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鴉愛媽媽課件8篇

時間:2022-10-26 08:43:46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小烏鴉愛媽媽課件,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小烏鴉愛媽媽課件

篇1

【關鍵詞】多媒體;音樂課堂;幼兒;興趣;能力;情感

幼兒園的音樂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一門課程。我們應充分利用音樂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使音樂教學起到滋潤幼兒心理的作用。許多音樂教學軟件,既有知識性、趣味性,又有思想性、教育性,幼兒可在游戲中學到音樂知識,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思想情操。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幾種集圖像、聲音、文字、動畫于一體的多媒體進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幼兒興趣,發展幼兒能力、情感。

1.多媒體進音樂課堂,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電腦則集上述教學工具的功能為一體,我只需點點鼠標即可讓幼兒獲得單一的交叉的、重疊的聲、像、圖、文信息,通過聲像圖文的有機結合,大大豐富了音樂教學的趣味,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幼兒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利用電腦設計生動的動畫故事,適時引入新課,是提高幼兒興趣的有效方法,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我在組織音樂活動《賣報歌》時,我是這樣引入活動的:一個小姑娘出現在屏幕上,她衣衫破舊,面容憔悴,小姑娘擠進下車的人群,小手甩動著報紙,用嘶啞的聲音呼喊:“賣報,賣報!”這時,作曲家聶耳發現了賣報的小姑娘,并被她深深吸引住了。聶耳上前詢問小姑娘,了解到她的悲慘處境。后來,聶耳為小姑娘創作了《賣報歌》,并教她學唱。屏幕把故事的經過展示給幼兒們,大家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并為之動情。最后當屏幕上出現的小姑娘邊走邊唱“啦啦啦”時,全班幼兒不由自主的跟著唱了起來。故事隨歌曲一起播完,不但把幼兒們的學習興趣激發起來,而且順理成章地完成了范唱和初聽環節,音樂心語引導幼兒感受了歌曲的特點和愛好,這種多媒體教學手段大大活潑了課堂氣氛,把歌曲鮮明的藝術形象展現給幼兒,豐富音樂教學的趣味,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這種多媒體帶來的音樂心語震撼大家。

2.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活動,突破教學難點。

對于速度快,較為復雜、音樂的學習,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則可以迎刃而解。如:大班欣賞活動《阿細跳月》幼兒在學習這首彝族舞曲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欣賞第二樂段時,那種歌舞歡騰的場面,很難用鋼琴表現出來,于是我運用了多媒體技術(課件),讓幼兒欣賞那載歌載舞的動人畫面和音樂,給幼兒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突破教學難點,幼兒能用3/4,5/4拍的舞步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在踏點步的基礎上做出阿細人特有的五拍子舞步,并創造性的變化手和臂的動作(如吹笛、打鼓、拍手、轉手腕等)。在結伴舞蹈中能夠運用眼神、體態與同伴自由交流愉快的情感,這就是多媒體進音樂課堂的音樂心語,它突破了教學難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活動,提高幼兒的音樂理解力。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我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如在教授大班歌曲《秋天》時,我在電腦里制作了描述秋天景象的動感畫面,“樹葉到處飛呀飛”、“紅樹葉、黃樹葉”,幼兒真正理解了歌曲內容。動感的畫面帶領著幼兒走進了大自然,讓他們充分體驗秋天的美景,感受秋天的氣息,感受到《秋天》這首歌曲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幼兒的音樂理解力,幫助記憶歌詞,這就是一種音樂心語的體現。

4.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活動,發展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具有創造才能的人已成為教育中一個重要問題。而音樂教學中就有不少培養創新意識的機會。

在音樂活動《母鴨帶小鴨》中,由于這個教學活動的開展十分貼近幼兒的生活,他們平時已有了觀察鴨子、的經驗,而我在活動中又運用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活動,在電腦中制作不同鴨子的動態畫面。如:鴨子走路的畫面,鴨子在河里游水畫面,鴨子在唱歌的畫面,鴨子捕魚的畫面等,讓幼兒觀看。

鞏固了幼兒已有的經驗,對動作的創編作了鋪墊。而我生動的語言描述以及形象的動作示范,使幼兒身臨其境,比較具體形象地理解了作品中的情感,喜歡這首音樂,從而進行想象加工,創造出各種不同的母鴨帶小鴨一起玩的動作以及母鴨和小鴨的親密狀態。如鴨媽媽帶著小鴨子走路的動作。幼兒會隨音樂四散找空地方用踵步動作:右腿屈膝,左腿向前方伸出,腳后跟點地。左腿屈膝,右腿向前方伸出,腳后跟點地,雙替進行走路動作。

鴨媽媽帶著小鴨子在唱歌,幼兒會做雙手手心向下,在嘴前上下開合的動作。鴨媽媽帶著小鴨子在河里游水,幼兒會做雙手手心向下,在體前向兩側打開的動作,創編的動作惟妙惟肖,可愛極了。總之。活動中,我更多的是留給幼兒一個適當的活動空間,給幼兒一個自我表現的自由想象的機會,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受感染,受啟發,把自己當做母鴨和小鴨。在表演時幼兒情緒積極,他們能邊唱邊形象地表演出母鴨帶小鴨的情景。在音樂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有著挖不盡的潛能,這是一種靈動的音樂心語。

5.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激發幼兒的情感。

高尚的情感能促進發展幼兒的智力,并能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我國的教育方針指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把幼兒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音樂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是培養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途徑之一。我利用多媒體動感強,符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具有吸引力的特點,輔助音樂教學,使音樂教學起到陶冶幼兒心靈,激發幼兒情感的作用。

篇2

興趣才是學習音樂的好老師,音樂課教學時要努力創設濃厚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

例如:教學《春天舉行音樂會》一首歌曲時,根據歌曲的內容,提前制作課件,教學時適時播放。優美動人的畫面,動聽的音樂,再加上教師動情的解說,生動形象的動畫,激發了情趣,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會了歌曲,陶冶了情操,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課堂效果。

運用多媒體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首要的是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環境,激發學習興趣,加大教學容量,多角度地培養學生音樂素養,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輕松地學到更多的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如教學《瑤族舞曲》這一節課時,瑤族是我國西南部的一個少數民族,《瑤族舞曲》是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編的以瑤族的民間歌曲為素材,描寫瑤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樂曲。學生對瑤族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就從網上收集大量關于瑤族的建筑、歌舞和風俗人情,做成多媒體課件,先讓學生充分了解這一民族文化的特點,然后讓學生傾聽音樂并想象一下,樂曲描繪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唱歌跳舞)?表達瑤族人民怎樣的心情(幸福歡樂)?你是從樂曲的哪些特點中得到這樣的感知的(節奏感強、旋律歡快……)?

聽完后,同學們可以和旁邊的同學討論一下,再回答教師的問題;學生通過看課件初步了解了瑤族的風俗人情,然后再學習這一課既真實又自然,學生不僅僅欣賞了瑤族舞曲,而且增長了知識。

運用多媒體可以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審美素質的培養,也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學唱《一個媽媽的女兒》這首歌時,教師可制作幻燈片,在幻燈映出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的上甘嶺戰斗片段,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背景下,播放歌曲,把學生置身于愛國情感的藝術氛圍里,使學生的情緒受到感染,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運用多媒體能夠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培養綜合能力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在音樂欣賞中,通過欣賞者的想象,才能轉化為客觀世界的形象和意境。由于學生的能力發展還不完善,所以在欣賞音樂時難以展開想象和聯想。

利用多媒體教學,可增加學生視覺形象的藝術魅力,為啟發豐富的想象創設了好的氛圍。比如學生在學習《小烏鴉愛媽媽》這一課時,首先教師用課件播放《小烏鴉愛媽媽》所表現的情境。接著再展示音畫結合的歌曲,讓學生邊學唱邊感受歌曲的意境,使學生從課件所表現的情景中感受模仿學會歌曲,并準確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風格。由于在整個課堂中教師都在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著這首詩歌優美的音樂、動人的畫面。學生真正地融入到了音樂情景之中,對于理解音樂起到了很大幫助。也很自然地讓學生在這種趣味性、開放性的活動中充分展開想象。

在模擬的《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中,大家一起開動腦筋,創作了很多舞蹈動作進行了表演,并成功的繼續創編了歌曲,還做了有趣的游戲。學生通過即興創作,在實踐中發揮了自己的綜合能力。整個課堂變成了學生創造想象的充滿愛的情境,課堂氣氛達到了。

篇3

1多媒體教學能調動幼兒學習唱歌的積極性

在傳統的唱歌教學過程中,幼兒對單一的聽教師范唱或聽錄音磁帶,感到枯燥、無味,學唱歌曲時顯得很被動,注意力也容易分散達不到情感的共鳴,這樣老師的教學常常達不到很好的效果,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歌詞、圖畫、情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歌曲所要表現的情境用直觀的形式生動表現出來,創造聽覺形象與視覺形象的聯合體,能自然地調動起幼兒學唱歌曲的積極性。如在教小班幼兒唱《小鴨小雞》這首歌時,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在音樂的伴奏下,小鴨小雞碰在一起,小鴨呷呷叫,小雞嘰嘰叫,他們一起唱歌一起游戲……”我們讓幼兒先觀看課件,然后提問幫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再教唱歌曲,相信孩子們在觀看課件后,對這首歌曲一定有了濃厚的興趣和鮮明深刻的印象,對歌詞也理解了,我們教師教唱起來就容易的多。又如在教大班幼兒唱《雙層汽車開來了》這首歌時,幼兒很難理解這首歌的意境,考慮到我們縣城孩子見識少,很少有人坐過雙層汽車,我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直觀教學的方法,給他們放一段有關雙層汽車的畫面,并配上音樂,使孩子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使原來單一、枯燥的唱歌課變得生動、活潑,讓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中學會了歌曲。

2多媒體教學能更好地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多媒體課件能生動地把歌曲內容展示出來,讓幼兒直觀的感知,了解和理解歌詞,而且還可以幫助幼兒記憶。如在教小班幼兒唱歌曲《小鴨子》時,因小班幼兒生活經驗貧乏,對歌詞內容的理解較困難,特別是不易理解歌詞中的“捉迷藏”、“團結友愛”等詞語,我們把歌詞內容制作成活動的畫面讓幼兒邊看畫面邊念歌詞,重復練習,小班幼兒就比較深刻的理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意義。又如:教大班幼兒唱《顛倒歌》時,我們把老鼠、魚兒、獅子、鳥兒、螞蟻、大象等動物,制作成活動的課件畫面,讓幼兒來拖動鼠標,把動物放在顛倒了的不同場景中,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就理解了歌曲的內容。

3多媒體教學能幫助幼兒較快地學唱歌曲

在唱歌教學中,把歌曲內容改編成小故事或把內容制作成幾個不同的場景畫面,讓幼兒通過直觀感知,較快理解和記憶歌曲。如:教小班幼兒唱《準會這樣》時,因這首歌有三段,小班幼兒要學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就容易多了。首先我們把鳥、魚、兔的不同動態制作出來,設計許多小問號;然后按照歌詞內容的順序設計好操作程序;最后在教幼兒唱歌時,就按照歌曲內容的順序用鼠標點開畫面,這樣幼兒在課件畫面的吸引下,注意力能集中較長時間,學習唱歌的功效得到提高,在規定的時間內幼兒就能認真學唱,很快記住歌詞并學會唱這首歌。又如在教大班幼兒唱《小紅帽》這首歌時,我們把歌曲內容創編成小故事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而且把歌曲也制作成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先聽故事再學唱歌曲,幼兒通過聽故事和欣賞歌曲,就理解了歌詞內容,再學唱就非常容易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多媒體教學能深化歌曲本身的教育作用

在唱歌教學中,多媒體能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特定的情景畫面、多彩的活動場景等,具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對深化唱歌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種功能。

在唱歌教學中,根據歌詞等內容,雖然可以通過說教對幼兒進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凈化和道德行為的規范,但遠不及設計繪制投影片后來演示教學內容及用課件來指導幼兒觀看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好。如大班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我通過課件再現了小烏鴉怎么愛媽媽的不同情景,讓幼兒通過不同的畫面感受小烏鴉愛媽媽的情感,讓孩子們置身在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藝術氛圍里,他們的情緒受到感染,而產生情感的共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熱愛關心長輩,熱愛媽媽的思想感情,在學會歌益的同時對他們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愛媽媽的教育。

篇4

所謂“情境”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那么如何搞好“情境教學”呢?

一、運用多媒體,展現情境

學生活潑好動,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態的事物比靜態的事物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利用多媒體設計生動、新穎的動畫教學情境,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音樂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如在三年級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一課中,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到了哪兒?課件中出示大森林的圖片,還有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是誰在叫?你能用動作模仿出來嗎?學生們紛紛模仿小鳥展翅高飛的情景,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森林。

又如在一年級歌曲《小寶寶睡著了》這一課,為了讓學生能體會到夜晚寧靜祥和的氣氛,在導入新課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上課了,我走到講臺前,用右手食指立于嘴唇上作“噓”狀,然后拉上教室窗簾,學生不知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幾十雙眼睛都盯著老師。此刻,打開多媒體,課件中出現了已閉上眼睛的月兒,旁邊有幾顆小星星在時隱時現地眨著眼睛,接著畫面上出現了一棵大樹,微風輕輕吹動著樹葉,樹干上有幾只已打瞌睡的小蟲兒,樹窩中躺著兩只休息的小鳥,在樹下的小屋中亮著一盞燈,有一位可愛的小寶寶正伏在桌面上,透過窗子數星星,數著數著便睡著了。伴著抒情的樂曲,學生的目光停住了。這時,我輕聲地對小朋友說:“夜深了,天上的月亮、星星都閉上了眼睛,鳥兒休息了,蟲兒也停止了歌唱,就連小寶寶也睡著了。”然后用充滿關懷的口吻對小朋友說:“小朋友,讓我們也閉上了自己的小眼睛,乘著歌聲的翅膀,一起進入甜美的夢鄉吧!”小朋友看著栩栩如生的畫面,聽著老師親切的話語,他們完全沉浸在甜美的意境之中。

通過這樣的情境創設來導入新課,不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為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達到了“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

二、設置問題,構建問題情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通過創設一種問題情境能使學生主動思索以獲得問題的解決。教學實踐證明,設疑是現代目標教學中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它發揮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能夠培養學生思維、探索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緊張、活躍、和諧、生動、張弛有效的理想氣氛。

如在《小烏鴉愛媽媽》一課中,教師講述:今天從森林里飛出來了三只小鳥,它們是小麻雀、小鴿子和小烏鴉,你會模仿他們的叫聲嗎?小麻雀:嘰嘰喳喳;小鴿子:咕咕;小烏鴉:哇……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歌曲中的節奏。又如在處理歌曲時:“小烏鴉急急忙忙為媽媽捉蟲子,心情是怎樣的?烏鴉媽媽年紀大了,飛不動了,心情又是怎樣的?怎樣唱才能體現出它們的這種心情?”教師根據歌曲內容成功地創設了以上問題情境,引導質疑,學生恍然大悟,體會到可以運用速度的變化,表現出歌曲的情緒。

三、角色轉換,進入情境

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與書本的角色往往呈對立狀態。教材中有關人物的情感、言語、行為等等與現實中的學習者似乎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在情境教學中注重角色的轉換,學生由習慣上的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轉為不斷追求、進取的“主動角色”。兒童一旦成為學習的主動角色,學習興趣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在表演中能親身體驗和深刻理解教學內容,獲取知識,留下深刻印象,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教學。

如在《小烏鴉愛媽媽》中,在向小鳥問好的環節,一部分學生充當各種小鳥,另一部分學生充當問好的小朋友,讓他們進行對話。學生1:“小麻雀好。”學生2:“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和小鳥做游戲的喜悅。

四、即興創作,體會情境

在創設“情境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停留在知識的記憶、技能的模仿、歌曲的學唱上。在每一特定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多次地塑造、創編新情境,體驗新感情,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表現美、創造美、體驗美的能力。

篇5

一、深入挖掘和理解作品情感內涵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演唱。首先,教師應深入挖掘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每一首歌曲所表達的內容都不盡相同,自然包含的情感不同。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只有深入地理解了歌唱曲目所表達的內容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并反復聆聽、體驗、感受,反復視唱,一字一句細細推敲,對歌曲了如指掌,課堂上才能以情生情,游刃有余。例如,在教唱《春雨蒙蒙地下》這首歌時,教師如能深入挖掘和理解歌曲內涵,了解到這是一首曲調細膩流暢,描繪了綿綿的春雨,使冬眠的萬物復蘇,也隱喻著春雨滋潤著少年兒童心田的歌,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將歌曲以情抒情,情景交融,將淳樸而富有詩意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二、以情激情,以自身的情緒感染學生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自身的情緒時刻感染著每一個學生。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情緒不可游離于作品之外。激情是來自于老師優化的教學語言,應具有親切舒緩的語氣,抑揚頓挫的語調,張弛相間的語速,強弱適當的音量。在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之前,深情地朗誦歌詞:“國旗國旗真美麗,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變朵小紅云……”歌詞的陽光向上、朝氣蓬勃,讓小朋友感受到歌曲進行曲式情緒,萌發從小愛祖國的情感與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堅定信心。所以,在歌曲演唱過程中,小朋友們的情緒是高漲與充滿愛國情懷的。

在教唱《小烏鴉愛媽媽》這一課時,給學生們編講小烏鴉和烏鴉媽媽的動人故事。故事是說烏鴉媽媽怎樣含辛茹苦地把小烏鴉養育大,終于有一天,當烏鴉媽媽年齡大了,飛不動的時候,小烏鴉牢記媽媽的養育之恩,辛辛苦苦為媽媽尋找食物喂養媽媽。通過生動的故事,感人的語言感動學生,讓學生從中明白媽媽的辛苦,以及應該怎么回報媽媽的愛,孝敬媽媽。學生聽了故事后,情緒上受到了感染,在演唱歌曲時很認真,專注、用心投入地演唱這首歌。在這里,也是通過語言來感染學生,激發學生演唱歌曲的熱情,以情激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歌唱應是聲音與情感的有機結合

歌唱是一門聲音和情感高度結合的藝術。聲音是情感表達的載體,情感是聲音完美表達的調和劑,兩者辯證統一,缺一不可。當內心激動奔放時,聲音力度增強,節奏加快,音色洪亮,音調高昂,面部、手以及全身動作幅度增大。當演唱極度悲傷與怨恨時,歌曲聲音力度就會減弱,音色暗淡,音調低沉,表情動作也有相應變化。在教學中,如果只注重歌唱的發聲而忽視情感的投入,學生的演唱只能是空洞、乏味、蒼白的歌唱。同樣,在教學中只追求情感的宣泄,也不能引導學生唱出讓人心靈震撼的歌曲。演唱中,情與聲向來就是一體,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用整個身心投入地歌唱才能感動自己,也才能感動別人。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情聲有機結合,咬字吐字行腔歸韻,一字一腔都是為表現內心情感服務的。

四、創設歌唱情境,以情入境,以情生情

在歌唱教學中,創設情境,感染、陶冶學生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歌唱活動中的亮點,在了解歌詞內容、歌曲風格的基礎上,根據內容、風格來選擇是用圖片、多媒體還是用其他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于歌曲的情境中,以境生情。

1. 運用圖畫展現情境。選用能代表歌曲內容的圖片,圖畫來導入情境、理解歌詞。如,《小紅帽》,教師可將小紅帽送糕點到外婆家、太陽下山、小紅帽的心理活動、小紅帽趕回家,用連續圖片展現出來,讓學生體驗小紅帽前后的情感,感染學生,輕松學唱歌曲。

2. 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具,創設演唱情境。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能夠增強學生學唱歌曲的欲望,給學生視聽相結合的豐富體驗,能喚起學生演唱的情緒。如,在教唱《小青蛙找家》時,將小青蛙找家的全過程制作成形象生動的課件,從而將學生帶入歌唱情境,樂于學唱。

篇6

關鍵詞:情境 教學 小學音樂

小學音樂的學習已經不能夠僅僅局限于在游戲中學習,而是需要適當增加一些較為系統而且正規的音樂知識,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質。由于小學生本身學習的能力還處于一個初級的階段,對于學習和游戲之間的差別還沒有完全區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教學的手段。教師采取嚴厲的教學方式只會讓學生們對音樂學習望而卻步、心生懼意,最終喪失音樂學習的興趣、產生厭學情緒。教學方式的適當性與否決定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是否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也決定了音樂教學目標能否得到順利實現。情境教學法和音樂學科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能夠給學生創設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徹底放松身心去感受音樂的美妙,同時也能夠將教材中要傳遞的音樂氛圍和情感直觀地傳達給學生。本文將從情境的來源、情境教學的意義、情境教學的方法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關于情境的來源

(一)情境從生活中來

情境教學的根源在于生活,課堂中選擇的任何一種情境都是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積累的一種具有豐富情感色彩的心理氛圍,之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因為它能夠通過生動、直觀的形象來讓學生的情緒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是一種化被動為主動的教學方式。

(二)情境從自然中來

音樂產生于自然,音樂教學也要回歸于自然,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就要培養學生在自然中感受音樂之美的能力。自然、放松、舒適的環境中學生勢必會更好地體會到音樂的本質。

(三)情境是人創造出來的

更好的進行情境教學首先要求教師善于對情境進行創造。由于學習的內容是提前規定的,我們可以更好的進行情境的創設。音樂本身需要更多的是創造,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情境的創設,很多世界著名的音樂都是因為有了一些特定的情境才被創作了出來。因此要善于利用一定的條件來為學生創造不同的情境,從而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提供良好的條件和學習環境。

二、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可以通過多方面的教學來為教學展示藝術。為小學生提供大量的生動的教學環境,讓音樂這門藝術生動的展現給小孩子們,這樣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在小學時期還是其他學段,都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小學教育為全面教育和素質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小學階段也就成為了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小學音樂教學作為達當前形勢下相應教育部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號召,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具有更好的效果。

三、情境教學的方式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直觀情境

多媒體課件具有高度的實時性和整合性,它能夠將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內容高度整合,在視覺、聽覺、感覺上給予多重刺激,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生動第感受到知識和原理。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抓住多媒體的這種優勢,通過動畫或者視頻的形式將歌曲情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得課堂教學環境更加能夠抓住學生注意力,提升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樂趣,讓他們樂于參與到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之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審美情境,培養自身具備欣賞美妙音樂和意境的能力。

教師將直觀形象、色彩明艷的動畫引到多媒體課件之中去,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充分的調動,一方面實現了音樂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另一方面則提升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利用語言創設想象情境

學習不僅是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還是一個師生情感交流,產生共鳴的過程。小學生想象力十分豐富,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往往會根據起伏的音樂旋律,在腦海中想象與之對應的情境畫面。所以,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將音樂和相應的情感、情境融合在一起,用生動有趣的Z言創設一個具有想象空間的教學情境,并使得教學情境和音樂內容、音樂形象高度相關,使得學生能夠陶醉其中,充分釋放自身的情感和想象力。教師首先需要突破師生之間的隔閡,作用親切的態度和豐富的情感來貼近學生心靈,和學生產生心靈共鳴,然后再作用恰如其分的語言來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音樂情境,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體會音樂之美。

比如,在教授《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要想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告訴學生這首歌曲主要講了一只小烏鴉的媽媽已經老了不能出去捕食,小烏鴉就出去找蟲子回來,一口一口喂媽媽……”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直接播放《小烏鴉愛媽媽》的音樂,讓學生根據音樂和歌詞展開豐富的想象:小烏鴉是怎樣愛媽媽的?這樣,教師通過語言創設想象情境,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旋律美和意境美,也讓學生切身感觸小烏鴉的孝心,從而讓學生懂得孝順父母、關愛父母。

(三)利用表演創設動態情景

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求知欲望強烈的特點,而恰好表演和音樂密不可分,所以小學音樂教學需要教師實時引入即興表演,創設動態情境,使學生積極進入到教學情境中,用歌聲去贊美、用動作去描繪音樂內容與意境,然后抓住音樂節奏和旋律,感受音樂美。

總而言之,音樂教學應該抓住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多元和自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放飛自我、展現個性,使得學生沐浴在輕松自由的音樂氛圍中。

[1] 張思艷. 聽音樂想象作文課堂實錄及分析[J]. 小學教學參考. 2007(31)

篇7

隨著“二期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幼兒園的教學也漸漸地在“二期課改”這樣一個大背景下不斷地變化和發展著。“二期課改”的立足點是幼兒,從幼兒的需求出發,力求使幼兒得到發展。尤其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活動主題大部分是從幼兒的興趣、熱點生成的。主題進展過程中,需要有多方活動支持,從而不斷地延續和深入主題內容,音樂也是它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音樂活動挖掘和發展著孩子們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在豐富多樣的音樂活動中,在唱唱跳跳、講講議議的過程中,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得到發展。這學期來,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并選擇了一些適宜的音樂活動內容,把音樂活動融入主題,兩者相互滲透,讓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大膽的表現音樂,并就音樂活動促進主題的開展進行了研討和實踐。(一)結合主題內容,精選適宜歌曲。

音樂活動只有具備了一定的藝術感染力,能吸引住幼兒,使他們在情感上受到激動,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鳴,得到藝術的美感享受和滿足,從而才能起到它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根據幼兒生成的主題精心選擇有關的歌曲,從孩子的演唱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正在一步步地理解歌曲的內容;從孩子的表演中可以挖掘歌曲更深的情感和內涵。如:在主題活動:“我愛媽媽”中,我選擇了活潑輕快的歌曲“媽媽,媽媽”,在學習歌曲之余,我留有空間引導幼兒互相討論媽媽的工作,由于琪琪的媽媽在郵電局工作,從而引發幼兒參觀郵電局的想法,就這樣我們的主題又有了新的進展——媽媽的工作,并讓他們理解媽媽平時工作的操勞和辛苦。正逢“三八”婦女節,我們邀請了媽媽們與孩子們一起參與“老烏鴉和小烏鴉”這個活動音樂活動,著實增進了孩子與媽媽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感。“老烏鴉和小烏鴉”也是一首表現媽媽與孩子之間一種相親相愛情感的歌曲,在活動中孩子們根據音樂創編了一系列有趣夸張的動作,讓媽媽們笑彎了腰。在這樣的激情之下,幼兒對媽媽產生了強烈的愛暮之情,在活動后自發地在美工角中為媽媽制作禮物,將活動內容遷移到美工、語言及社會的活動中,從而使主題的內容更豐富,更深入。又如:在主題“蔬菜營”中,根據幼兒當時產生的熱點,我選擇了歌曲“種瓜”“拔蘿卜”“買菜”“蘑菇”等等,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著自己和奶奶去買菜的事情于是,我及時的滿足他們的欲望,并答應明天就帶他們去菜市場買菜,這樣,進一步地激發了孩子們研究探討蔬菜的強烈愿望,還從中引發了他們大膽地質疑。如:“蔬菜從哪里來,怎么種?”“菜從哪里長出來?”“蔬菜有什么營養?”~~~可見,適宜的歌曲不僅能幫助孩子延續主題內容,挖掘主題內涵,而且還激發了孩子們各種情感因素,大膽地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質疑,從而思考并想方設法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答案而滿足自己的需求。

(二)創設與主題相適應的音樂環境,持續興趣點,有利于主題的擴展。

老師以語言、體態語、情緒、或創設情景激發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氛圍,體驗情緒,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在幼兒與音樂環境的互動下,進一步的促使主題的深入開展。如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老師會帶著孩子們來到多媒體室,通過多媒體課件再現幼兒無法直接欣賞到的美景:融化的小河、翠綠的的山林、飛舞的小黃鸝等,老師以逼真的情感帶幼兒入音樂之中,于是老師扮演著春姑娘,引導幼兒到室外找春天——蝴蝶姐姐、小鳥、蚯蚓、泥土、小草、迎春花等,經過與室內外不同情景的接觸,孩子們有了新的主題分支——泥土里有什么,他們把在泥土中找來的動植物放到自然角中觀察;而在活動室的每個角落,都能看見春天的蹤跡,那是孩子們把春游的照片貼到墻壁上,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春天”畫到墻壁上;有了這樣的環境,我引導孩子們欣賞舞蹈《春》的作品,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那么豐富有趣,他們想象著種子發芽時的青情景,想象著春雨落下時的樣子,于是尋找種子的行動開始了,孩子們通過家長們的幫忙,種下了自己喜歡的種子,伴著春天的腳步,等待著它的成長。可見,創設與主題相適應的音樂意境,不僅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音樂作品,促使幼兒各種審美情感得到發展,而且使幼兒的興趣點得到延伸,有利于主題的擴展。

(三)為音樂活動提供多種空間,使主題活動更具整合性,使幼兒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篇8

一、通過樂理知識,完善學生的個性

在教學過程中,樂理知識總是被學生認為是枯燥無味的理論。其實,最主要的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培養起學生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愉快地去學習音樂知識。在教學“do、re、mi、fa、sol、la、si”七個基本音階的唱名時,孩子們把眼睛大大地睜著望著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說:“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課上學的1、2、3、4、5、6、7嗎?”我忍不住笑,用游戲的方式讓他們來認識七個唱名。首先,我帶著學生以《找朋友》的游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然后,又帶著他們為音樂王國里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階的高低。等我話一說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離開座位扯著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很多小朋友都舉了小手,來跟著表演。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指導,他們對這些音階很快就掌握了。此時,我又告訴孩子們,這七個音樂王國的小朋友要和諧地組合在一起,才能奏出優美的樂章,給人以美好的感受。我們每個同學正如一個個跳動的小音符,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是只有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相團結,人人都有一顆謙讓、包容的心,才能凝聚成團結向上的班集體。

有一次,我叫一位同學起來唱學過的歌曲,這個同學的聲音又細又尖,引得大家哄堂大笑,這位同學當時就被羞紅了臉,再也唱不下去了。為了增強她的自信心,我就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聲音也是如此,男生和女生之間有很大的區別,甚至兩個女生之間聲音也是有區別的,但每種聲音都有它的價值。只有大家揚長避短,各種音色糅合在一起,歌曲的生命才顯得充實。”就這樣,經過簡單的啟發和正確的引導,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通過教唱歌曲,滋潤學生的心靈

教唱歌曲是音樂課的本分,我覺得,教會學生唱一首歌曲并不難,最主要的是如何將歌曲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充分地揭示給學生,使他們在聲情并茂的演唱過程中性格、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得到滋潤。我在教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這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和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媽媽,你知道動物是怎么樣愛自己的媽媽嗎?于是,我開始播放了《烏鴉反哺》的故事課件,接著,我又問:“聽了故事,你想說點什么?”學生馬上舉手說:“我們也要像小烏鴉一樣愛媽媽。”緊接著,我又播放了歌曲《母親》,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聽完后,還動情地說:“我們的媽媽為我們無私地奉獻了許許多多,媽媽是最親的人,媽媽是最偉大的,讓我們好好愛自己的媽媽,在每一天用自己的行動體現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吧。”歌聲在繼續,孩子們聽著《母親》這首歌曲走出教室,歌聲仍然在耳畔回蕩,愛的情感得以升華。這堂課是結束了,但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隱去。

還有一次,在教唱歌曲《愛我中華》時,我先讓學生觀看中國地圖,然后又請了幾位學生講了講當時的心理感受,孩子們都深情地說:“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心里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這是,我就讓他們用這種心情來演唱這首歌曲。然后,進行了激動自豪的范唱,細節的處理,適當的引導,把歌曲蘊含的情感深刻地揭示出來,喚起了學生的共鳴。學生學會歌曲時,都不自覺地挺起了胸膛,帶著由衷的自豪,為祖國而驕傲。

三、通過欣賞音樂,陶冶學生的情操

音樂欣賞教學主要是以樂器和音響為載體,將一些好的經典的音樂作品呈現給學生,引導他們感受音樂的美,并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學生純潔的情感,崇高的精神,并激勵他們不斷奮進。如在欣賞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時,我先將教室的窗簾拉得嚴嚴實實的,在課桌上點燃了蠟燭。燭光好像是茫茫江面上的點點漁火,學生有了身臨其境之感,興趣馬上調動起來了,他們聽得很認真。在充分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幽雅、寧靜、溫馨的意境的同時,也領略了我國民族樂器神奇而獨特的魅力,加深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接著,我讓學生發揮他們的想象,用他們的語言和圖畫來描繪這首充滿魅力的作品,讓學生自由地表述,盡情地描繪。最后,拿出一幅學生畫得不錯的山水畫展示并板書《春江花月夜》,通過引導,告訴學生我們的祖國如此美麗,作為新時代的小主人我們該做什么呢?學生中馬上就有人如此回答:“努力學習,做祖國的棟梁。”就這樣,在寧靜而優雅的樂曲聲中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四、通過音樂活動,健全學生人格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亚洲国产熟女激情 | 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 | 尤物国产91色综合久久 | 日本亚欧精品在线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