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4:53:4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fā)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古箏教學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一、古箏藝術的審美教育價值所在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藝術的發(fā)展就是要超越自身價值。而也是因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藝術培養(yǎng)逐漸開始關注。作為傳統(tǒng)藝術和審美教育的主要形式,古箏教學在近幾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所謂審美就是對美的一種感受、感知和創(chuàng)造,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對于美的一種追求和實踐。審美教育理論則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對于審美教育的關注逐漸增大,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審美教育藝術表現(xiàn)形式,音樂教學不論是從精神層面、教育層面來說都具有典型性。所以,以音樂為媒介進行的審美教育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作為古典音樂的表現(xiàn)載體,古箏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樂器,其所體現(xiàn)出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之美與深層次的藝術美,在現(xiàn)代多元化的音樂審美觀中具有著較強烈的體現(xiàn)。因此,審美教育中運用古箏教學來體現(xiàn)審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不僅能夠充分融合古箏教學與審美教育,更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力與表現(xiàn)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古箏教學中具體審美教育分析
(一)音色與韻律之美音色作為音樂學習中的重要因素,是區(qū)分音樂的最基本特征。因音色的不同,音樂產生的美感也是不同的。作為我國傳統(tǒng)且典型的音樂藝術民族樂器,古箏的音色清亮、盈透,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和清揚的旋律,同時古箏自身具有的獨特氣質也決定了其審美價值所在。目的、功效、作用以及場合的不同,古箏所表達的韻律美感表達形式也有一定的差異,而作為決定美妙音樂的關鍵因素,音色與韻律對于古箏的審美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比如:很多時候,人們只要想到古箏就會想到古代美人在清風徐徐下彈奏一首首悠揚恬靜的曲子,這對于陶冶情操有著極大的作用。其次,因古箏具有獨特的韻味,相較于其他現(xiàn)代樂器來說,尤其是其五聲調式的四個偏音,使得彈奏出來的曲子別具一格。例如,在《秦桑曲》中,古箏苦音偏向于凄楚、柔美;但在潮州曲子《寒鴉戲水》中卻偏重于委婉、清醇。所以,在實際的審美教育過程中,因旋律的不同,讓學生深入的了解其區(qū)別,并反復嘗試不同韻味的技巧,使學生體會其中的內涵和韻味,從而促進審美觀的提升。
(二)意境之美眾所周知,音樂是一門學科,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能力和審美觀的重要學科,是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重要途徑;更是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其審美意識并培養(yǎng)各項綜合素質的學科。而審美教育作為現(xiàn)代教育的一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和心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通過不斷的練習,使學生領會其中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了解其中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這樣一來,不僅能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藝術表現(xiàn)力以及鑒賞力等多種能力。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漁舟唱晚》描繪的是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色,利用古箏彈奏出來,悠揚、清透的曲風很容易將學生帶入情境。而另一個《洞庭新歌》所描繪的湖水漣漪的景象,也能夠輕松通過古箏演奏出來。這也正是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價值的完美體現(xiàn)。
(三)儀態(tài)與情感美教育古箏教學是審美教育的載體,而其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教育對于審美教育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有必要強調古箏教育中的儀態(tài)和情感教育之美,因為在審美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有靈活有效的教育策略,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建積極生動的學習情境,要用古箏教學自身體現(xiàn)的情感去感染學生,撥動學生內心對藝術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在欣賞藝術和感受藝術的時候獲得審美體驗,進而陶冶性情,凈化其心靈,提高其藝術思想境界。不僅如此,古箏教學的情感美教育作為其重要的審美教育價值,有著濃厚的情感特征,這也正是情感表達藝術,通過情感引導學生去欣賞美、感受美的過程。
三、結語
因為循證醫(yī)學既重視個人經驗又強調現(xiàn)有的研究證據(jù),這就使得文獻的檢索和閱讀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我們認為學生掌握文獻檢索技巧、正確閱讀和評價醫(yī)學文獻是循證醫(yī)學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我校醫(yī)學生在臨床實習之前都會對文獻檢索課程進行選修,其中就有循證醫(yī)方面的內容。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我們會挑選一名對文獻檢索比較熟練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同時負責對其他檢索技能不熟練的學生進行輔導。在文獻的選擇運用方面,我們鼓勵學生們使用英文文獻,為了降低難度,一般采用Pubmed數(shù)據(jù)庫即可,中文文獻則我們鼓勵選用核心期刊的文章。此外,文獻檢索也是使醫(yī)學生成為一名終身學習的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要工具,但有研究發(fā)現(xiàn),醫(yī)學生掌握的新知識情況和從醫(yī)院畢業(yè)的年限呈顯著負相關,因而在學生時期養(yǎng)成良好的文獻檢索和閱讀習慣也是十分必要。
2通過典型病例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病例教學是臨床實習中常用的教學方法,而循證醫(yī)學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臨床中的實際問題。對于典型的病例,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臨床病例進行分析,查閱文獻,結合本科室的特點,提出診斷及最佳治療方案。比如因頸椎病就診的患者,教師先帶領學生對患者查體,閱讀相關影像學檢查結果。由此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患者的頸椎病分型是什么?適宜采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如需手術治療,前路手術還是后路手術?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大都比較積極,通過采用此種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部分學生鉆研的深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比如有學生竟然將“k-line”理論引入頸椎前路還是后路手術的討論中。循證醫(yī)學教學極大提高了實習生對手術的興趣,本批學生上手術的積極性及出科后自愿報考骨科的比例都較之前有明顯升高。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古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它始于秦漢,盛于隋唐,在我國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民族樂器之一。其發(fā)音渾厚,明亮,音韻優(yōu)美華麗,善于表現(xiàn)行云流水的意境和細膩委婉的情調,又能抒發(fā)慷慨激昂、氣勢磅礴的情感,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濃郁的民族特色,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fā)展,我國古箏事業(yè)發(fā)展迅速,古箏的形制不斷改進,箏曲作品的大量涌現(xiàn),箏的影響力在不斷的擴大。在古箏教學的幾年中,涌現(xiàn)出的各種問題中,最令人困惑的便是老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可以說是教學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一 教師對于家長普遍存在的兩個問題:
有人說,古箏教學重在“教”與“學”,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努力,其他的事情并非難事,可是實際上,這只是一相情愿的想法。在以往的教學中,有的教師不以為然,對家長進行敷衍,由于開始沒有和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教學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后,家長并不理解教師的教法,對孩子進行錯誤的指導,使教學的進度無法正常進行,引起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另一種比較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對家長一味地迎合。家長對一些事情并不了解,對孩子難免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一些家長對于孩子練習過長時間的基本功,對老師有錯誤的理解,急切地要求孩子進行考級,這時就需要教師把好關,一味的迎合家長的要求,只能是教學不成熟的體現(xiàn),我們做為古箏教師就要把握好尺度和進度。在教學開始就與家長達成共識,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幫助,無疑會成為教學進行的一大助力。對于這些經濟條件和心理狀況無法獨立的少年,家長的支持與督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對古箏知識的掌握,還將為其埋下自信的種子,使孩子在學習古箏的道路上披荊斬棘,具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二 根據(jù)以往的教學經驗和與其他老師的交流,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兒童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心理特點,使許多孩子無法忍受吃苦。本身兒童的手部比較敏感,不斷地按弦會使手指感覺很痛,有少數(shù)孩子往往不能忍受,還有一些孩子不能很長時間的專注于古箏知識的練習,對有關知識掌握得不牢,沒有毅力堅持下去,因此即使心里想學也會發(fā)生猶豫和掙扎,這時需要教師和家長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順利度過困難期。
其次,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習,一些孩子認為自己對古箏沒有興趣,一些家長也就順應孩子的要求結束學業(yè)。可是實際上,兒童的判斷有些時候并非理性的。開始的時候,看到其他的小朋友都會彈古箏,或者聽到了很優(yōu)美的古箏曲子,對古箏產生了興趣,所以想要學習,但是在現(xiàn)實中,任何優(yōu)美的曲子都無法一蹴而就的彈成,長時間的基本功和低級曲子的練習,使得此時的枯燥情景與當初學習時想象的瀟灑輕松的畫面發(fā)生了強烈沖擊,許多孩子在此時倍感失望,選擇了放棄。可是如果能堅持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古箏的學習正如其他的藝術一樣,郁久郁見醇厚芳香!入門伊始往往無法理解一些藝術的美感和思想,而此時的消極心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的深入會日趨消失,興趣便會油然而生。
也有一些孩子,很勤奮努力,就是沒有天賦,其他人用很短時間內可以理解的曲子,他們卻要花很長時間,因此便失去了信心,放棄了繼續(xù)學習的機會。我想說,這樣的心態(tài)與中國當代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是分不開的,正如有些家長所說,雖然學習古箏重在提高孩子的修養(yǎng),陶冶情操,實質上學習古箏還是為了考級,為了證書。可是他們卻忽略了一點,古箏也是藝術的一種表現(xiàn)載體,在演奏的同時也緩解了自身的壓力,減輕心靈上的疲憊。正如我們唱的歌兒,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想成為歌唱家,即使唱得不好,音樂的表達也同樣可以令我們很開心,我們是用另一種語言在傾訴,在交流。古箏的學習與演奏也是如此。
三 在少兒古箏的教學中,教師的責任、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教師業(yè)務水平的高低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有的教師沒有經過專業(yè)的、正規(guī)的教育,只是傳授技巧和方法,卻并不注重樂譜和一些樂理知識的教學,這便限制了學生在深度學習時的腳步,許多孩子在學習較高級曲子時感到力不從心,并非是演奏技法的局限,更多的是對樂曲的節(jié)奏理解、樂理知識的欠缺。還有的教師現(xiàn)學現(xiàn)教。這些現(xiàn)象在農村和不發(fā)達的城市普遍存在,對古箏教師行業(yè)急需整頓,加強管理、統(tǒng)一規(guī)劃。
面對少年兒童,教師不僅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教學,更應該重視教學方法。如:適當?shù)淖尯⒆觽冎g進行學習交流,不僅能提高學習的效率,更有利于對古箏興趣的培養(yǎng),在互相的交流與學習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自己意的缺點及別人的長處,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和建議,從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一、營造氛圍,突出“美”字
充滿墨香氛圍的校園文化,給廣大師生帶來美的熏陶和享受,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并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學校本著“端端正正寫字,踏踏實實做人”的辦學宗旨,營造濃郁的書法教育氛圍,開辟了書法展覽室、書法教室,建造了書法文化柱,四周懸掛著師生的書法作品,讓師生領略到不同的書寫風格:有的蒼勁渾厚,一氣呵成;有的筆法細膩,宛如小溪流水;有的如蛟龍神游,氣勢磅礴。校園隨處可見學生的書法作品,有的清秀,有的剛健,有的樸拙……或許有些作品還略顯稚嫩,但這些作品可以時時提醒孩子們向同伴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獲得進步。學校在教學樓走廊和教室門口懸掛了40余幅名家書法作品和與書法有關的名人名言、書法家介紹、書法小故事等,楷書、隸書、行書幾種字體的氣味彌漫開來……感受著古詩文化和書法藝術,你的思緒會飄到古代,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走進教室,你會驚嘆師生巧奪天工的設計,教室后面的特色展示區(qū),要求“生生有作品,人人得展示”,讓教室成為一個溫馨的家園。一個個警示牌把人民路小學師生扎實的書法功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力爭讓人小的每面墻都散發(fā)光彩,讓人小的每個角落溢滿墨香,讓人小在淡淡的墨香中成長。
二、立足課堂,突出“效”字
課堂教學是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多年來,學校著力于寫字教學的研究,探索出了寫字教學的有效策略:(1)在評價鑒賞中導入,激發(fā)學生對書法的熱愛和對美的感受,喚醒學生書寫的欲望和寫好字的信心。(2)關注姿勢的科學指導。練字即練姿,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是寫好字的根本保證,也是對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yǎng)。(3)練字過程追求“恒”字。一筆一畫、一撇一捺、起筆運筆、頓停收放都要屏氣凝神,耐心細致地完成。(4)在總結中遷移運用。寫字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是寫好字的關鍵。在寫好基本筆畫、獨體字、合體字的同時,教師要進行分類歸納,精簡指導的時間,增加練字時間,使學生養(yǎng)成目中有字、心中有形、提筆即練字的好習慣。學校每天專門開設20分鐘的書法寫字課,在舒緩悠揚的古箏曲中,在“學寫字很重要,頭要正,身要直,臂擺開,腳放穩(wěn)”的溫馨提示中,學生們開始了既練姿又練字的愉快之旅。學校提出了6點要求:目標準一點,訓練實一點,方法巧一點,指導細一點,要求嚴一點,激勵多一點。20分鐘的寫字課,貌似是對練字時間的剛性要求,實為對寫字品質的孜孜以求;看似稍縱即逝的短暫時光,實為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慢”教育。
三、夯實基礎,突出“實”字
1.打造一支有實力的教師隊伍。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提高教師的寫字水平是搞好寫字教學的關鍵。學校非常重視教師自身的寫字基本功,要求教師既要教好學生,又要有過硬的寫字教學基本功。為此,學校經常組織教師進行“三字”(毛筆字、粉筆字、鋼筆字)訓練,要求每位教師每周上交書法作品硬筆一張、軟筆兩張;利用周三下午業(yè)務學習時間,由專職書法教師進行指導,從書法作品的布局、書寫、落款以及軟筆的起筆、運筆、收筆等方面作詳細的講解。在教務處的精心組織下,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師“三字”基本功比賽,并給入圍教師的作品進行等級認證,頒發(fā)證書。學校與國家級寫字特色學校――徐州風化街小學結成了幫扶對子,部分書法骨干教師與縣內外書協(xié)專家結對拜師,苦練技能,提高業(yè)務能力。目前,學校有市級優(yōu)秀書法輔導教師30多人。在徐州市首屆教師書法展中,張楊、趙常學、董新建、侯先印等12位教師的軟筆作品入選參展,趙常學老師的作品被評為優(yōu)秀參展作品,張揚老師的作品入選“南南合作”書畫展,作品被送往美國紐約展出。在江蘇省第六屆中小學教師“寫字――書法”教學優(yōu)質課觀摩評比活動中,蔣曉靜老師獲一等獎。在徐州市中小學教師“寫字――書法”教學優(yōu)質課觀摩評比活動中,我校共有26名教師獲一等獎。
2.培養(yǎng)寫字能手。學校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狠抓“三過關,三為主”。“三過關”即坐姿、寫姿、執(zhí)筆姿勢過關,基本筆法過關,寫字習慣過關,以達到既練字又育人的目的。“三為主”是指堅持以基本筆畫為主,堅持以筆法為主,堅持以楷書為主。顏炳溪、魏婉婷等50多位同學的軟、硬筆作品在省市級刊物上發(fā)表。這幾年來,先后有5600余名學生在省市級書法大賽中獲獎,3800多名學生通過省書法考級。在教育部組織的第十五屆全國中小學生繪畫、書法作品比賽中,有335位同學獲獎。在江蘇省中小學生書法(寫字)展示賽中,我校金獎獲得者有1024人,銀獎獲得者有902人,銅獎獲得者有390人,學校連續(xù)五年榮獲“優(yōu)秀組織獎”。省教育廳專家金魚為教授對人小師生的書法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優(yōu)秀群體,全省罕見。”
四、依托活動,突出“新”字
活動是寫字特色建設的催化劑,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練字的興趣,挖掘學生內在的潛力。開展新穎、豐富多彩的寫字教育活動,不僅能激發(fā)師生練字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墨香浸潤師生的心靈。
1.開展書法展牌評比活動。各班級展牌布置新穎活潑,形式多樣,如“笑臉送給小小書法家”、“誰的字最美”等。書寫內容有唐詩宋詞、名人名言等,鋼筆字結構勻稱,布局合理,筆畫剛勁有力,無不體現(xiàn)人民路小學學生扎實的寫字基本功。低年級的小學生,雖初學寫字,但一筆一畫到位,撇捺舒展,真正做到了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2.學生軟筆書法考級。考級現(xiàn)場,學生們揮毫潑墨,一筆一畫體現(xiàn)了軟筆書法的意蘊。通過考級活動,學生既賽出了風格,又比出了成績,效果很好。
3.積極開展寫字教學教研活動。學校鼓勵教師撰寫寫字教學論文、教學心得,不斷探究寫字教學方法,優(yōu)化寫字教學模式。全校教師共同努力,逐步探索出了段位評定激勵機制和作業(yè)評優(yōu)機制,以科學的、多元化的寫字評價體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使寫字教學活動深入開展。這幾年來,我校教師共撰寫寫字教學論文160余篇,寫字教學案例200余篇。蔣曉靜老師撰寫的寫字教學論文《翰墨飄香溢人小,輝煌鑄就育英才》榮獲國家級二等獎,寫字教學案例《形近字的寫法》榮獲國家級二等獎。由蔣曉靜主持,徐愛勤、邱穎等老師參與的國家級課題《農村小學寫字教學研究》已成功結題。
4.開展全校硬筆書法比賽。學校分年級段舉行了低、中、高書法寫字比賽,要求全體學生參加,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格式,統(tǒng)一用紙。各班班主任和語文教師進行每周“寫字之星”的評比。每學期,學校組織全體學生按年級組進行兩到三次寫字比賽,比賽按年級統(tǒng)一內容,并聘任評委,評出“校園書法家”,頒發(fā)榮譽證書。班級寫字特色“寫字專欄”每月評比一次,三至六年級的手抄報、黑板報由學生主辦,要求月月更新。學校組織各項活動,擇優(yōu)推薦學生參加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的書畫比賽。
5.舉辦作業(yè)展評活動。教師把學生的作業(yè)按指定位置擺放好,特色作業(yè)放在醒目位置,每班有標志牌,讓參觀者一目了然。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井然有序地觀看各科作業(yè)。他們輕輕地走,靜靜地看,那氣氛、那意境讓人感動。
一年來,在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在教育辦公室的親切關懷和全面指導下,我們福山小學緊緊圍繞“辦一流農村小學”的辦學目標、“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奠基”的辦學宗旨和“硬件要硬,軟件更硬”的辦學理念,開全課程,開足課時,依法治校,科研興校;堅持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努力使德育工作制度化、經常化、系列化;認真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特別注重在“選好切入點,夯實關鍵點,形成合力點”三個點上做文章,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先后取得了高新區(qū)中小學春、秋季田徑運動會總分均為第四名;舞蹈《五月的風》、課本劇《夏洛的網》被推選到市里參演;教師有15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報刊發(fā)表或獲獎;省級課題《小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踐與研究》順利結題;新教育實驗全面展開并取得階段性成果,“三段”式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初步形成。并獲得了萊蕪市少先隊工作紅旗單位,萊蕪市少先隊“特色工作獎”,萊蕪市新教育實驗示范學校,萊蕪市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新教育實驗優(yōu)秀實驗學校等榮譽。
一、選好切入點,致力創(chuàng)特色
幾年來,學校在強調抓好三級課程的基礎上,以學校課程為切入點,下功夫,做文章,使課程能最大限度地彰顯學校文化,體現(xiàn)人文內涵。
1.學校課程呈現(xiàn)系列化。學校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年齡、學習和生活實際,引導科任教師積極研發(fā)適合本年級學生學習研究的學校課程。如體育課程,一年級是蛙跳,二年級是健美操,三年級是巧轉呼啦圈,四、五年級是花樣跳繩;又如藝術課程,低年級是幸福刮畫,中、高年級是快樂剪紙;再如閱讀課程,一年級開發(fā)了《叢林故事》,二年級開發(fā)了《犟龜》,三年級開發(fā)了《綠野仙蹤》,四年級開發(fā)了《時代廣場的蟋蟀》,五年級開發(fā)了《夏洛的網》等等。系列化的學校課程適合學生實際,適合當?shù)貙嶋H,開闊了學生眼界,開發(fā)了學生智力,培養(yǎng)了學生興趣。
2.學校課程呈現(xiàn)校本化。設計學校課程要著眼于本校本土,要根據(jù)當?shù)貙嶋H,培養(yǎng)學生為百姓服務的思想。因此,學校要求各年級教師在研發(fā)學校課程時必須著眼于校本化。如我們開發(fā)的校本課程《可愛的萊蕪,我的家》、《手工制作與花樣跳繩》、《美術技法與剪紙藝術》等都能夠體現(xiàn)出學校課程校本化的特點。為了更好地鑄造學校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該校根據(jù)師生的興趣和特長,梳理出十幾個活動項目:器樂、舞蹈、書法、五谷粘畫、武術、花樣跳繩、科技制作、剪紙、禮儀、課本劇編演等,然后相應地把師生分成若干小組,利用每周二、周四大課間時間,按照“走班”形式組織項目活動演練。
3.學校課程呈現(xiàn)特色化。學校在強調學校課程系列化和校本化的同時,特別重視特色化課程的研發(fā)。福山小學位于萬福山下,廣闊的萬福山嶺就是學校課程豐厚的研發(fā)資源。從2010年春開始,學校瞄準了“開展社會綜合實踐活動,對學生實施全方位的德育教育”這條特色發(fā)展之路,積極倡導師生充分利用當?shù)赜欣麠l件,開發(fā)特色化的學校課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兩年集體智慧和汗水的付出,終于形成了今天具有我校特色的奇石、根雕、樹葉粘貼畫等藝術課程和中草藥課程,得到了市局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學校課程的研發(fā)和實施,不僅沒有降低教育教學質量,反而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特色發(fā)展。目前,我校全員學生既能夠巧轉呼啦圈、花樣跳繩,又會刮畫和剪紙藝術;所有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長,有的會舞蹈,有的會彈古箏、電子琴,有的會表演課本劇,有的會說相聲,有的會武術,有的能踢足球……學生的個性特長帶動了學校的藝體發(fā)展。在高新區(qū)歷屆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上,我校的運動健兒人人拿獎項,個個創(chuàng)佳績,像劉慧悅、呂昌麗等同學,每項成績都列高新區(qū)第一;在高新區(qū)歷屆藝術節(jié)比賽活動中,我校的舞蹈節(jié)目均獲得一等獎,并被推選到市里參加表演,如《五月的風》、《床前明月光》等。學校豐富多彩藝術體育活動,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了學校的飛速發(fā)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二、夯實關鍵點,師生共成長
學校要發(fā)展,教師成長是關鍵。福山小學培養(yǎng)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目標是:一年合格,三年優(yōu)秀,六年成能手,九年做名師。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夯實“教學科研”這個關鍵點。幾年來,學校把教科研工作和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牢牢地抓在了手上,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教學比賽活動,以賽興教研,以賽促成長。當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儼然已經為我校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的引擎動力和堅實的杠桿,引領我校在百舸爭流中長風破浪,直掛云帆。
一、理念先行
學校領導首先要認識素質教育的本質,告別以分數(shù)論英雄的應試教育劣根,確立讓學生享受幸福童年,為人生奠定堅實起步的理念,并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制度上、學校工作方法和管理策略上貫徹理念。江西省石城縣實驗學校(以下簡稱“我校”)堅定踐行“讓學生享受幸福童年,為人生奠定堅實起步”的理念,德育為主,智育為輔,突出才藝,真正推行素質教育。
二、加大投入
推行素質教育、保證每一位學生在小學階段選擇并學好最少一門過硬的才藝,這是我校對每一位學生和家長的鄭重承諾,履行這項承諾,除了要有堅定的信念,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高素質、高水準的才藝教師和更優(yōu)質、更完整的硬件配套設施。為此,我校在建校時一次性投資三千多萬,把鋼琴、古箏、琵琶、二胡、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跆拳道、美術等30多個高標準專用功能室或室內外活動場館建造完畢,樂器、體育器材等配套齊全。并向社會高薪聘請了一批專業(yè)才藝專任教師,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一個小時全校師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才藝。
三、加強管理
全員學習才藝,這是一項龐大的管理工作,必須有可行的管理機制。課程設置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課程設置要盡量考慮全體學生的個性特長,以便開發(fā)每一位學生的潛能。才藝課程可以按文藝類、體育類、美術類、文學類等類別進行開設,如我校文藝類才藝包括舞蹈班、聲樂班、器樂班、鼓號班等共9個班級;體育類包括球類班、體操班、武術班、跆拳道班等7個班級;美術類包括書法班、簡筆畫班、水墨畫班、色彩與素描等共8個班級;文學類包括播音主持班、演講與口才、經典朗誦、閱讀與寫作等8個班。我校現(xiàn)有32個才藝班,都是開學前經學生、家長、班主任、才藝教師共同權衡,由學生選擇并經考核確實適合學生而錄取到相應班級的。
過程管理更不容忽視。就拿學生選報才藝來說,小學生一開始選學才藝,只是把這當做一種樂趣,他們只愿選擇好玩、輕松的才藝班,或者選擇好才藝班后,發(fā)現(xiàn)不好玩、有壓力、要求嚴、學習苦而想要退縮,申請改學另一種才藝。眾所周知,學習一項才藝,不吃苦、不堅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此要明確規(guī)定,學生選擇才藝要填寫《報選才藝申請書》,根據(jù)學校課程設置在申請書上填寫好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由家長和班主任簽字同意后,再根據(jù)志愿填寫情況到相應才藝教師處進行入選測試,根據(jù)測試情況進行錄取,未被錄取則到下一志愿,錄取后由才藝教師在申請書上簽名,并登記學生入班級名冊。一經入冊,5年內不可隨意改選才藝。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保證學生學有所成,還要加強教師和教學過程的管理。各功能室要有師生共同遵守的管理制度,保證財產安全和使用規(guī)范。另外,對教師,專門制定《才藝教師考核評估細則》,明確才藝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對學生,制定《學生才藝學習情況報告單》,填寫每節(jié)才藝課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成果并師生簽名,每周向家長匯報。每學年末根據(jù)考核結果評選優(yōu)秀才藝教師及才藝之星進行表彰。
四、成果驗收
經過這樣的管理,才藝學習的成果如何呢?這就要安排才藝學習成果展示驗收活動,檢測每學期每個才藝班的學習情況。展示、驗收的方式要因才藝性質而定,比如器樂類安排即興演奏和自選歌曲演奏,繪畫、書法類安排現(xiàn)場書畫作品表演,播音主持班安排即興主持和書面主持詞擬寫等,統(tǒng)一安排好展示項目及要求后,由評委組帶著評審表到各才藝班進行集體展示和個人隨機抽測,兩者相結合的成績?yōu)樵摬潘嚢嗟木C合成績。我校每年下學期安排到班驗收,上學期的“六一”兒童節(jié)以才藝班為單位出節(jié)目,通過節(jié)目評選參加“六一”文藝晚會進行全縣公演,由專業(yè)評委和觀眾評委對節(jié)目進行打分評比,評選出優(yōu)秀節(jié)目進行頒獎,以此展示學生才藝學習的成果,激發(fā)學生才藝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同時把評選結果作為評價才藝教師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