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創作論文8篇

時間:2023-03-24 15:12:19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動畫電影創作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動畫電影創作論文

篇1

音樂在動畫片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情與美的這種不解 之緣,決定了音樂在動畫片中的作用:以情節感人,以美育人。廣泛的觀眾是審美的 主體,而帶著豐富音樂的動畫片就是審美對象。音樂在動畫片中的作用,正是一個不 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優秀的動畫片作品是作者凝情于故事,過專業人員的再次 創作,較好地詮釋了作品的思想內涵,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觀眾的欣賞及領悟是 更高層次的創作,在作者和觀眾的審美過程中,由導入情感到體驗情感,產生美的聯 想與想象。同時,作者應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在動畫片中牽動和激發觀眾的情。 神態、語言、動作、故事情節等都要傳達情感的信息,給觀眾以美的感受和啟發。當 大家走下影院,穿行于人流之間,并隨著歌曲情感的表達,感到動畫片所帶給的感受 與意義。動畫片的質量直接影響著觀眾的感受力,對激發觀眾的興趣,使他們對動畫 片中的旋律、節奏、情節等故事內容做出準確的心理反應,有著重要的作用,因而更 能激起觀眾的情感體驗,有利于觀眾審美能力的培養,這實際就是作品與觀眾的情感 交流活動。因此,作品的作者首先要有飽滿的熱情,在選擇音樂上所要求表達的感情 和風格特點準確地和故事內容結合起來,力足于以情感人,使觀眾欣賞動畫片的時候 對故事和音樂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藝術形象,以引發觀眾的興趣。只有動畫片動之以情, 才能培養觀眾的審美興趣。

一、無聲時期動畫電影的誕生

國外動畫片大約在20 世紀20 年代傳入我國上海。據中國著名動畫電影導演萬籟 傳入我國的。”[1](第40 頁) 1920 片傳入我國。最早來到我國的動畫無聲片有《大力水手》《從墨水瓶里跳出來》《勃比 小姐》等。另外在上海的一些娛樂場所還設有一種稱為‘活動西洋鏡’的原始動畫片 作為游戲向人們展示。”楊 1918 制的《大力水手》《勃比小姐》和《墨水瓶里跳出來》等動畫片在上海12 家電影院上 映。”國外動畫片傳入中國的確切時間還有待考證但正是這些動畫舶來品在中國的放 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畢業論文 6 映引起了中國動畫電影始創者的興趣從而開始了艱難的探索歷程。萬氏兄弟作為中國 動畫電影的開拓者在電影和西方動畫電影的啟發下運用極其簡陋的影像設備經過艱 苦的實驗探索于 1922 年創作了第一部中國動畫廣告《舒振打字機》從此拉開了中國 無聲動畫史的序幕開啟了動畫電影“無聲”的藝術征程。在接下來的 13 年里創作了 多部動畫電影實現了一次次技術的躍升。從動畫電影技術史的角度看 1926 年第一部 真正意義的與真人合成的動畫電影《大鬧畫室》(長城畫片公司萬籟鳴、梅雪儔編導 ) 看從具有廣告效用的動畫(《益利汽水》等)到逗趣娛樂的動畫電影(如《紙人搗亂記》 等)從寓教于樂的動畫片(如《龜兔賽跑》等)、緝毒查案的動畫片(如《狗偵探》等) 到抗日救國的宣傳片(如《國人速醒》《精誠團結》《航空救國》《民族痛史》等)這些 動畫電影彰顯出鮮明的社會功用特別是抗日救國宣傳片標示著中國動畫電影在誕生 初期就與國家民族的利益緊密結合。根據當時電影放映經常用音樂“伴奏”的經驗該 時期的動畫電影或許在放映時也有伴奏性音樂。

二、有聲動畫電影的濫觴

電影劇作家和理論家徐葆耕認為“我們的古人早就說過人的耳目是相通的。正因 為人的視聽會通所以總是希望耳目并用耳目口鼻并用諸感覺器官密切合作實現一種 ‘綜合性的感官享受’”[4](第 217 頁-218 頁)因此動畫電影作為人類創造的綜合藝 術品對聲音的追求也不例外。

20 世紀 30 年代當國外有聲動畫電影以及國內外有聲電影以視聽綜合的影片滿 足觀眾審美欲求而迅速廣泛地受到青睞時它們對中國無聲電影市場迅速形成壓力而 對個性鮮明的中國無聲動畫電影更是形成了巨大壓力。對此萬籟鳴曾在回憶中說“我 國動畫藝術進一步發展就一定要解決聲、光、畫的合成問題否則無聲動畫必將迅速被 淘汰連一個唱挽歌的人也是無處可尋的。那時我思想上緊張異常我深深知道在電影各 這一關。”為了盡快走出這一困境在缺乏資料、資金和技術的情況下萬氏兄弟進行了 千百次試驗終于摸索出了錄音方法解決了“無聲”問題于 1935 年創作了第一部有聲 動畫片《駱駝獻舞》初步實現了聲畫的結合。對此萬籟鳴在《憶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 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畢業論文 7 片〈駱駝獻舞〉》文中寫道“這部動畫片叫《駱駝獻舞》。駱駝跳舞的聲音試了很多次 不象(像)后來一位喜歡京戲的同志靈機一動說是京劇中的擊鼓聲可以錄為跳舞聲一 試果然很好。大象的吸水聲也順利的解決了用了一根空心管吹水成聲聽上去非常逼 真。難處理的是駱駝在翻斛斗時的配音因為這里不但要‘象聲’而且要照顧到他的神 情我們在各種樂器中動腦筋最后用了輕尖的笛聲最能表達。在駱駝賴在臺上不走酒瓶 橫飛這一段我們用真的玻璃相擊來處理錄好一段音之后玻璃瓶已碎了一大堆整個動 畫片的配音效果真可以說是‘挖空心思’。影片的音樂配音還是從唱片上一段段的(地) 收錄下來的。”中國動畫電影就這樣開啟了自身的“有聲”史。

最后說說國產動畫音樂的現狀從某些方面講一直在進步但是一點都不明顯幾年 前的《寶蓮燈》華麗的啟用內地港臺當紅歌手劉歡、張信哲、李玟獻唱論當時的影響 力可謂不小同時也將流行音樂同動畫相結合但是之后幾年呢現有經典曲目直到 2006 年發現了《象棋王》主題曲演唱信樂團作詞方文山相當華麗的陣容可惜的是動畫貌似 河南科技大學林業職業學院畢業論文 9 被禁播了我無言徹底的無言好東西就這么被封殺再到幾年初再現曙光一部《秦時明月》燃起了我對國產動畫的希望而胡彥斌的一首主題曲《月光》更是極為配合意境的 好曲這次倒是沒有讓我失望片子重視度不小看看未來的發展吧……

參考文獻:

[1]《動畫概論》

篇2

【關鍵詞】動畫 傳統美學 發展演變

不同的時期人們的審美趣味是不同的,不同人群的審美情趣也是不同的,在觀賞動畫片時,一般成人觀眾會被動畫中的玄妙形式吸引,但是作為成人,他們更希望獲得更深層次的趣味,同時也希望更深厚的情感體驗來充實精神世界。少年觀眾則是被其有趣的故事情節所吸引,面對生動的故事情節,他們就感覺自己好像進入了動畫電影中,這也是他們充實自己情感世界的一種方式。無論是成人還是少年,他們都希望能夠從動畫電影中獲得自己想要的精神享受。審美趣味會隨著時生改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趣味。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保持與全球化一致,是現階段國產動畫電影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個重要問題。

藝術家們在長期的藝術設計過程中積累了很多藝術經驗,這也是中國動畫傳統美學風格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藝術家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創作了很多政治諷刺作品。審美觀念的形成一部分與藝術家的審美經驗有關,還與社會文化因素有關。在創作中,藝術家不僅要飽含激情,還要有藝術技巧和審美情感,并把自己獨特的審美觀念融入其中,將自己的想象力發揮到極致,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有活力。藝術家除了有高超的技藝和創作激情外,還要具備崇高的藝術情操。在物質缺乏的年代里,他們為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仍然飽含激情,用他們的審美觀和藝術情操創作動畫電影,為中國動畫電影的發展盡到了作為一名藝術家的責任,不斷追求,不斷努力,使國產動畫電影走向世界。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我國的經濟和文化也受到很大影響,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動畫電影的創作也受到了沖擊。傳統的動畫電影主要的文化元素以民間文化為主,經過藝術家的藝術加工使之成為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國產動畫電影,這些傳統的文化元素就是動畫電影的素材,甚至有些民間故事直接改編成了動畫電影,這樣的動畫電影很受影迷們喜愛。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國產動畫電影中融入了許多外來的文化元素,例如,國外一些浪漫主義文化就滲入到了國產動畫電影中,有了這些外來文化元素的滲入,使原本顯得有些單調的國產動畫電影有了新的活力,喜愛國產動畫電影的人越來越多。

對于國產動畫電影而言,它主要是滿足國內影迷的需要,這就需要藝術家的審美觀念有所轉變,在這一過程中,藝術家的觀念在發生著轉變,與此同時,影迷們的審美觀念也在發生改變。藝術家在尋求觀念轉變的過程中會不斷地適應時代的變化,跟上時代的步伐。影迷們會隨著年代的不同,欣賞動畫電影的趣味也會發生轉變。早期人們只是追求最低標準的視覺享受,不會從深層次的趣味方面去欣賞一部動畫電影,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人們開始追求更高水平的精神享受,對動畫電影的藝術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今后的國產動畫電影需要從兩個方面去考慮發展方向,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首先,一部動畫電影要想更好地吸引觀眾,就需要在藝術效果上有所創新,不僅在動畫電影中要有創新精神,各行各業都需要有創新精神,這也是適應時展的需要。動畫電影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審美效果上,因為人們在觀看動畫電影時,是用審美的心態去觀看的,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動畫電影的創作就需要在審美效果上有所創新,現今主要是采用3D動畫效果,這也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技術。在未來的發展中更需要注重這方面的創新。

其次,現今的國產動畫電影有了很快的發展,不僅在題材上有了改變,而且在形式和風格上都有所轉變,傳統的動畫電影主要采用民間文化元素,很少有外來元素,比較保守,不像國外的動畫電影那樣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然而現階段的國產動畫電影逐漸與世界動畫電影掛鉤了,有很多的外來元素和先進的技術,這就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更能夠受到國內動畫影迷的喜愛,也能夠推動國產動畫電影的發展。國產動畫電影人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總而言之,國產動畫電影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將會在世界動畫電影中占據重要地位。

(注:本文為2013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課題青年項目,課題名稱:中國動畫藝術發展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3C023)

參考文獻:

[1]段運冬.動畫文化的品格探討[J].裝飾,2004.

[2]宗白華.意境——常人欣賞文藝的形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3]劉小林.動畫概論[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4]孫立軍,馬華.影視動畫影片分析[M].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03.

[5]萬然,左珂.中國動畫與國外動畫色的色彩研究[C]. 2007國際工業設計研討會暨第12屆全國工業設計學術年會論文匯編,2007.

[6何臻嬋.試談影視動畫中的民族化[C].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2007.

[7]張松林.再談振興中國動畫業[J].電視研究,2003.

篇3

關鍵詞 動畫電影 色彩匹配 數字電影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數字影視特效”本身是基于計算機的軟硬件環境,運用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原理和方法,將多種源素材(包括實拍的畫面和計算機生成的畫面)混合成單一復合圖像的處理過程。多種源素材能否在色彩、運動、透視、素材銳度等方面達到真實統一將直接影響到影視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對于影視藝術的最重要表現元素――色彩――的處理,更加直接關乎影視藝術表現的藝術性。因此對于任何一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者,無不深知色彩在整個影視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作用。

1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匹配與校正

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主要分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制作中有時又是相互疊合。因此對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僅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具有指導作用,還將對影視藝術提供一種新的創作可能。

數字影視制作中,相當多的問題需要數據化、需要量化,需要有明確的制作目的性,如果仍舊單純套用經驗進行制作,不僅很難達到作品的預期藝術性,同時還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數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現形式數字動畫電影的色彩匹配與校正與數字影視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動畫電影的色彩處理更為突出色彩夸張及色彩造型。因此,本文在進行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時,更是想激發影視色彩處理的更多可能。

2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及色彩檢測

人們對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計算機的色彩處理能力也越來越強,并早已實現了千萬色的色彩再現,那么在影視創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圍內使計算機處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藝術表現,對數字色彩處理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探討數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眼識別色彩的基本規律,以及計算機對色彩處理及檢驗的基本原理。

2.1人眼對色彩識別的一般規律

從原理上講,單一波長的電磁輻射所發出的可見光稱為譜色光或單色光。人眼對此感覺到的是一種單純、鮮艷的顏色,可稱為譜色或單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種光源發射出的可見光都不是譜色光,他們是由連續光譜或是線狀光譜構成的,它們所發出的光線稱為復合光。

無論譜色光(單色光)或復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調、飽和度三個參量得以描述。

亮度表示彩色光對人眼刺激的強弱,與進入人眼的色光所包含的能量有關。光源的發光強度越高和彩色物體表面的光譜反射率越高,物體的亮度越高。

色調是彩色之間相互差異的重要特征所在。可見光譜中不同波長的譜色光有不同的色調。人眼大體能分辨出200多種不同的的色調。

2.2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與監測

前面談論了人眼對色彩識別規律,接下來我們探討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和監測的一些概念和方法,這將加深我們對數字色彩的認識。

計算機是通過數學的方式,經過程序計算形成圖像。任何圖像,不管它如何復雜,在計算機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個像素的顏色都能單獨設定。現行通用的PC對圖像的設定是通過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數來進行描述的。在表達彩色圖像或黑白圖像時,采用的是顏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

3數字色彩處理對影視創作的影響

無論是電影之前的美術,舞臺美術,還是現代的影視美術,造型、色彩、質感都是眾多導演和藝術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本系列論文分別從各個角度對現代數字工業下的動畫電影和數字影視所苛求的各方面元素進行了詳細闡述。

色彩匹配與校正是基于宏觀幾何模型造型基礎上的藝術性表達。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起到了跨時空進行空間色彩再創作的作用。

所謂電影的色彩基調,是指為影視片的整體風格、類型建構,而在色彩造型與表現方面所作的基本調子配置的色彩。它是導演前期創意構思和后期視聽語言合成時總體把握的產物。影視色彩創建應使影視色彩造形既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意蘊,又有鮮明的視覺語言特征。

現代數字技術背景下,色彩再創作已經成為眾多導演的必然選擇。后期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對傳統諸如色片控制,色溫控制的依賴,更是賦予導演更寬泛的創作空間。

4結語

本文限于篇幅,僅就動畫電影與數字電影中的色彩匹配與校正一項環節的基礎知識,制作要素,評價要素進行了分析與闡述。作為《數字影視特效中的綜合匹配系列論文》中的第二篇,本文上承造型與模型匹配,下接后期流程中的材質燈光匹配,以及更后續的色彩管理,燈光渲染匹配等內容,以介紹基礎知識細節和制作要點,以數字影視特效中的綜合匹配為線索,穿起整條綜合匹配的大龍,為中國的后期特效制作行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數字影視特效;動畫電影;色彩

“數字影視特效”本身是基于計算機的軟硬件環境,運用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原理和方法,將多種源素材(包括實拍的畫面和計算機生成的畫面)混合成單一復合圖像的處理過程。多種源素材能否在色彩、運動、透視、素材銳度等方面達到真實統一將直接影響到影視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對影視的最重要表現元素――色彩的處理,更加直接關乎影視藝術表現的藝術性。因此對于任何一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者,無不深知色彩在整個影視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作為動畫電影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視覺元素,為刻畫角色的情感、營造環境的氛圍、增強劇情畫面的豐富,創造動畫片的欣賞價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在表現人物的心理特征時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有時為了更夸張地表現、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顏色的運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通過顏色的轉換可以看到色彩不僅帶給觀眾顏色本身的魅力,而且直接參與了劇情的渲染,同時也強化了主題。

一、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

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主要分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制作中有時又是相互疊合。因此對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僅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具有指導作用,還將對影視藝術提供一種新的創作可能。

二、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處理

數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現形式數字動畫電影的色彩匹配與校正與數字影視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動畫電影的色彩處理更為突出色彩夸張及色彩造型。因此,在進行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時,更是想激發影視色彩處理的更多可能。

三、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及色彩檢測

人們對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計算機的色彩處理能力也越來越強,并早已實現了千萬色的色彩再現,那么在影視創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圍內使計算機處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藝術表現,對數字色彩處理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探討數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眼識別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計算機對色彩處理及檢驗的基本原理。

(一) 人眼對色彩識別的一般規律

人眼對此感覺到的是一種單純、鮮艷的顏色,可稱為譜色或單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種光源發射出的可見光都不是譜色光,他們是由連續光譜或是線狀光譜構成的,它們所發出的光線稱為復合光。無論譜色光(單色光)或復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調、飽和度三個參量得以描述。

(二)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與監測

前面談論了人眼對色彩識別規律,接下來我們探討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和監測的一些概念和方法,這將加深我們對數字色彩的認識。

計算機是通過數學的方式,經過程序計算形成圖像。任何圖像,不管它如何復雜,在計算機中都是像素的集合。每一個像素的顏色都能單獨設定。現行通用的PC對圖像的設定是通過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數來進行描述的。在表達彩色圖像或黑白圖像時,采用的是顏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依據色彩理論,任何一個顏色都可以用三個獨立的參數來描述。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

數字色彩處理是直接對畫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終效果的顯現也依賴于數字顯示設備才能查看、比如顯示器、監視器等設備。由于各種色彩顯示設備自身的色彩顯示設置標準不同,因此各設備并不能完全做到檢測效果的統一。正是由于顯示設備本身色彩管理與現實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現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進行了相應的色彩截取,從而使現實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并節省資源。

四、色彩表現思路及實例分析

(一)色彩匹配

在影視拍攝時,經常會遇到由于拍攝時地點、時間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膠片材料、燈光器材、光學鏡頭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段間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異。后期制作時為了使影片影調和諧統一,需要對影像素材進行色彩值、色度值的進行調整,使不同影像片段間保持色彩的連貫性,這就是色彩匹配的傳統定義。

在數字特效制作過程中,尤其數字特效合成鏡頭中,經常需要將多源素材進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間的顏色、反差、質感等方面經常出現不匹配,因此需要對各元素進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調整,以便使合成鏡頭形成統一的畫面風格和質感,這是數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動畫電影中,為了表現動畫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張的色彩表現手法,此時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構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進行創作。

(二)色彩表現的應用類型

在影視特技的制作過程中,經常遇到如何將實景拍攝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維制作素材與實景拍攝素材的相互匹配。因而大體上分為實景拍攝匹配和實景拍攝與虛擬背景匹配兩種類型。

實景拍攝匹配主要處理一些由拍攝場地光源、拍攝時間、現場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素材間的色彩不統一。

實景拍攝與虛擬背景匹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場景在現實中不存在或很難實現它,因此不得不用數字手段來創造它。因而需要將機生成的CG圖像進行色彩上的統一調整,使觀眾看不出是由數字虛擬出來的畫面。

(三)色彩匹配思路解析

進行匹配的時候,將所需匹配目標素材與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將目標素材中的亮部、中間層次、暗部的色彩、亮度與源素材匹配一致,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體思路。因而在制作之前,我們需對目標素材與源素材之間的亮部、中間層次、暗部的色度進行比較,為后續制作提供匹配依據。

五、數字色彩處理對影視創作的影響

無論是電影之前的美術,舞臺美術,還是影視美術,造型、色彩、質感都是眾多導演和藝術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從各個角度對現代數字下的動畫電影和數字影視的各方面元素進行闡述,色彩匹配與校正是基于模型造型基礎上的藝術性表達。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起到了跨時空進行空間色彩再創作的作用。如果說影視作品的畫面造形是以形動人的話,那么色彩則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現代數字技術背景下,色彩再創作已經成為眾多導演的必然選擇。后期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對傳統諸如色片控制,色溫控制的依賴,更是賦予導演更寬泛的創作空間。

通過對色彩匹配和校正,保持相同場景之間的和諧性,不同場景之間的連續性,甚至產生時空錯覺,讓一切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從此,“電影中的色彩不僅僅只是一種再現客觀色彩的技術元素,在電影工業漫長的中,電影創作家們逐漸了以外在影片中運用色彩的經驗,色彩開始以純電影化的形式因素進入銀幕世界。”“色彩就是思想”已經成為現實。

本文限于篇幅,僅就色彩一項環節在動畫電影與數字電影制作中的基礎知識,制作要素,評價要素進行了分析與闡述。更后續的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將以數字影視特效中的綜合匹配為線索,穿起整條綜合匹配的大龍,為的后期特效制作行業添磚加瓦。

說明:該論文為黑龍江省文化廳2010年度黑龍江省藝術規劃課題,關于《動畫(數字)電影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視覺元素――色彩》的研究結題論文。立項編號:10D032

參考文獻:

[1]《電影攝影畫面創作》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 張會軍 教授;

[2]《色彩美》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李天祥 趙友萍 著;

[3]《動畫場景設計》上 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顧嚴華主編;

[4]《電視節目制作技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孟群 編著;

篇5

    摘要:隨著電影中逐漸運用計算機技術以來,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制作的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視覺效果的魅力有時已經大大超過了電影故事的本身。對于任何一位動畫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者,無不深知色彩在整個影視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作用。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起到了跨時空進行空間色彩再創作的作用。 

    關鍵詞:數字影視特效;動畫電影;色彩 

“數字影視特效”本身是基于計算機的軟硬件環境,運用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原理和方法,將多種源素材(包括實拍的畫面和計算機生成的畫面)混合成單一復合圖像的處理過程。多種源素材能否在色彩、運動、透視、素材銳度等方面達到真實統一將直接影響到影視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對影視的最重要表現元素——色彩的處理,更加直接關乎影視藝術表現的藝術性。因此對于任何一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者,無不深知色彩在整個影視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作用。  

色彩作為動畫電影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視覺元素,為刻畫角色的情感、營造環境的氛圍、增強劇情畫面的豐富,創造動畫片的欣賞價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在表現人物的心理特征時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有時為了更夸張地表現、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顏色的運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通過顏色的轉換可以看到色彩不僅帶給觀眾顏色本身的魅力,而且直接參與了劇情的渲染,同時也強化了主題。 

一、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 

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主要分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制作中有時又是相互疊合。因此對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僅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具有指導作用,還將對影視藝術提供一種新的創作可能。  

     二、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處理 

 數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現形式數字動畫電影的色彩匹配與校正與數字影視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動畫電影的色彩處理更為突出色彩夸張及色彩造型。因此,在進行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時,更是想激發影視色彩處理的更多可能。  

三、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及色彩檢測  

人們對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計算機的色彩處理能力也越來越強,并早已實現了千萬色的色彩再現,那么在影視創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圍內使計算機處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藝術表現,對數字色彩處理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探討數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眼識別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計算機對色彩處理及檢驗的基本原理。 

(一) 人眼對色彩識別的一般規律 

人眼對此感覺到的是一種單純、鮮艷的顏色,可稱為譜色或單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種光源發射出的可見光都不是譜色光,他們是由連續光譜或是線狀光譜構成的,它們所發出的光線稱為復合光。無論譜色光(單色光)或復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調、飽和度三個參量得以描述。 

(二)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與監測 

前面談論了人眼對色彩識別規律,接下來我們探討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和監測的一些概念和方法,這將加深我們對數字色彩的認識。 

計算機是通過數學的方式,經過程序計算形成圖像。任何圖像,不管它如何復雜,在計算機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個像素的顏色都能單獨設定。現行通用的pc對圖像的設定是通過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數來進行描述的。在表達彩色圖像或黑白圖像時,采用的是顏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依據色彩理論,任何一個顏色都可以用三個獨立的參數來描述。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 

數字色彩處理是直接對畫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終效果的顯現也依賴于數字顯示設備才能查看、比如顯示器、監視器等設備。由于各種色彩顯示設備自身的色彩顯示設置標準不同,因此各設備并不能完全做到檢測效果的統一。正是由于顯示設備本身色彩管理與現實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現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進行了相應的色彩截取,從而使現實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并節省資源。 

四、色彩表現思路及實例分析 

     (一)色彩匹配  

在影視拍攝時,經常會遇到由于拍攝時地點、時間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膠片材料、燈光器材、光學鏡頭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段間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異。后期制作時為了使影片影調和諧統一,需要對影像素材進行色彩值、色度值的進行調整,使不同影像片段間保持色彩的連貫性,這就是色彩匹配的傳統定義。 

在數字特效制作過程中,尤其數字特效合成鏡頭中,經常需要將多源素材進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間的顏色、反差、質感等方面經常出現不匹配,因此需要對各元素進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調整,以便使合成鏡頭形成統一的畫面風格和質感,這是數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動畫電影中,為了表現動畫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張的色彩表現手法,此時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構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進行創作。 

(二)色彩表現的應用類型 

在影視特技的制作過程中,經常遇到如何將實景拍攝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維制作素材與實景拍攝素材的相互匹配。因而大體上分為實景拍攝匹配和實景拍攝與虛擬背景匹配兩種類型。 

實景拍攝匹配主要處理一些由拍攝場地光源、拍攝時間、現場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素材間的色彩不統一。 

實景拍攝與虛擬背景匹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場景在現實中不存在或很難實現它,因此不得不用數字手段來創造它。因而需要將機生成的cg圖像進行色彩上的統一調整,使觀眾看不出是由數字虛擬出來的畫面。 

(三)色彩匹配思路解析 

進行匹配的時候,將所需匹配目標素材與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將目標素材中的亮部、中間層次、暗部的色彩、亮度與源素材匹配一致,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體思路。因而在制作之前,我們需對目標素材與源素材之間的亮部、中間層次、暗部的色度進行比較,為后續制作提供匹配依據。 

五、數字色彩處理對影視創作的影響 

無論是電影之前的美術,舞臺美術,還是影視美術,造型、色彩、質感都是眾多導演和藝術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從各個角度對現代數字下的動畫電影和數字影視的各方面元素進行闡述,色彩匹配與校正是基于模型造型基礎上的藝術性表達。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起到了跨時空進行空間色彩再創作的作用。如果說影視作品的畫面造形是以形動人的話,那么色彩則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現代數字技術背景下,色彩再創作已經成為眾多導演的必然選擇。后期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對傳統諸如色片控制,色溫控制的依賴,更是賦予導演更寬泛的創作空間。 

通過對色彩匹配和校正,保持相同場景之間的和諧性,不同場景之間的連續性,甚至產生時空錯覺,讓一切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從此,“電影中的色彩不僅僅只是一種再現客觀色彩的技術元素,在電影工業漫長的中,電影創作家們逐漸了以外在影片中運用色彩的經驗,色彩開始以純電影化的形式因素進入銀幕世界。”“色彩就是思想”已經成為現實。  

本文限于篇幅,僅就色彩一項環節在動畫電影與數字電影制作中的基礎知識,制作要素,評價要素進行了分析與闡述。更后續的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將以數字影視特效中的綜合匹配為線索,穿起整條綜合匹配的大龍,為的后期特效制作行業添磚加瓦。 

 

說明:該論文為黑龍江省文化廳2010年度黑龍江省藝術規劃課題,關于《動畫(數字)電影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視覺元素——色彩》的研究結題論文。立項編號:10d032 

 參考文獻: 

 [1]《電影攝影畫面創作》 北京電影學院院長 張會軍 教授; 

 [2]《色彩美》黑龍江美術出版社 李天祥 趙友萍 著; 

 [3]《動畫場景設計》上 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顧嚴華主編; 

 [4]《電視節目制作技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孟群 編著; 

篇6

摘要:隨著電影中逐漸運用計算機技術以來,一個全新的電影世界展現在人們面前,越來越多的計算機制作的圖像被運用到了電影作品的制作中。其視覺效果的魅力有時已經大大超過了電影故事的本身。對于任何一位動畫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者,無不深知色彩在整個影視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作用。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起到了跨時空進行空間色彩再創作的作用。

關鍵詞:數字影視特效;動畫電影;色彩

“數字影視特效”本身是基于計算機的軟硬件環境,運用計算機圖形圖像學原理和方法,將多種源素材(包括實拍的畫面和計算機生成的畫面)混合成單一復合圖像的處理過程。多種源素材能否在色彩、運動、透視、素材銳度等方面達到真實統一將直接影響到影視作品的可信性,尤其對影視的最重要表現元素——色彩的處理,更加直接關乎影視藝術表現的藝術性。因此對于任何一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者,無不深知色彩在整個影視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作用。133229.Com

色彩作為動畫電影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視覺元素,為刻畫角色的情感、營造環境的氛圍、增強劇情畫面的豐富,創造動畫片的欣賞價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在表現人物的心理特征時具有很強的主觀性,有時為了更夸張地表現、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氛圍,顏色的運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通過顏色的轉換可以看到色彩不僅帶給觀眾顏色本身的魅力,而且直接參與了劇情的渲染,同時也強化了主題。

一、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

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調整主要分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兩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在制作中有時又是相互疊合。因此對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僅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具有指導作用,還將對影視藝術提供一種新的創作可能。

二、動畫電影與數字影視特效中的色彩處理

數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現形式數字動畫電影的色彩匹配與校正與數字影視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動畫電影的色彩處理更為突出色彩夸張及色彩造型。因此,在進行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時,更是想激發影視色彩處理的更多可能。

三、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及色彩檢測

人們對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計算機的色彩處理能力也越來越強,并早已實現了千萬色的色彩再現,那么在影視創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圍內使計算機處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藝術表現,對數字色彩處理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探討數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人眼識別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計算機對色彩處理及檢驗的基本原理。

(一)人眼對色彩識別的一般規律

人眼對此感覺到的是一種單純、鮮艷的顏色,可稱為譜色或單色。但在自然界中,人眼所看到的各種光源發射出的可見光都不是譜色光,他們是由連續光譜或是線狀光譜構成的,它們所發出的光線稱為復合光。無論譜色光(單色光)或復合光,都基于亮度、色調、飽和度三個參量得以描述。

(二)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原理與監測

前面談論了人眼對色彩識別規律,接下來我們探討計算機中的色彩處理和監測的一些概念和方法,這將加深我們對數字色彩的認識。

計算機是通過數學的方式,經過程序計算形成圖像。任何圖像,不管它如何復雜,在計算機中都是像素的集合。

每一個像素的顏色都能單獨設定。現行通用的pc對圖像的設定是通過24位真彩色或更高位數來進行描述的。在表達彩色圖像或黑白圖像時,采用的是顏色通道(channel)的管理方式。依據色彩理論,任何一個顏色都可以用三個獨立的參數來描述。比如hsb模式、rgb模式、lab模式。

數字色彩處理是直接對畫面的原始色相、色度的修改。而最終效果的顯現也依賴于數字顯示設備才能查看、比如顯示器、監視器等設備。由于各種色彩顯示設備自身的色彩顯示設置標準不同,因此各設備并不能完全做到檢測效果的統一。正是由于顯示設備本身色彩管理與現實的限制,不能完全呈現出人眼所看到的全部色彩,而是進行了相應的色彩截取,從而使現實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并節省資源。

四、色彩表現思路及實例分析

(一)色彩匹配

在影視拍攝時,經常會遇到由于拍攝時地點、時間的不同、以及所用的膠片材料、燈光器材、光學鏡頭和曝光程度的不同,因此不同影像片段間的色彩值和色度明暗也存在很大差異。后期制作時為了使影片影調和諧統一,需要對影像素材進行色彩值、色度值的進行調整,使不同影像片段間保持色彩的連貫性,這就是色彩匹配的傳統定義。

在數字特效制作過程中,尤其數字特效合成鏡頭中,經常需要將多源素材進行合成,多源素材之間的顏色、反差、質感等方面經常出現不匹配,因此需要對各元素進行不同程度的色彩調整,以便使合成鏡頭形成統一的畫面風格和質感,這是數字制作中的色彩匹配。

而在動畫電影中,為了表現動畫特色而使用了大量夸張的色彩表現手法,此時的色彩匹配更多地引用了色彩構成的原理,更多的用色彩本身進行創作。

(二)色彩表現的應用類型

在影視特技的制作過程中,經常遇到如何將實景拍攝素材的相互匹配、三維制作素材與實景拍攝素材的相互匹配。因而大體上分為實景拍攝匹配和實景拍攝與虛擬背景匹配兩種類型。

實景拍攝匹配主要處理一些由拍攝場地光源、拍攝時間、現場大氣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素材間的色彩不統一。

實景拍攝與虛擬背景匹配,數字影視特效制作中,由于一些場景在現實中不存在或很難實現它,因此不得不用數字手段來創造它。因而需要將機生成的cg圖像進行色彩上的統一調整,使觀眾看不出是由數字虛擬出來的畫面。

(三)色彩匹配思路解析

進行匹配的時候,將所需匹配目標素材與源素材要完全融合在一起,需要將目標素材中的亮部、中間層次、暗部的色彩、亮度與源素材匹配一致,這也是色彩匹配的主體思路。因而在制作之前,我們需對目標素材與源素材之間的亮部、中間層次、暗部的色度進行比較,為后續制作提供匹配依據。

五、數字色彩處理對影視創作的影響

無論是電影之前的美術,舞臺美術,還是影視美術,造型、色彩、質感都是眾多導演和藝術家孜孜以求,期望完美的。從各個角度對現代數字下的動畫電影和數字影視的各方面元素進行闡述,色彩匹配與校正是基于模型造型基礎上的藝術性表達。色彩在電影創作中的運用起到了跨時空進行空間色彩再創作的作用。如果說影視作品的畫面造形是以形動人的話,那么色彩則是以情感人,形色交融。現代數字技術背景下,色彩再創作已經成為眾多導演的必然選擇。后期數字色彩匹配和校正不但降低了對傳統諸如色片控制,色溫控制的依賴,更是賦予導演更寬泛的創作空間。

通過對色彩匹配和校正,保持相同場景之間的和諧性,不同場景之間的連續性,甚至產生時空錯覺,讓一切源于現實,又超越現實。從此,“電影中的色彩不僅僅只是一種再現客觀色彩的技術元素,在電影工業漫長的中,電影創作家們逐漸了以外在影片中運用色彩的經驗,色彩開始以純電影化的形式因素進入銀幕世界。”“色彩就是思想”已經成為現實。

本文限于篇幅,僅就色彩一項環節在動畫電影與數字電影制作中的基礎知識,制作要素,評價要素進行了分析與闡述。更后續的色彩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將以數字影視特效中的綜合匹配為線索,穿起整條綜合匹配的大龍,為的后期特效制作行業添磚加瓦。

說明:該論文為黑龍江省文化廳2010年度黑龍江省藝術規劃課題,關于《動畫(數字)電影特效制作環節中的重要視覺元素——色彩》的研究結題論文。立項編號:10d032

參考文獻:

[1]《電影攝影畫面創作》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教授;

[2]《色彩美》黑龍江美術出版社李天祥趙友萍著;

[3]《動畫場景設計》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顧嚴華主編;

[4]《電視節目制作技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孟群編著;

篇7

關鍵詞:宮崎駿;人文關懷;美學特色;生態意識;借鑒

深厚豐富的的人文情懷以及和平主義立場的主張是宮崎駿電影的主要特色。他的作品承襲了本國傳統文化和美學思想的血脈,通過多樣性的主題(環保、成長、女性生存方式)詮釋了一個個或悲壯、或脫俗、或堅強的故事,以求達到“希望能夠再次借助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類墮落靈魂”的目的。

一、動畫世界中的美學特色

首先作為一名導演,宮崎駿是第一位這么成功地將動畫上升到人文主義高度,這是毋庸置疑的。他以純真的心靈為觀眾打造了一個個充滿夢幻的動畫之旅,對生命的贊美、對和平的追求、對人類行為價值的反思是其作品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內涵。

(一)迷失與尋找

宮崎駿的作品《天空之城》中的莫西卡為了統一人類將科技、武器以及財富的力量向罪惡的方向發展,并借之破壞現存的一切直至后來的自我毀滅 ;以及《千與千尋》中的父母因貪口食之欲而失去本心,變成了象征墮落的肥豬。與大人之間的利欲熏心相比較,電影中的小女孩體現了人類最純粹、善良的人類本性。正是小孩子純真內心所具有的異于常人的對人類的博愛、寬容以及對自然無限親近的特質正是人們不斷需要和尋找的,而且這種特質更是確保現代文明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

(二)覺醒與獨立

歌德詩曰‘永恒之女性,領導我們走。’馬爾庫塞指出‘由于婦女和資本主義異化勞動相分離,這就使得她們有可能不被行為原則弄得過于殘忍,有可能更多的保持自己的感性。也就是說,比男人更人性化。’因此他得出的結論:一個自由的社會將是女性的社會。”正是由于深受這種思想的影響,宮崎駿動畫中的重要角色一貫是女性角色,而且她們大部分都是孕育正義、捍衛和平、引導世界向美好方向發展的巨大力量。在日本傳統文化里,“男尊女卑”一直是大家所接受的,宮崎駿的動畫特色無疑是對這種觀念的徹底顛覆。在宮崎駿的影片當中,她們不僅具有堅強、執著、善良、勇敢的品質,而且還常常被塑造成關鍵時刻擔負重大使命的“救世主”。

(三)自然與和諧

《風之谷》、《幽靈公主》等是宮崎駿著重創作的“環保”這一主題的集大成者,在這幾部影片中,人與自然的對決、人與動物的仇殺在其浪漫夸張卻又不乏鞭笞的鏡頭語言下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風之谷》中描述了人們對壞境的破壞招致了自然瘋狂的報復,令人充滿絕望且不斷擴展的“腐海”吞噬著人類文明,瘴氣和蟲類的時時殘酷的反撲也將人類推向滅絕的邊緣之上。同時,被仇恨蒙蔽雙眼的人們采取了極端的殺戮“捷徑”,在不斷地殺戮中中瞪著血紅眼睛涌動的蟲類與人類展開殘忍的廝殺。最終“風之谷”這一世外桃源的守護者娜烏西卡公主以自己的善良、純真及自我犧牲的精神獲得了王蟲的諒解。

二、動畫世界所呼喚的人性回歸

(一)人性回歸的內涵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不難看出“人’,和“性’兩個字所代表的內涵 。首先就是人之初所擁有的善性,是指孩童的純真美好的童心。但由于成長環境、教育的關系使得原本人人一樣的童心,有的偏離了原有的發展道路,后天帶有一些負面消極的脾性,這種人性的回歸,是指重新習得積極地性格心態,成為一個擁有童心的人。另外,人性還包括我們祖先所擁有的那顆敬畏自然、感恩大地、尊重生命、的本心。可惜隨著人類歷史發展,我們見見遺忘了它。所以宮崎駿電影傳遞的除了純真童心的回歸外,還有重新擁有我們人類最初那顆本心的希冀。

(二)偏愛女性角色的表達

在宮崎駿眾多作品之中,主角往往是女性,這在日本這個男性占主導地位比較嚴重的國家是十分特別的。宮崎駿偏愛女性的原因一是在日本傳統文學里,對少女崇拜是司空見慣的;二是他認為女性與大自然溝通顯得更容易些,女性保留了更多原始人類的情感、直覺、合群的特性。人們總是將大地、自然喻為母親進行謳歌。所以宮崎駿認為,女性和大自然、神圣的愛之間有著微妙的關系。

三、動畫世界所彰顯的自然生態意識

(一)自然意象的運用

在宮崎駿的動畫世界中充滿了許多自然意象,如綠色、森林,人類是大自然的兒女,面對自然,我們可以認識世界,懂得生活,找到自我。自然,在宮崎駿的作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宮崎駿熱愛描寫自然,在談到他的作品《龍貓》的創作時他曾說`舊本這國家恩澤于四季多變,充滿了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色而《龍貓》就是選取了充滿了大自然氣色的鄉間作背景。……澄清的小河、森林、田地,住在其中的人、鳥、獸、昆蟲,夏天的悶熱、大雨、突然刮起的勁風、恐怖的黑夜……這些東西全都顯出日本的美態,也正顯示出宮崎駿對自然問題的關注。

(二)“綠色”永恒的生命象征

“綠色”是宮崎駿動畫電影創作中一貫的基調和主題。綠色是大自然最本質的顏色,象征著生命力的旺盛與頑強。宮崎駿善于并熱衷于使用綠色,郁郁蔥蔥的參天森林、綠草如茵的山澗、蒼翠欲滴的山林曠野、布滿青苔的石子路,各種層次各種質感的綠色被宮崎合理且完美地展示在觀眾面前,讓我們不斷為其震撼人心的美而全神貫注。宮崎駿筆下的“綠色”完美的詮釋顏色與情感的聯系,凡乎宮崎駿的每一部電影都是用“綠色”來鋪設故事通篇,用“綠色”來彰顯生命力。作者在處處彰顯自然生命的同時,營造了一種幽謐寧靜的意境。例如《幽靈公主》中,森林的守護者麒麟神被砍去頭顱后,泥漿鋪面的壯觀場面,用一般的電影手法很難表現。而宮崎駿用黑壓壓的泥漿覆蓋具有生命力的綠色山林將其演繹得悲壯無比,隨著鏡頭的移動,泥漿所到之處,綠色盡失,被濃重的黑色灰色所覆蓋。阿西達卡把頭顱歸還麒麟神之后,荒廢的大地又重新煥發了熠熠生機,那種賞心悅目的感官效果和帶給我們內心的感動油然而生。“綠色”的一去一回,這種反復變化不僅帶給我們震撼的視覺感受,更讓我們意識到自然的威嚴和生命的可貴,這種視覺享受也是我們回歸自然所追求的內心最本真的體驗。

三、結束語

“宮崎駿動畫”以催人反思的畫面語言,簡單質樸的情感吸引了從孩童到耄耋老者不同年齡階段的觀眾。他的動畫在為各國觀眾帶來美的體驗與享受的同時,也為動畫產業的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宮崎駿這位劃時代的大師用自己的一生追求生命的真諦。透過他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他關于人生的思考,其動畫電影在取悅觀眾的同時,更是能經得起反復琢磨例如森林減少、水資源污染、人性缺失等問題。宮崎駿想要通過一部部電影,在孩子內心深處留下些東西,教會他們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引導他們健康的成長,更不要丟掉人的本性,脫離自然。讓我們向他的這種崇高理想致敬!

參考文獻:

[1]秦剛.感受宮崎駿[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4.

[2]張紅秋.成長的可能性一宮崎駿動畫電影主題研究山.電影評價,2006,11.

[3]楊曉林.動畫大師宮崎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4]張淋.宮崎駿動畫電影中人性回歸的書寫[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13.5.

[5]郭斐斐.宮崎駿動畫中女性角色塑造的藝術手法[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3.4

篇8

【關鍵詞】高x勛;動畫電影;民族文化;現實主義;美學內涵

中圖分類號:J9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131-02

高x勛(1935年10月29日-),動畫電影導演、制作人,出生于日本的三重縣伊勢市,東京大學文學部法文科畢業。吉卜力工作室的核心成員,其代表作品有《輝夜姬物語》《百變貍貓》《太陽王子霍爾斯的大冒險》《歲月的童話》《螢火蟲之墓》等。此外,他還兼任制片人的工作,并以該身份參與制作過《風之谷》《天空之城》等經典作品。高x勛曾在第62屆洛加諾國際電影節獲得名譽金豹獎;在2015年憑借《輝夜姬物語》獲得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第42屆安妮獎最佳導演提名。2014東京動漫頒獎節,獲得特別獎“動漫金獎”。

一、創作風格及人文主義內涵

高x勛的電影風格是溫和的,尊重現實時空,描寫平凡人物的點滴。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自由徜徉,關注平淡的故事。從每段平凡故事中記錄著對生命的尊重,對人性與社會的探討顯露著人文關懷。

比如動畫電影《輝夜姬物語》是高x勛最新作的一部動畫長篇電影,取自日本最古老的故事《竹取物語》。故事傳說中,輝夜姬因在月宮犯錯,被罰下放人間受罰。從竹子中降生,被好心的農民夫婦收養,輝夜姬擁有驚人的美貌卻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最終羽化人間,回到月宮。故事里高x勛塑造了一個頑固極端的輝夜姬,她與現實格格不入,她渴望自由,掙脫現實想不被世人所紛擾,卻最終被現實的種種壓抑成囚徒,生命本真的活力被消耗磨損殆盡,從奔跑于田間小路的純真少女,到眉目緊鎖,壓抑無望的貴族小姐,再到最后羽化成仙,空留人間的冰冷石像。從輝夜姬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自己,幼時的天真無憂到長大后被世俗瑣事桎梏的我們,壓抑、忍耐,我們不甘屈服地接受著一切,高x勛細致地描寫了輝夜姬所被迫承受的一切,漫長的壓抑,永無止境的孤單,最終的爆發、扭曲、崩潰、夜奔到無助地迎接死亡。這并非童話,而是真實的人生。輝夜姬如此,更何況是凡人的我們,高x勛對人性和現實的寫實沒有任何避諱,人生本就是充滿無奈與惆悵,這是《輝夜姬物語》關于現實和人性的探討。

在1991年,高x勛創作了一部關于成長的散文敘事電影《歲月的童話》,成長,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影片中在都市生活的27歲的妙子,在得到公司的10天年假后,背起行囊踏上歸家的鄉間之旅。從火車上的種種兒時回憶開始。正如影片中所說,成長,就是化蛹為蝶的艱辛過程。此部影片用現實和回憶交叉敘事,在同一場景下,現實和回憶完美地過渡。影片里,現實是不全然交代的現實,回憶也是歲月之中沒頭沒尾的碎片,高x勛淡化了故事情節,強調了主體的意識情緒。影片風格以白色基調為主,淡淡的水彩暈染,營造出了回憶里童年的色彩。高x勛在動畫中刻畫了妙子的成長軌跡,這是一種必然的經歷,也是每個平凡個體必須經歷的法則,歲月的童話也許也是每個人成長的童話,被歲月永遠地鐫刻在人生的扉頁上,這是《歲月的童話》,關于成長。

在吉卜力的眾多作品中鮮少有殘酷沉重的題材,但在1988年,高x勛在吉卜力第一次指導的電影――《螢火蟲之墓》就是這樣一部充滿著現實灰暗的動畫電影。有人說《螢火蟲之墓》標志著高x勛現實主義風格的確立,從此,他開始走進現實社會,開始對人性進行深刻的探討與反思。故事內容描寫的是二戰后的神戶,一對父母雙亡的兄妹清太和節子艱難求生的辛酸故事。戰爭如同黑夜,生命在這漆黑中搖搖欲墜,而被戰爭遺棄的童真和希望就像暗夜中的螢火蟲一般散發著微弱的光芒,不可避免地枯萎凋零。整部影片的色調和氛圍都在圍繞著一種灰暗和悲涼,《螢火蟲之墓》不是一部戰爭題材,而是通過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繼而達到控訴戰爭的影片。螢火蟲之墓也許就是戰爭砌成的嘆息之墓,這是《螢火蟲之墓》,關于童真與戰爭。

高x勛的動畫作品總是充滿著人文情懷。如果不能對現實人生進行富有意味的表現和反省,它就不能引起廣大觀眾讀者的閱讀興趣。從現實中創作并且尊重現實時空,他關注最平凡的人物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生存,在緩慢的時光中記錄生命最本真的意義,可能經歷著平凡瑣事,也可能面對著悲歡離合,但作品本身都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從中透露著對人性的思考和感悟,這也就更加凸顯著人文主義的特征。

二、民族文化特色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日韩欧洲亚洲美三区中文幕 |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 亚洲精品在看在线观看精品91 |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 日本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视频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