以后再進行排便,早晚各1次,直到排氣位置。

1.2.2觀察組采用中醫護理的方式

(1)對患者進行足三里的按摩:在手術之后6h幫助患者取仰臥屈膝的,取足三里。用大拇指以患者能接受的合適力度進行交替揉按雙側足三里的穴位,患者感到酸、麻、脹、痛為適宜,進行10~30min/次,3次/d,首次讓護士示范給家屬看,之后由家屬幫助患者按摩,按摩直到排氣為止。(2)用小茴香熱敷腹部:在手術之后的第3天開始,取250g小茴香裝入藥袋中,加入適量的水,在微波爐中加熱1min,等到溫度降低后患者感覺皮膚沒有燒灼感為宜,把小茴香藥袋放入患者腹部(避開切口的位置)并且順時針移動藥袋[4]。20min/次,2~3次/d,直到排便之后停止。(3)利用超聲透皮的治療:手術之后的第1天采用超聲電導儀和腸胃寧貼片。將貼片置于患者的降結腸和乙狀結腸體表部位,用超聲藥物導入儀把藥物帶入,進行30min/次,2次/d。(4)泡腳:手術之后的第1天開始,根據患者的實際感受情況適當的調節水溫,一般取38~42℃,水300ml放置于專用的椅上,幫助患者坐立于床沿邊,雙腳泡在溫水中,可同時進行足底按摩,2次/d,30min/次,在泡腳過程中不斷的加水維持溫度。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腸鳴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腸鳴恢復時間:手術6h之后,每隔4h對患者的左右側上、下腹以及臍區腸鳴音進行聽診,每個部位聽1min,如果聽診區每分鐘有3次或者3次以上就是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患者家屬觀察患者首次排氣的時間,主要以患者和患者家屬的告知為主。

1.4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采用統計軟件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護理完成之后,觀察組患者的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在胃癌切除手術后運用中醫護理方式,能夠明顯促進患者腸功能的恢復情況,其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篇8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提高,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思維,推行更易于患者接受的服務模式,是我們每一個護理管理者應面對的問題。衛生部推行的“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改善護理務,提高護理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為滿足患者的需求發展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契機。我科通過積極開展“創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護患關系更加和諧,滿意度明顯提升,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生,促進了護理服務與患者服務需求、學科技術的協調發展。

1細研管理,是創建優秀護理示范病區的保障

1.1科室組織學習醫院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本專科疾病護理常規、治療護理服務規范及標準并考核。

1.2調整科室工作流程,更改輸液治療及費用收取流程。重新制定各班職責,制定監護室護士工作制度。科室設康復指導護士及辦公室護士各一名。根據新住院樓護士辦公室開放性特點,特設辦公室護士一名,負責病人首問負責制,解答來科病人及探視相關咨詢,并負責病區病人及家屬答疑,熱情接待新病人,介紹就醫環境。

1.3科室施行內、外、NCU分組管理,強化責任護士負責制,引導各責任組進行良性競爭。

1.4彈性排班,探討科室科學排班模式,護士分層次使用,白班及晚夜間均實行護理小組長負責制,確保各時段護理安全及質量,破解高風險科室及年輕護士大量涌入的風險管理難題。

1.5各專科護理進行梯隊培養,制定出三年以上護士內外分組及管理和技術發展方向。

1.6護士長多次組織創優質服務病區的會議并對工作中的各種細節進行講解,讓護士理性和感性相結合,增加對創優質護理服務的信心。

2夯實基礎,是創建優秀護理示范病區的靈魂

2.1科內成立由周江負責的基礎護理指導小組,負責探討并指導科室基礎護理管理,強化基礎護理質量。

2.2對危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實行科學化、標準化與個體化相結合。建立相應的營養體系。配合醫生對病人實行熱卡、蛋白質的需求及部分酸堿平衡的糾正。制定各時段飲食計劃,根據實驗室檢查結果及病人現實狀況及時調整并組織落實。

2.3定期由科內基礎護理小組負責人周江進行基礎護理培訓并對床上擦浴、洗頭、梳頭、泡腳等操作進行規范培訓并進行科室推廣。為增加患者舒適度,改良冰枕,制成冰溶。

2.4根據科室昏迷躁動病人多,科室定制了床檔十個,自制血氧探頭保護套十個,確保病人及設備安全。

3提升專科,是創建優秀護理示范病區的內涵

科室成立責任護士負責的專科護理小組,對顱腦術后頭部不同部位引流管護理觀察及裝置更換、氣管切開吸痰、更換紗布、重癥患者頭部擺放、瞳孔變化的觀察及動態信息的采集等專科實用操作定期組織學習并確保每人進行實體現場考核,提高專科護理水平。專科護士進行經驗及細節講解,促進中青年護士專科水平快上新臺階。

4康復指導,是創建優秀護理示范病區的重要內容

每周二下午為病人實施康復訓練指導,借助多媒體及教材進行培訓。科室選派康復指導人員張曉芹每周進行一期康復病人指導,并每周進行評估。對出院病人進行康復指導方案制定。制定出適應我科偏癱,外傷恢復期病人適宜的康復訓練資料和醫生一起評估患者康復訓練效果并制定出下階段康復訓練目標。

5特色服務,是創建優秀護理示范病區的亮點

5.1針對科室內病人口服藥多、品種多,制定口服藥擺藥專用盒子,便于核對及擺放。

5.2科室制定住院病人外出請假申請書,與病人提供有效溝通,確保安全。

5.3科室重新規范輸液流程,每日提前1.5小時,方便患者中午進餐。提倡科內批量更換液體,讓護士走在病人響鈴之前。

5.4對氣管切開病人和腦出血病人建無聲語言溝通牌。

5.5據新病區設施及目前專科發展要求更換了一批健康宣教宣傳單。

5.6護士站擺放盆景和便民服務袋。

5.7制作護理溫馨服務提示專欄、閱報欄、聯系卡和指示牌。

5.8患者提供輪椅、針線盒等用具。

5.9設立過敏提示、防跌倒提示等患者安全警示標識,確保環境溫馨、患者安全。

5.10在服務流程上,推出首問負責制,設立健康園地、設辦公室秘書。

5.11科室推行特需服務,護士長手把手指導,提高護士提升優質服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12便病人就餐,護工免費提供訂飯送餐業務。

6加強交流,是創建優秀護理病區的新鮮血脈

7社會經濟,是創建優秀護理示范病區的永恒主題

7.1行病人每日費用責任制及出科費用檢索制,確保收費準確,提高病人滿意度。無一期病人對費用不滿意及投訴。

7.2與社區及目前和我院的部分陪護聯系,培訓了六名熟悉我院部分工作及就醫環境并具有一定神經內、外科專科陪護專業知識的人員。協助社區提供社會舞臺,方便病人借助社會力量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

7.3護士熟悉醫保、合醫及各種保險的相關政策及管理工作,做好政策宣講及協調工作,增加病人住院期間滿意度。

7.4對于三無人員、社會弱勢群體、車禍無名氏病人給予更多的關心及關愛,做好報告及協調工作,做好生活護理及心理疏導。神經科創傷病人多,在費用管理上往往存在第三方介入及部分民事糾紛。真可謂小科室,大社區。針對科室催款難度大,病人及家屬易激動,催款糾紛多的情況,護士長已行八次現場模擬訓練,提高護士催費技巧及避免催費糾紛,在原則范圍內靈活掌握,對催費,停藥這一現實問題較好把握,增加病人對病區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推薦期刊
  • 中醫
    刊號:11-2166/R
    級別:北大期刊
  • 中醫正骨
    刊號:41-1162/R
    級別:統計源期刊
  • 陜西中醫
    刊號:61-1105/R
    級別:統計源期刊
  • 中醫康復
    刊號:44-1757/R
    級別:省級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 | 日韩精品精品第一区 | 污污精品91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制服丝袜精品久久100部 | 中文字幕精品三级欧美 | 日本在线免费小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