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差異論文8篇

時間:2023-03-22 17:33:1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英美文化差異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英美文化差異論文

篇1

(一)英國文學特點及其發展歷程

文化、歷史、政治、社會的變革都會對英國文學產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英國文學的發展和演變。文藝復興是英國文學的重要變革時期,這一階段出現了莎士比亞、薩里、斯賓塞、華埃特、海伍德等著名的文學家。文藝復興過后,又先后出現了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等發展階段。到了18世紀初,又興起了新古典主義,這使得宗教神學開始在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發展到19世紀,浪漫主義氣息逐漸滲透到英國文學創作中,這一時期的文學家更加追求自由和解放。到了19世紀后半期,在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影響下,英國文學的題材逐漸擴展,文學也被賦予了某種經濟和政治色彩,大多數文學作品宣揚自由平等思想。在此之后,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英國文學趨于寫實,在選材上更加關注現實生活。而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經濟全球化日益深入,文化也趨于多樣化發展,這促使英國文學順應時展,呈現出更加全面、多元的特點。

(二)美國文學特點及其發展歷程

相較于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發展歷程相對較短,但美國民族較多,且有大量移民。這就使得美國文學呈現出更加多樣性、復雜性、龐大性的特征。總體而言,美國文學先后經歷了殖民時期、革命后、一戰前、二戰前后等階段。在最早的殖民時期,美國文學呈現出鮮明的早期浪漫主義色彩。這一時期的美國大陸相對落后,文學仍源于生活和勞動,因此,文學作品多是贊頌人們的品格和自然風光。到了一戰前后,現實主義和鄉土文學出現在美國文學中,對美國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使美國文學的現實性不斷加強,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文學的轉型。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人們飽受戰爭摧殘,對社會和人性開始反思,深入思考人性的善與惡,美國文學也一度陷入迷茫時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文學逐漸進入第二次繁榮時期。到了19世紀2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進入高度發展時期,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中的矛盾逐漸暴露,各種文學流派也相繼出現,文學作品的現實性更加鮮明。30年代的美國文壇則以左翼文學為主導。而到30年代后期,文壇上則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文學流派紛紛出現,且大膽發表自己的文學見解,彼此之間相互爭論、交流和借鑒。在此過程中左翼文學和現實主義文學逐漸成為美國文學思潮的主要引導者。與此同時,美國文學逐漸與世界相互交流,并對世界文學產生一定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產生了重大打擊,二戰后,美國文學逐漸呈現出多樣化格局。

(三)英美文學評論的主要內涵

英美文學評論隨著英美文學的產生而出現,并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革,在英美文學發展過程中,文學評論的要求越來越規范嚴格,理論指導也越來越系統化。英美文學評論以文學作品為主體,并依據相關的文學理論對文學作品進行系統化研究和分析,進而探索英美文學發展的內在規律,以便為之后的文學創作提供理論指導,推動英美文學更快、更好發展。文學評論家通常綜合考慮作品的寫作手法、表現特色、思想觀點、創作風格等要素,對作品進行多角度分析和評價,以幫助讀者更加準確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和主旨。此外,文學評論也有助于文學創作者得到更加客觀的反饋,進而以此為依據進行反思,并不斷進步。

二、民族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一)文化內涵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在歷史、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下,英國文學評論常遭遇矛盾和掙扎。17、18世紀英國文學作品呈現出鮮明的宗教色彩,創作手法也相對荒誕,在這種文學背景下,文學評論就陷入矛盾中。到了20世紀,英國文學評論家開始重新思考和審視之前的理論,并朝著女權主義和后現代主義方向發展,逐漸進入轉型時期。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轉變對當代文學理論體系的構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美國文學評論與美國文學背景有著密切聯系,美國的早期殖民歷史,使其文學創作接受了印第安文學、英國文學等歐洲大陸文學的影響。當然,美國文學并非單純地模仿和復制這些文學,而是逐漸形成了獨特的文學藝術,并日趨成熟,最終從英國文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正是這種特殊的文學演變歷程,促使美國文學具有更加自由、開放的文化內涵。與之相對應的,美國文學評論對傳承傳統文化的關注較少,反而更加重視作品的獨到見解和創新性。

(二)文化載體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語言不僅是重要的文化載體,還是民族文化根基。就文學創作而言,它又是文學作品的構成基礎。因此,語言差異也會對文學評論產生一定的影響,不同民族的評論者對同一部文學作品的評價也會略有差異。受歷史傳統、、地理環境的影響,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在諺語、典故、習俗等方面都會有所不同。因此,若無法準確把握這些差異,就會影響對英美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評論。相比較而言,英式英語較為嚴謹,英國評論者在評論文學作品時對語言的運用更加謹慎,同時,受語言習慣影響,英國評論者對所評論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抱著一種尊敬的心理,這也正是英式英語沉穩、莊嚴的表現。而在英式英語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美式英語則相對自由、隨意,其對英式英語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同時,美國評論者對文學作品的評價也相對輕松。相較于英式英語,美式英語發展歷史較短,與之相對應的,美國的文學作品受傳統束縛也相對較小,更加關注創新和個性特點。在文學評論中美式英語的用詞也更加自由和開放。文學評論也會反作用于文學創作,因此,受英國文學評論理性、傳統特點的影響,英國的文學作品更加規范,在語言運用方面更加嚴謹,帶有濃重的歷史感。而自由、獨立的美國文學評論則會讓文學創作更加關注個性展示,這更容易引起文學思潮。正是受文學載體的影響,英美文學評論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點,與此同時,文學評論也反作用于文學創作,使美國文學創作在短短的發展歷史中,越來越具有獨特性,在世界文學舞臺上大放異彩。

(三)歷史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縱觀英國文學發展史,其創作演變歷程帶有鮮明的人本主義色彩,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人本主義只是相對于禁欲主義與神權主義來說的。整體而言,英國文學評論中的人本主義觀點還相對保守,這主要源于英國革命的妥協性和不徹底性。在社會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英國文學評論的這一特點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相較于英國,美國文學評論中的人本主義就帶有明顯的獨創性。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發展歷史較短,沒有沉重的傳統束縛,文學評論不必面對歷史遺留問題。同時,美國在獨立戰爭后,逐漸形成了自由、獨立、民主的文化氛圍,這也促使美國文學評論更富創造力。

(四)人道主義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篇2

關鍵字:英美文化歷史文化日常文化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種精神特征都必然蘊藏著特定的文化內涵及其形成這種精神特征的歷史根源。要想更好的認識和了解國家間文化差異就應該從該國的歷史入手,下面我們來簡要談談英國和美國歷史與文化間的差異。作為當今社會上的兩大強國,英國和美國具有許多十分相似的方面,它們語言相同,都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起著導向的作用。但是,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再相似的兩個國家也會存在著差異之處,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英美生活習俗差異

英國人和美國人在日常生活習俗上面有很大的區別。英國人非常講究紳士風度,這與他們悠久的皇室貴族傳統息息相關,無論是他們的服飾還是餐飲禮儀,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在服飾方面,英國人對于穿著十分講究,經常是西裝革履,頭戴禮帽,一舉一動都散發著“紳士”的派頭;而美國人對于服飾的要求卻沒有那么復雜,他們的穿著講究隨性舒適就好,不會特意注重衣服的款式,只要自己喜歡就好,個人主義比較嚴重。在飲食方面,英國人的飲食也是相當講究的,他們把下午茶當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還十分注重餐桌上的禮儀,也經常舉辦酒會和宴會等;而美國的餐飲文化也非常出名,由于他們的生活節奏較快,使得麥當勞和肯德基等快餐文化風靡全世界,在美國快餐十分受歡迎,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

二、英美經濟生產差異

民族文化也在時刻影響著該國生產的商品。如上所說,英國的商品更加突出的是高端的、奢華的、以及紳士的氣質,而美國的商品則以標準化、大眾化、可復制化為代表。英國的勞斯萊斯與美國的福特,一個專注于高端精致奢華的享受,一個卻面向大眾消費者,讓大家都能開上轎車。體育文化上,英國的足球運動完美地表現出了他們優雅的享受,而美國的NBA則是一個成熟的商業體系。

三、英美教育理念的差異

篇3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 一個國家的靈魂是這個國家在發展歷程中所積累下的文化。而文化對一個國家的文學評論可產生一定深度的影響。但是,不同國家之間其文化不盡相同,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正是不同的文化打造出了不同的文學,其差異讓文學豐富多彩。縱觀英、美文學的評論,其批評聲音非常大,而且批評的角度、方法等更是多種多樣,影響英、美文學的評論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文化差異上的影響。

一、英美文學的特點

英美文學指的是英國、美國民眾藝

術化使用英語的一種表現,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英語具有強烈的表達功能,其文學的風格也非常多元化。其分類一般包括:戲劇、文學評論、詩歌、小說等。

(一)英國文學的特點

英國文學的歷史非常久遠,其演變過得也非常復雜,在此過程中英國文學受到文學體之外的如經濟、歷史、宗教等方面的影響,其內容遵守了相應的自身規律,經過了一系列的不同的歷史時期,如文藝復興、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等。二戰之后,英國文學一般的趨勢為寫實――實驗――多維度。

(二)美國文學的特點

在19世紀末期,美國文學由英國文學中分離出來,在初期雖仍具有英國文學特點,但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后,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二戰后,美國文學歷經了三個階段:新舊交替期(20世紀50年代)――實驗主義精神期(20世紀60年代)――多元化發展時期(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末期)。由此可

見,美國文字形成了和過去不同歷史時期的特點。其文學表現為多維度、平民化、愛自由等。在美國文學史上,可歸納為三次繁榮:第一次,19世紀前期所形成的民族文學;第二次,一戰、二戰之后,美國有近十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世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第三次,文學理論、批評非常活躍,主要有結構、后結構、女權、新歷史主義等。

(三)英美文學評論

文學傳誦一時批評需直面面對三個比較敏感的問題:第一,文學倫理學、倫理學之間的關系;第二,文學倫理學批評、道德批評問題(此內容是進行文學倫理學批評實踐的關鍵性問題);第三,文學倫理學批評、審美關系。20世紀是一個品評的時期,文學品評沿著內在到外在研究的發展軌道,結構、解構、女性、新歷史主、后殖民主義等等思想及理論,改變了相應的文學觀,由基礎上轉變人們對于文學傳統、文學和社會關系、文學和文化之間的認識,開創了文學研究的新篇章。

二、文化差異對于英美文學的影響

(一)文化發展載體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英國的文化歷史發展久遠,有著良好民族文化發展傳統。而且英語作為文化歷史發展的本宗,有著自己的優勢,因它傳承傳統文化,在文學作品中有著很好的表現能力。所以,很多文學評論家在對英國文學作品評論的時候,對語言的使用非常小心,也許是出于對本宗英語的崇拜所造成,生怕因為語言使用不當而玷污了英式英語的地位。所以評論家對英國文學作品評論一向都是比較規矩的,缺少個性。

美式英語是英式英語的衍生,雖在本質上和英式英語比較沒有改變,但作用自由、民主的新國家,美國在爭取獨立發展中經濟、政治、文化制度都是新生。美式英語同樣作為新生事物,在發展過程中便帶有創新的特點。而且美國民主革命比較成功,在政治和經濟等方面未留下大的歷史問題。這些反映到語言使用面上即文學評論家對美國文學作品進行評論時,比較具有個性和創造性。這種語言上的創新與美國自由、民主的精神是緊密相連的。

(二)文化內含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英國文學評論在是在傳承與脫離傳統之間掙扎的。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在復仇中掙扎于“生存還是滅亡”這個問題充分表現了他的不獨斷的個性,而這個時期的英國文學評論也具有這樣的特點。17到18世紀,英國文學評論從宗教色彩至荒誕的創造手法都體現了傳承與脫離傳統的斗爭。20世紀后,英國文學評論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總體分析,英國文學評論界中除伊格爾頓之外,未出現具有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家。英國文學評論的發展向著現代、后殖民、女權主義方向發展。文學評論對以前文學理論成就進行了重新的分析,并構建起新的、與當前社會相適應的文學理論。

?文化藝術馬迪: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分析美國文學的評論,不可不重視對美國文學的研究,因為文學評論是在文學之后誕生的。美國作為一個殖民國家,文學受到歐洲文學,尤其是受到印第安和英國文學的影響。作者認為,美國文學有自己的特點,雖其受到很多因素影響,但最重要的還是在美國自身因素上。美國文學和其評論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三)文化歷史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對于英國文學來說,在文化歷史發展中,文化歷史傳統特點是人本主義,但和禁欲、神權主義相比,在文學評論當中,人本主義觀比較保守,這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在文化歷史中的妥協性是分不開的。比如莎士比亞在對自己文學作品評論時,分析其作品更多是對人本主義的宣傳,可以說是英國文學作品評論的典型,對英國之后的文學評論產生了影響,同時也形成了英國穩定的傳統人本主義評論觀。但隨著社會發展,創新顯得越來越重要,保守的人本主義觀也受到了一定的質疑。美國文學評論對于人本主義觀點在顯得激進的同時還有獨特性,這是因為美國與英國不同,不帶有文化歷史包袱,也未有文化歷史問題。同時美國為爭取自由、獨立所形成的自由文化氣氛讓美國文學評論在發展中輕松上場,所以美國文學評論中對于人本主義觀點都是比較激進的,甚至還表現出特別的人本主義創新理念。

篇4

一、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一)語言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一個民族的語言對該民族人們生活的不同層面都會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在文學作品中,語言是文學作品的骨干,文學作品的靈魂通過文字語言得以實現。英語一直以來都是世界性通用語言,其發展大約經歷了1500年的歷史。在英語發展早期,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是同根同源的,兩者在語言特點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美國的英語語言文化與印第安土著語語言文化逐漸接觸,為更好地適應北美大陸的文化環境,美式英語中出現許多新詞匯,使得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之間產生很多不同,真正意義上的美國英語也是在這個時期逐漸形成的。

雖然英美國家都以英語作為自己民族的語言,但是兩個國家的英語都受到各自國家及歷史背景的影響,使得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英式英語歷史悠久,秉承一貫的文化傳統,具有莊重嚴謹的特點。英國的評論家進行文學評論時使用的語言中規中矩,莊重、沉穩、不隨意。他們以對文學作品尊重、崇敬的態度進行文學評論,這種語言運用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語言傳統的影響,是對本民族語言傳統神圣性由衷尊崇的體現。不同于英式英語,美式英語是在英國語言的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不具有英式英語悠久的歷史和渾厚的歷史背景。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國度,標榜“一切皆有可能”,這也使得美式英語在語言使用上更為自由、開放、標新立異。表現在文學評論上,其文學評論作品有很多創新,充滿創新性和自由性。通常,美國文學評論的觀點獨到,對人們會產生很大的啟發作用。

(二)歷史文化差異帶來的影響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由于發展過程中歷史背景不同等諸多原因,因此其文化歷史傳統呈現出很大的差異。英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有著極為濃重的人本主義色彩,這也與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及其具有的妥協性有很大的關系。這種人本主義色彩在早期的英國文學評論中得到很好地體現,表現為評論中對人本主義的觀點持保守態度。隨著英國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傳統的評論標準,英國文學評論中的人本主義觀點遭到大多數人的質疑甚至否定。雖然美國文學是從英國文學發展出來的,但美國文學受自身歷史文化的影響,具有獨創性,這主要是由于美國作為一個年輕國家,是一個勇于突破的民族,在獨立戰爭和后期發展中,美國逐漸形成以獨立、自由、民主為主的價值觀念,歷史文化的發展受文化傳統遺留問題的影響較小。這種歷史文化使得美國文學評論富有創造力、勇于突破傳統、善于表達新觀點。

(三)人道主義差異帶來的影響人道主義從十五世紀開始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建立資產階級、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隨著歷史不斷發展,人道主義的內涵得到極大地豐富。從廣義上來說,英美國家的人道主義通常把上帝作為信仰的對象,具有濃重的人文指向,而這一指向對英美文學評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為兩個不同的國度,兩者之間具有很大的文化差異,使得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關于人道主義有著不同的理解。英國文學評論家對人道主義的理解趨于保守,但理解得更為成熟;美國文學評論家與之不同,他們對人道主義的理解更具創新精神。

二、結語

篇5

    英美文學評論是運用文學理論研究英美文學著作,對其特點和發展規律進行研究,對文章展現的主題思想、表現形式、寫作風格進行評析,從而為以后的英美文學創作提供藍本和依據并且提高文學愛好者的文學欣賞水平。英美兩國的文學評論家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差異中會對文學評論產生不同的表現,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英美文學發展史與特點

    英國文學的發展歷史悠久,經歷了文藝復興、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寫實主義、實驗主義等階段,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有其特點和藝術價值。不同時期涌現了創作風格不同的著名的大作家,如莎士比亞、蕭伯納、拜倫等。英國文學做早的時候多以詩歌形式展現,以后逐漸發展成小說、散文等多樣化的形式,慢慢的英國文學逐漸發展出一種浪漫理性的風格。英國文學作品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漸成為世界文化藝術這座大山中屹立不倒的一座傲人的山峰。

    美國文學史主要經歷了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這三個時期,各個時期分別產生了大量的優秀作家,主要有馬克吐溫、狄金森、愛默生、惠特曼、海明威、龐德等人。美國文學因早期淪為英國殖民地的原因,曾深受英國文學的影響并一直致力于模仿英國文學,但是隨著美國文學的不斷發展何美國獨自自主意識的增強,美國文學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并開始脫離于英國文學。美國經濟實力不斷壯大,獨立意識被激發,再加上大批優秀文學家和作品的出現,讓美國文學逐漸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文學分支并開始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獨立革命是美國民族文學誕生的背景。

    二、英式與美式英語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產生的影響

    語言是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語言是民族文化的基石,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中,思想是文學作品的心臟,語言是文學作品的軀干。語言這一載體能夠把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展現的淋漓盡致。英美文學作品的語言都是英語,英語能夠在英美文學作品中以藝術性和象征性表達出作品中的主題思想,是一種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但是由于歷史、地域等原因,英美兩國的英語在某些方面略有不同,這些不同所具有的內在意義是除其自身外的其他國家都無法真正理解的。在英美文學作品中,其創作所用的語言是作者精心的提煉、匯聚而成的,英式與美式語言的差異無疑對英美文學評論產生巨大影響。通過分析文學評論家在進行文學作品評論時所使用語言特點、風格的差異,可以看出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英式英語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可以說它擊沉了傳統英國文化的遺產,是英語正宗。一直以來英式英語在文學評論中呈現出一種中規中矩的狀態,很多評論家在進行文學評論時顯得小心翼翼。究其原因,可能是顧忌其英語正宗的地位和對傳統語言神圣性的膜拜,害怕過于鋒利和大膽會褻瀆了英式英語的傳統地位。

    眾所周知美式英語是從英國語言中衍生而來的,但是由于美國這個新生國家本身文化、制度、思想等的全新性,雖然語言的核心沒有改變但是美式英語充滿了創新和不同。與英國語言不同,美國在歷史、文化和政治等方面沒有沉重的歷史包袱,,也處處充滿了創新精神。1930年以后,美國文壇呈現出一片百家爭鳴的景象,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有人才。相比英國文學評論的保守而言,美國的文學評論則更為自由、大膽、創新。美國文學評論的這種特點無形中激發了作家的激情,促進了整個文壇思想的開化與前進,為美國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中后來后來居上打下了基礎。

    三、文化內涵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英國的文學評論可以說是掙扎在接受傳統文化影響和掙脫傳統文化影響之間。十七世紀到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評論從具有宗教主義到逐漸荒誕的創作手法,都體現了該階段英國文學評論家們在傳統與掙脫傳統之間的掙扎和徘徊。莎士比亞的經典代表作《哈姆雷特》似乎就無形中展現了這一時期英國文學評論的性格特點,文中的主角哈姆雷特苦苦的掙扎在復仇的道路上,對于生存還是死亡這個問題很好的展現出哈姆雷特那猶豫不決、優柔寡斷的性格。到了二十世紀以后,英國的文學評論家對于自身及其文學評論歷史進行了深刻的思考,這種走出現狀的全新的審視與反思使英國文學評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英國文學評論的發展是朝著后現代主義、女權主義、后殖民主義的方向前進的。

    文學評論是建立在文學基礎上的,對于美國文學評論的研究也要建立在對美國文學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美國受其殖民地歷史因素影響,其文學受到歐洲大陸文學的極大的影響。但是美國文學仍有其特性,不然也不會逐漸發展成獨特的一支。美國文學評論也是特立獨行的完整個體,其雖攜帶英國文學的基因,卻結出了全新的果實。

    四、文化歷史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英國文學的歷史文化傳統特色是相對于禁欲主義和神權主義而言的人本主義。英國文學評論中的人本主義比較保守,究其原因與英國資產階級自身在文化歷史中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是分不開的。大文豪莎士比亞在說到自己的文學作品時認為其更多的是在多人本主義進行一種宣傳,人本主義是要實現人類的和諧、自由、與愛,消除了人和人之間的階級束縛。莎士比亞的人本主義觀點的作品的評論可以說是英國文學評論中的典型,對英國后續文學評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觀點逐漸受到不少人的質疑。人們認為社會要快速發展是離不開革命的催化作用的,創新是完善社會的必要條件,人本主義觀隨著社會發展已經顯得太過于保守,而保守的人本主義觀只有在某些特殊時刻才會發揮其作用。

    同樣是對于人本主義觀點,美國文學評論就顯得比較激進。前文提到過,美國的文化歷史不像英國那樣有太多的顧慮和沉重的包袱。美國歷史上的獨立戰爭所形成的的自由民主的社會氛圍同時也渲染了文化氛圍,美國文學評論的發展可以呈現出一種輕輕松松的狀態。

篇6

關鍵詞: 英美文化差異 文學評論 影響

每個國家的民族、歷史、背景不同,就形成各自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格。這種不同的文化特色,構成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差異化,導致人們對于文學作品的態度、評論不一樣。文學評論主要從社會背景、文化風貌、主題思想、表現形式、表現風格等因素入手,也受到評論人員自身的知識素養、興趣愛好、從事行業、人生閱歷的影響。作品的受關注程度也會因為文學評論而改變。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文化差異對于文學評論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英美文學評論是伴隨英美文學而產生的,極具藝術性的英美文學將風俗人情、審美全面地展現了出來,文學評論更是在文學的基礎上對英美兩國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深入的解讀,使得英美文化立體性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1.英美文學的發展及特色

1.1英國文學的發展

英國文學經歷了悠久的發展歷程。按照英國文學的特點和發展狀況可以分為五個時期:中世紀、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后現實主義[1]。伴隨英國歷史的發展,政治因素和歷史因素對英國文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社會現實和當代文化都在文學創作中表現出來,使得英國文學與歷史進程緊密相連。在中世紀,由于北歐入侵,文學不可避免受到北歐文化的感染,作品呈現出大量的戰斗英雄和戰爭故事。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文學中也滲透了宗教文化的特色。新古典主義時期,現實主義的小說取得了一定的發展,隨后浪漫主義的文學作品也達到了巔峰,這些作品都深刻地解讀了當時英國的社會現狀。在現實主義和后現實主義時期文學作品中也更多地滲入大量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使得文學作品的風格更趨真實,在結構上更精妙,同時還將戲劇融入文學作品中,將英國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

1.2英國文學的特色

從英國文學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主要特征。第一,英國的發展歷史比較久遠,文學作品多數受到英國歷史和政治的影響。第二,伴隨基督教在英國的日益傳播,以宗教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漸漸增多,使得更多的作者接受并愿意運用宗教元素進行創作。第三,英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也影響文學創作,不管是現實主義還是浪漫主義都順應時代,推動社會的前行。

1.3美國文學的發展

美國的發展歷程只有兩百多年。雖然發展的時間較短,但是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在英國文學的基礎上,美國文學的發展很快,不論是小說、詩歌、散文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取得杰出的成就。美國文學的發展歷程可以依據戰爭分成五個時期:殖民、獨立革命、南北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和二戰過后[2]。美國發展至今,受到多次戰爭的影響,每一次大戰也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契機,文學創作中對戰爭的認識和看法、對和平的向往都有涉及,戰爭對文學的創作產生巨大的影響,推動文學創作的繁榮。尤其經過二戰之后,傳記形式走向文學的巔峰,真實地反映了種族對立和戰爭的殘酷,對世界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4美國文學的特色

美國文學最初的作品都滲透著濃郁的英國風情。然而,隨著社會變遷,作為一個移民群體組成的國家,在多習俗、多民族的相互作用下,美國文化開始變得豐富多彩,具有創造性和包容性,從英國文學的影子中脫離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在經歷長時間的戰爭、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后,美國文學形成三種風格,即浪漫主義、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這些特色也逐漸得到世界的認可,在文學領域獲得許多獎項。

2.英美文學評論

英美文學評論顧名思義就是根據英美文學作品的中心思想,分析它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方法,辨析它的寫作風格,使得閱讀者能夠更快、更好地掌握作品所要表達的感情,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態度,從而提高對于文學作品的賞析能力。根據不同的形式和題材,英美文學評論可分為詩歌評論、散文評論、戲劇評論、小說評論等[3]。在評論中所運用的相關理論及對作品綜合的、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討,有助于深刻地詮釋作品的創作定律,有利于更好地展開創作,由此可見文學評論對于文學作品的影響。

3.英美文化差異對文學評論的影響

3.1語言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交流的基礎,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同時語言又受到文化的影響,每個國家的語言都具有自己的內涵和文化背景。語言是文學創作的媒介,創作者需要運用個人深厚的文學功底,對語言進行深加工和精簡,將創作的中心思想與意義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而英美在語言上的差異導致兩國在文學作品和文學評論上都有明顯的差別。

英國的歷史相比美國而言文化根基深厚,傳統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英國文學作品的嚴謹和文化底蘊使得許多文學評論家在對英國文學作品進行評論時都表現得十分謹慎,在語言的使用上也巧妙婉轉。這或許是評論家對于歷史悠久的英語的一種崇敬,生怕語言使用不當而褻瀆英式英語的純正,這使得英國文學評論顯得十分內斂、拘謹。

美式英語可以說是由英式英語衍生而淼模在使用的過程中依然保持英式英語的核心要素。伴隨著美國的發展和日益強大,在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下,美式英語得到不斷的創新,將其個性化、創造性盡可能地發揮出來,朝著個性張揚的方向發展,比英國文學多了一種創新,在文學評論的語言使用上更勇于開拓思路、大膽前衛。

3.2歷史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英國由于受宗教的影響較深,使得文化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宗教的禁錮。同時,因為英國歷史進程中革命的不徹底性,文化中依然包含皇室和貴族的元素。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英國的人文主義發展有效地對抗了神權,宗教影響在不斷縮小。雖然人文主義的發展受到多方質疑,但是其在本質上依然對英國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美國在歷史進程中伴隨英國的人文主義色彩,但是美國對人文主義進行了大幅度的修飾和改革。雖然美國比英國的發展時間短,但是由于遺留的歷史問題少,使得美國文化的發展極具創造力、更奔放,對文學評論在語言上、論點上都更新穎、具有活力。

3.3內涵的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

文化內涵的差異,對于英美文學評論也有深刻的影響。英國文學不斷深化內涵建設,將傳統與現代進行融合。文學評論對于傳統,不僅僅是繼承,更是思考傳統文化中存在的問題,選擇新的路徑,努力擺脫陳舊思想對自身的束縛,可以說,既繼承了文化傳統的深厚根基,又根據時展的特點,不斷地創新評論形式,促進文學發展與當代社會觀念的融合。

美國文學評論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英國文學、歐洲文學、印第安文學的影響,這些都滲入美國文學評論中。但是在美國文化發展的基礎上,文學評論結合多種文學的優勢和特點,不斷地變化、創新,快速地形成成熟的理論和方法,形成了獨立的美國文學評論。美國文學的內涵深刻地影響美國文學評論,使得評論者在評論美國文學作品時語言的使用十分張揚個性,觀點鮮明。

英國文學評論受到歷史的影響,表現得更拘謹;美國文學評論沒有歷史的包袱,表現得更有個性、更具有創新性。兩國文化差異帶給文學評論的影響是顯著而深遠的。當然,不僅是文化差異,社會環境、風俗習慣、不同的評論者等也會給文學評論帶來影響。通過對英美兩國在語言、歷史、文化內涵的差異進行分析之后,可以明白英美文化差異對其文學評論產生的支配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曉旭.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品牌,2015,03:123-124.

篇7

關鍵字 差異 文化 課堂教學

一、中美文化的差異

隨著科技、政治、經濟的發展,全球開始由單一發展轉向多元化發展,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文化是溝通世界的一個橋梁,由于各國國情和人文的不同,各國的文化業大相徑庭。中國文化是東方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美國文化則是西方文化的一個融合,所以中美的溝通交流一道文化交流風景線,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個人價值觀中,中國人更多的是提倡謙虛,這種謙虛和謹慎往往是在自我否定的基礎上人們面對別人的稱贊是往往或說:I do not think so或No no my English is poor,這樣中國式的謙虛往往使西方人不明所以,美國人比較崇拜個人奮斗,在美國人看來,個人榮譽的取得是建立在個人奮斗的基礎上的。沒有個人的勤奮努力,就不會有所成就和成功,所以當有人其進行贊美時,當時人則會很大方的說:Thank you,以至于這種回答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毫不謙虛的做法。

在價值觀中中國人更多的是集體主義價值觀,這種思想取決于中國流傳數千年的傳統儒家文化,在儒家文化中以人為本成了它的價值核心,在它的理論學說中主要強調的是集體主體內部的和諧。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思想核心主要是“仁”和“性善”。美國作為后起資本主義的代表,他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在以前的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中人為自己而活才是最具有意義的,在后期的文藝復興中,人們越來越強調個性的解放,由于文化的影響,在美國人的價值觀念中:個性解放、獨立、自主成為美國的價值觀核心,這些觀念時刻充斥著人們各個方面,如:生活、學習……

在生活中中美的文化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對待動物的態度中就能體現出這其中的差異,在中國文化中“狗”代表的是一種貶義,在人們的習慣用語中有著很多這樣的詞,比如“狗仗人勢”、“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相反在美國文化中,狗是人類的朋友,是人們的忠誠伙伴,當他們稱贊你時會說“You are a lucy dog”

在處事方面,中國人一直很看重“以和為貴”,這種思想一直都在中國人的為人處世中體現的淋漓盡致,這種處事哲學鍛造出來的中國人溫和、妥協、溫順,“知足常樂”使得中國人即使是在危難關頭也能不抱怨。就是因為這種思想時中國人少了競爭意識而多了妥協性,在清末的統治中,就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清政府的妥協,使得中國成為了列強瓜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而美國卻在“”西進運動中更加體現了他們的典型性格特點——競爭、較量、不斷追求新目標甚至不惜付出命的代價。

二、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文化大師霍夫斯坦特賦予了文化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文化”,是在同一個環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的心理程序”。

在禮儀禮貌方面: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特定的禮貌、禮儀,中美文化的交流雖然有利于兩國之間文化交流,但二者的文化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中國,進門脫鞋幾乎是人們的一種日常習俗這被認為是一種禮貌之舉,而在美國卻不這樣認為。在中國客人對吃放往往抱著一種很“謙虛謹慎”的做法,當主人再三的邀請下,客人才會進餐,而在美國卻不是這樣,當客人說“no thanks”時主人便不會再次勸邀。中國人同桌吃飯,先吃完者離席時常說“你們慢慢吃”,這是十分得體的情景性語言,但如對同桌的英語國家人說:“You eat s1owly,eat slowly.”他會感到莫明其妙。在建議的表達上,美國人更愿意說“shall we leave?”在他們看來“Lets go”有命令的意思,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說法,所以當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這一點。

在致謝中,西方英語國家的“Thank you”幾乎適用于一切場合,就算是在家人之間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這個也同樣適用,而在公共場合,一句“Thank you”會幫助你解決很多問題,而在中國我們通常會客氣一番,說一些客氣話,按照美國的習慣這個完全是可以不必的,者只需說“yes,please”或“no thanks”就可以了。

中國人初次見面常會問及對方年齡、婚姻、收入、等以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對此卻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所以在與英語國家人日常交往時對于這些問題應主動回避,否則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誤解,還有中國人表示關心的“Where are you going”和“What are you doing”(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有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視之嫌而不受歡迎。

在送禮物時,中國人常說:“Here’s something little for you,it’s not good.”不太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自然不知道這是“謙虛”的說法,他們會很納悶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認為“not very good”的小禮物給別人。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當面打開,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物,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說“Thank you. I really appreciate it”。

在中國稱中年以上的人為“老”,是尊敬的表示,而西方人都忌諱“老”,也不喜歡別人稱其為老人(elderly people),所以在英語中用“年長的公民”(senior citizens)這一委婉語來指代老人。

篇8

關鍵詞:工藝美術;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是日本的一種傳統文化,并且有著其獨特的藝術形式以及相當多的鮮明特點。在日本的茶道當中,生活與哲學以及相當多的內容是分不開的,而茶道又是完整地體現了這些內容,能夠把人們從最為平凡的世界當中,形成一種全新的美學境界,并且對于大多數的日本人而言,茶道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美,它不僅僅是生活當中的一種文化,還是文化中生活的一種體現,能夠對人們的精神境界發揮出最為直接的功能。在實際的文化藝術方面,茶道本身所涉及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不僅包括了基礎的詩詞、繪畫、建筑、書法,還包括了深層次的工藝美術,這是一種意境上的動態美感,其賦予了茶道相當多的獨特韻味,使得茶道能夠被人們廣泛地接受和認可。并且茶道在實際的文化藝術形式當中,所形成的表現形式是十分直接的,包含著多種文化的綜合和創新,尤其在工藝美術的彰顯上,有著自身獨特的風采。在日本的茶道當中,對于茶道的境界美有著相當高的要求,不僅要求人們要有較高的欣賞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品茶愛好,否則,很難感悟其中的美感,因而日本的茶道又是一種莊嚴的形式風格。但是不得不說,日本的茶道文化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比如在喝茶時候的環境必然是靜美的,而環境是清美的,風景則是幽美的。

1日本茶道文化當中的工藝美術總談

工藝美術本身是以工藝為原型的,而且是在工藝當中體現出一定的美術特色,給予人們獨特的美感,但是在實際的日本茶道文化當中,卻過多的包含了這種藝術特色。日本茶道文化當中的工藝美術,具有相當多的鮮明色彩,首先其體現在風景的幽美上。由于對茶道的美感體現需求,日本民眾很多會選擇將品茶的地方放置在一個幽美的環境下,以此來襯托茶的味道之美,而它本身也是工藝美術當中的一個主要特點。其次是清美的居室。在日本,進行品茶的時候,通常都比較靜,并且室內的環境也比較優越,給人一種品茶的神圣感覺,不由得一切外物來打擾,擔心可能破壞了茶道的整體美感。接著是純美精致的品茶器具,由于實際的日本茶道具有最為切實的需要,因而在實際的工藝美術彰顯當中,必然要選擇一些精美的品茶道具,而這些道具的存在,無形之中加大了茶的整體美感。最后是品茶的寓意,與工藝美術進行了很好的結合,所體現出來的韻味相當多,而且異常的唯美。

2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基礎工藝美術彰顯

2.1景幽在日本茶道文化當中的工藝美術表現,首先體現在景色的幽美上。但是在實際的理解當中,人們卻將幽美誤當成了優美,雖然兩者都可以形容環境的美麗,但是,放在這里去形容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藝美術,卻應當是幽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茶道文化所包含的工藝美術是一種工藝的美,而工藝所形成的環境,如果用優美來形容,僅僅來說明環境的一般美麗,但是幽美卻可以實實在在的體現工藝的過人之處,將工藝與美術完全地結合,形成了不一樣的景色美感。在日本的茶道文化中,人們習慣于處于較為幽美的環境下進行品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傳統的日本文化思想中,品茶屬于十分莊重的生活藝術,需要用心去對待,因而選擇品茶的環境便成為他們的頭等大事,并且在很多我們熟知的日本品茶環境當中,都處于十分靜然的一個環境,不會有其他人進行打擾,并且在場的所有人都會表露出崇高的敬意。2.2室清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藝美術彰顯,室清應當屬于人們最容易理解的內容之一,即保持品茶室的整潔和安靜。通常而言,在開展品茶的時候,日本人會選擇與來訪的客人進行單獨的品茶,而將其他的下人支開,以保持居室的清凈。并且每一次來到品茶室,都可以發現環境相當的整潔,并且幾乎沒有人來過的痕跡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每次品茶結束或者品茶前,都會對品茶室進行一定的打掃。而這里的工藝美術主要體現在品茶室的裝潢都進行了一定的工藝改善,使它的外觀和內在保持同步,進而實現唯美的品茶環境。

3日本茶道文化中的深層次工藝美術

3.1器美如果經常涉及一些日本的電視節目,可以發現其中進行品茶的時候,所選擇的品茶器具都十分的優美,并且對這些器具進行細致的觀察,可以發現每一處的品茶器具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所有的品茶場景都涉及一定的優美器具,而這本身也屬于對茶文化的一種尊重。在日本人的基礎修養當中,品茶的器具一定要保持較高的藝術感,并且能夠給人一種品茶的優越感,否則會使得整個品茶過程嚴重的失去意義。在品茶的時候,日本人所選擇的器具都是一些十分精美的器具,而這些器具也僅僅被當做飲茶的器具,并沒有其他的作用。同時,由于品茶的時候,有了這些美麗的茶具,會給品茶的整個過程賦予一種特殊的色彩,甚至會帶來很大一部分和諧。3.2意深不得不說,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藝美術,彰顯最多的就是品茶的意味,工藝在于純良唯美,而品茶的過程也是一個精純的過程,需要經過逐步的淬煉,進而形成最終的藝術。品茶在日本的文化當中,本身就是一個藝術的存在,它對于人們的諸多藝術宣傳,最主要的體現在于其具有相當唯美的煮茶、泡茶、飲茶過程,而每一個過程當中都有著需要注意的點兒,而這與工藝的形成不謀而合,都由于工序上存在著相當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而在實際的品茶過程當中需要尤其注意,給予品茶實質的美感。而且品茶品的除了茶以外,更多的是一種意境,一種唯美的意境,需要人在品茶的過程中進行細致的體會。日本民眾在品完茶之后,都會進行沉思,將茶的味道進行深層次的融化以后,才會對茶進行一定的贊美,并且這種贊美往往都是由心而發,能夠帶領品茶的雙方進入較高的品茶意境,而不會單純地停留在品茶的表面形式當中。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藝美術,可以總結為景幽、室清、器美、意深,并且其中的每個工藝美術特征都在茶道文化中有著獨特的彰顯,也會在以后的發展當中衍生出更多的音樂美感,使人產生相當多的藝術氣息,進而深層次地融匯在品茶的過程中。對于品茶的認知,工藝美術應當與其有著相當多一致的特點,尤其是品茶的過程需要從第一個工序到最后一個工序,期間相隔了比較長的等待時間,而茶道的寓意在于心靜和唯美,因而,在品茶的時候,需要認真欣賞周邊的環境以及居室內的溫馨,進而使得茶道文化能夠得到深層次的寓意渲染,同時品茶也是一門藝術,需要與工藝美術的各個審美特征進行一定的融合,實現不一樣的品茶意境,并給人以獨特的茶道美感。

參考文獻

[1]袁宙飛.日本茶道視野下的日本平面設計之美[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3,(04):52-56.

[2]宋珊.中國古代茶文化及其審美意蘊[D].山東大學,2011.

[3]高紅.“自然”與日本茶道美學[J].農業考古,2008,(06):171-173.

[4]佟君.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內涵[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05):46-52.

推薦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 在线āv视频国产免费网站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 亚洲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 | 视频列表中文字幕欧美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