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5:35:34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西紅柿栽培技術,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關鍵詞:西紅柿;高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1.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5.13.045
1選地
要選擇排水良好,土層較厚,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較高,pH中性,最好是近二年沒種過茄果類作物的地塊育苗。西紅柿苗床的規格,一般長10米,寬1.5米。
2種子處理
2.1溫湯浸種
將種子放入在紗布袋中,先用常溫水浸15分鐘,再轉入55℃左右的水中浸15分鐘,或放入50%多菌靈500倍溶液中浸20分鐘,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再放入自然水溫中浸3~4小時,取出陰干待播。
2.2藥液浸種
用30%代森銨200倍液或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500倍液浸泡1小時,將種子沖洗干凈。也可用25%的多菌靈溶液浸種半小時后用清水沖洗干凈。也可有針對性地為預防某種病害而選取相應的藥劑。如防治西紅柿早疫病,先用溫水浸種3~4小時,再浸入40%福爾馬林100倍液中,20分鐘后撈出并密閉2~3小時,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防治西紅柿病毒病,同樣用清水浸3~4小時,再用 2%氫氧化鈉水溶液浸泡20分鐘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即可。
2.3催芽
催芽可根據種子量的多少在催芽箱或其他簡易催芽器具中進行。催芽時,關鍵是控制溫度、調節濕度和換氣,西紅柿種子催芽的溫度為22℃~23℃。為保證氧氣和適宜的水分,應每隔6小時左右翻動一次,并根據干濕程度補充水分,必要時可進行沖洗,以清除種子表面上的粘質。經2~3天即可完成催芽。
3播種
播種期要根據品種的特性及當地氣候來決定。西紅柿主要采取直接播種法。播種前半天或一天要將苗床澆透,使水分下滲10厘米左右。播種時應將濕潤種子拌些干細土,并采取來回撒播,確保播得均勻。
4定植
4.1定植期
西紅柿苗的定植期取決于秧苗的生理苗齡。一般而言,西紅柿的優質、豐產栽培,以定植中齡苗為宜。標準是:苗高23厘米,葉6~7片,初顯花蕾。苗齡為35天左右。
4.2定植密度
一般畦寬1.6米種兩行,株距根據品種熟性和整枝方式而不同。選用早熟品種,株距35~40厘米,每畝2200~2500株;每株留3~4穗果。選用中晚熟品種,株距43~46厘米,每畝1800株左右。
4.3定植方法
在苗高20厘米、6~7片真葉或苗齡50天左右,選擇晴天及時定植,定植前把秧苗澆透水,這樣少傷根,定植的深度為埋到子葉處為宜。再澆透水即可。
5加強田間管理
灌水。西紅柿定植后5~7天灌一次緩苗水,植株40%~50%開花時,如遇干旱澆一次“催花水”。果實膨大到直徑2~3厘米時灌“催果水”。進入盛果期,需水量大,由于這時已進入高溫季節,要保證土壤經常濕潤。
追肥。定植后一周施一次“催苗肥”,促進苗期營養生產,底肥不足時可在緩苗后追施尿素或復合肥10公斤,可施根部6~7厘米處。在第一穗果膨大時追施“催果肥”,每畝施稀糞1000公斤或尿素、復合肥20~25公斤。
搭架和吊蔓。距離植株根部7~8厘米搭架,搭架和吊蔓同時進行,邊搭邊吊邊綁,綁蔓位置要在第一花序下1~2葉處。
防止落花、落果和畸形果。西紅柿的花芽分化受環境條件影響較大,在花芽分化期嚴重的低溫或高溫會影響花芽的正常發育;光照不足連陰天氣、密度過大不透光而導致落花落果。肥水管理不當、根系發育差、氮肥過多、不正確施用激素或農藥等也會引起落花落果。可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通常用的是2.4-D點花柄,濃度為10~20PPM。2~6葉期為花芽分化期,夜溫低于12℃或長期低于5℃~8℃,極易出現畸形果,溫度忽高忽低、高溫超過35℃,也易導致畸形果。
盛果期的管理措施。適宜氣溫25℃~28℃,地溫24℃~25℃;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20%~25%,根據土壤濕度決定澆水次數,澆水后用百菌清煙霧劑或粉塵法防病,保證充足的光照;噴施磷酸二氫鉀300倍液,每隔7~10天1次,或用K100有機液體肥300~500倍。清除病殘葉,及時采收成熟果實。
6病蟲害防治
葉霉病。用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800倍液或50%速克靈1000倍液進行防治。
灰霉病。22.5%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也可用50%撲海因或50%速克靈1000倍液進行防治。
晚疫病。發病初期及時噴藥,可用58%雷多米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7~10天噴1次,連續4~5次。
早疫病。及時摘除田間病株的病葉、病果,發病初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噴施,5~7天噴1次,連噴3~4次。也可對病株噴灑75%百菌清600倍液進行防治。
病毒病。用1.5%植病靈800倍液在幼苗期噴2次,開花后每隔8~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發病初期也可噴病毒清、病毒必克500~600倍液防治。
莖腐病:用細菌殺或農用鏈霉素或莖腐靈等,噴藥時加入殺蟲劑菊酯類防菜青蟲。
關鍵詞:西紅柿;大棚越冬;栽培技術
西紅柿的營養價值極高,主要富含維生素、磷和煙酸、膽堿、蛋白質、鈣、鐵、番茄堿等營養物質。其所含的多種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是人們最喜愛的一種蔬菜。但要在冬季吃上新鮮的西紅柿,就要掌握好冬暖型大棚越冬茬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現將其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選好品種
這一茬為秋播冬春采摘。一般可選株高、果實肥大的中晚熟品種,也可采用早熟自封頂品種,但它不如晚熟品種抗病力強。可選中雜4號、中蔬5號、楊州紅、冀番2號、揚州24號等中熟品種或蘇抗7號、中蔬4號、園紅、佳紅、早豐、北京早紅、奇果、青早紅等,以適應早春采收量高的需要。
2播前準備
土壤、種子消毒是播種前的基礎消毒工作。藥劑浸種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福爾馬林500倍液浸泡1h,也可用25%的多菌靈溶液浸種0.5h。隨即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種子消毒以后可置放于25~30℃處進行催芽,待種子有1/2以上露白時即可播種。土壤消毒有高溫消毒和藥物消毒等多種方法。一是把大棚建好后即可施入有機肥料,在8~9月份將整個大棚密閉,高溫(60℃以上)悶棚7~8d;二是將多菌靈粉1.5~2.0kg與濕潤細土50kg拌勻,在撒勻基肥的同時,撒勻藥土,同時用辛硫磷對水噴霧,然后進行深翻,既滅菌又滅地下害蟲。辛硫磷易光解,可邊翻邊噴,不可一次噴完,用藥以7.5kg/hm2左右為宜。苗床土壤消毒尤為重要,一是比大田用藥量適當增加,二是在配制營養土時就要投入藥物拌勻。排除病菌早期危害,以利于培育無病壯苗。
3培育壯苗
要想培育好壯苗,一是篩好營養土,做好育苗床,并適期播種;二是掌握好適宜的溫濕度,防止幼苗徒長。出苗時的溫度應在25~30℃,70%幼苗出土后去掉地膜放風,床溫可維持在20~25℃;幼苗子葉伸展后,床溫15~20℃;1~2片真葉后,白天25~30℃,夜間15~20℃,維持15~20d,并在1片真葉后間苗,株距3~4cm。苗期可分苗(也稱分畦)1~2次。多采用一次分苗,在幼苗2~3片真葉后進行分苗,分苗前不澆水,出苗后到2~3片真葉時用分次覆土法,共3次,每次覆土約1cm厚。行距10~13cm,株距10cm,分苗時用泥匙在已做好的苗床頂端開溝,開溝要淺并垂直,用水瓢澆小水,水滲后埋土,保持原來深度,注意苗子莖葉干凈,不要沾染泥水。
4適時定植
在苗高20cm、6~7片真葉時選擇晴天及時定植,定植前,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起壟定植,采取大小行小高壟方式,即大行70~80cm,小行40cm,壟高10~15cm,每壟定植2行,定植時按早中晚熟品種和植株高度確定密度,一般中熟和中晚熟品種以株距35cm,定植5.25萬株/hm2。早熟品種株距25~27cm,定植6.75萬株/hm2左右。定植后蓋地膜,并適時澆小水,每穴250~500g。定植時與定植后坐果前忌澆大水。定植后,要注意將地溫控制在20℃以上,氣溫保持在30~35℃,以利于緩苗生長。定植后噴施1次300倍的巴姆蘭營養保護劑,以后隔10~15d噴施1次。定植緩苗后,可噴施2次1000mg/kg的助壯素,用含有效成分25%的助壯素300mL/hm2對清水750kg;也可噴施矮壯素750mL/hm2對清水750kg,每隔7d噴1次,共噴2次。并嚴格用藥濃度。
5肥水管理
西紅柿對氮、鉀元素的需求量較多,同時也需要適量磷元素。氮肥能促進莖葉和果實生長發育,尤其在植株生長的前期,氮肥的作用更為重要。磷肥對果實和種子發育及培育壯苗起著重要作用,鉀肥能促進植株對氮素的吸收和促進碳水化合物向果實輸送,能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延遲植株的衰老,延長結果期,對改進果實的品質也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要獲得西紅柿的高產優質,必須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配合,施足底肥。掌握好溫度及時澆好第1次水。
【關鍵詞】西紅柿;示范栽培技術;高產;主要品種
西紅柿簡介:
西紅柿屬茄科,為一年生蔬菜。原產南美洲,我國各地均普遍栽培,夏秋季出產較多。它是不少人餐桌上的美味。番茄又名西紅柿、洋柿子、番柿等,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在秘魯厄瓜多爾,玻璃維亞等地,至今仍有大面積野生種的分布。番茄的馴化栽培地是墨西哥和中美地區,16世紀番茄還是被作為觀賞植物傳入歐洲,18世紀后半葉才開始作為蔬菜和食用。到20世紀初,城市效區開始有栽培食用;在我國作為蔬菜栽培的歷史也僅有百年左右。番茄為高營養蔬菜,主要食用成熟果實,每100g鮮果含水約95g,碳水化合物2.5-3.8g,蛋白質0.8-1.2g,維生素C15-25mg,胡蘿卜素0.25-0.35mg及多種礦質元素,除了作為鮮食的蔬菜和水果外,還可制成醬、汁、沙司等強化維生素C的罐頭及脯、干等加工品。番茄健脾開胃、除煩潤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類胡蘿卜素屬非酶系統的抗氧化物質,是自由基的清除劑,有抗癌尤其是肺癌和減少心血管發病率的作用。
西紅柿主要品種:
西紅柿的種類資源極其豐富、品種很多,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如以成熟期來分,可以分為早熟種、中熟及晚熟種。但在廣東、廣西及閩南各地,多以生長季節的不同而分為春番茄、夏番茄、秋冬番茄或冬番茄。而不以早、中、晚熟來區分。如按植株的生長習性的不同,可分為有限生長類型及無限生長類型。如按果實的顏色可分為大紅、粉紅及黃色等。如按果實的大小,可分為大果型及小果型。如按葉的形狀大小,可以分為普通葉、皺葉和薯葉或者為大葉種及普通小葉種等。我國栽培的番茄多來自北美和歐洲。經多年的選育形成了自己的品系。我國番茄按成熟期和生長習性分為二類:有限生長的早熟品種類型:該類型的番茄果形稍小,成熟較早,植株較矮,生長到一定程度后,頂芽就變成花芽停止生長。無限生長的中晚熟品種類型:該類型的果實較大,成熟期稍晚,植株高大,頂芽為葉芽可持續生長。按番茄的利用,可以分為鮮食品種和加工品種。對作為鮮食用的品種,果實顏色可以是大紅,粉紅及橙黃等均可。在北方粉紅色品種較多,而南方各省以大紅品種為主,也有少量粉紅色品種,黃色品種在生產上不占重要地位。小果型品種,近年來在南方有所發展,可作為整形番茄制罐用,亦可作為鮮食用。對作為加工用品種的要求:豐產、抗性強,加工番茄的果實專門用于制作各種番茄罐頭的原料,其果實中一般含有可溶性固形物,包括可溶性糖和可溶性有機酸等5%左右,番茄紅素8mg/100g鮮重,維生素C10-20mg/100g鮮重。與鮮食番茄品種相比,一般表現為其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紅素含量較高,果皮堅韌,不易裂果,耐貯藏,耐運性較好,果實較小,果實各部分紅度比較均勻。
番茄高產栽培技術:
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有多項技術措施的科學組裝、相互配合而成,對每項技術措施都必須認真執行,嚴格操作方能實現。具體技術措施如下:
(1)選用良種:必須選用生長勢強健、適應性強、耐低溫弱光,抗病、抗旱、抗寒、抗藥、豐產、優質、耐貯運的無限生長型番茄品種。
(2)培育健壯、無病蟲害、花芽分化良好的大苗,定植前淺耕曬垡,火燒垡頭,高溫燜室,徹底殺滅土壤中的殘留病菌、害蟲和根結線蟲,并要作到凈苗入室,適時定植,科學栽植。
(3)深翻改土,科學合理地進行配方施肥:參閱黃瓜栽培。
(4)科學通風換氣,調控室內溫度和濕度:及時清擦塑料薄膜,保持薄膜潔凈透光;室內張掛反光膜,改善室內光照條件;適時拉揭草簾,用最適宜的生態環境條件滿足番茄植株生長發育的需求。
(5)用600倍瓜果型“天達—2116”藥液連續多次細致噴灑植株,增強番茄植株自身的抗干旱、抗病菌侵害、抗藥害、抗冷凍、耐低溫的能力。
(6)科學澆水、追肥,經常進行根外葉面噴肥,適時、及時、全面地滿足番茄對水肥的需求。
(7)增施二氧化碳氣體肥料,超水平地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增強光合效率,增加有機營養的生產。
(8)協調、平衡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既要保障植株健壯的長勢,又要讓其不斷地分化花芽與開花結果,最大限度地延長其生產周期。
(9)適時、及時摘心、抹芽、疏花、接干、落干、除老葉、調控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關系,保障植株的葉面積系數處于最佳狀態(葉面積系數維持在2左右),充分發揮番茄群體的光合能力,并盡力減少消耗,節約有機營養,集中供果。
(10)搞好病蟲害無公害綜合防治,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病蟲害的發生,確保植株能夠正常、健康地生長發育、開花結果。
只要認真搞好以上十項技術措施,溫室番茄高產25000千克/畝左右,甚至獲取更高產量是不難實現的。
應注意的問題:
灌溉與排水:生長初期,需水較少,但到結果旺期,正是夏季高溫季節,蒸發大,需水更多。往往每隔3-5天灌水一次,做到定時定量灌水,結合施肥(糞肥)進行,溝灌時水面不宜高于畦面。高山越夏番茄應結合降雨進行施肥。
追肥:投入的肥料應符合DB 3703/003-2002《無公害蔬菜生產投入品使用準則》。除基肥外,要有充分的追肥。定植后一星期內,施一次“催苗”肥,促進苗期的營養生長;到第一穗果開始膨大后,要施第二次追肥;第一穗果將要成熟,第二穗果相當大時,莖葉又生長,需肥很多,要第三次施速效的肥料;到第一至二穗果采收,第三至四穗果實正在迅速生長,又要施第四次、第五次肥料。追肥和基肥一樣,不宜偏施氮肥,而要配合磷、鉀肥 。用人糞尿作追肥時,初期施用宜薄些,后期要濃些。在第一、二次追肥時,每667m2宜加10-15kg過磷酸鈣。如果在生長前期發現葉色淡黃,可施一次硫酸銨,每667m215-20kg,效果很好。
植株調整 整枝的方式主要有下列兩種:(1)單干式---這種方法,只留主干,而把所有的側枝全部摘除。(2)雙干式---除主枝外,再留第一次花序直下葉腋所生的一條側枝,而把其它的側枝全部摘去。整枝摘芽工作不可過早或過遲,因植株各部分生長有相互的作用。葉腋的生長能刺激根群的生長,過早的摘除腋芽,會影響根系的生長,而且引起根群內輸導系統的發育不完全。因此當側芽長到4.7cm時進行摘除,并要在晴天中午進行,以利傷口愈合。此外,在番茄的植株調整中,還要結合摘花、摘葉及摘心等工作。
落花落果及其防治 落花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界環境條件不適宜而影響到花器的發育不良,花粉管的伸長緩慢,以及水分缺乏,營養不良所引起花柄離層的形成。如果落花的原因系由于營養及水分的不足、陽光過弱或下雨過多等,就要從栽培技術上去解決。若由于溫度過低或過高所引起的落花,則可用生長調節劑 ,2.4-D10—20 ppm,PCPA25—50ppm。
保果:在不適宜番茄坐果的季節,使用防落素、番茄靈等植物生長調節劑處理花穗。
選擇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西紅柿。為促進西紅柿根系向縱深發展,必須深耕,冬季休閑的地塊,可在上凍前深耕25~30cm,翻后不耙,以利土壤風化。
2 播種技術管理
2.1 選種。選用耐寒、抗病的早熟品種。
2.2 品種屬無限生長型、生長勢旺、座果率高、中果型、色澤鮮艷、整齊度好、無裂紋、無青皮現象、抗病毒、果皮厚、質地硬、品質佳、紅果采收、貨架期長、耐貯運、產量高的品種。
2.3 種子處理。溫湯浸種,先用清水浸濕30min,然后放入55℃溫水中,保持10min,不斷攪動,直至水溫降至25-30℃,繼續浸泡6-8h,吸足水為止。將種子澇出,裝入潔凈的布袋中放在棉布包里,然后一起放在塑料袋里,而后將其放在貼身口袋里,每隔12h用溫水清洗1次粘液,濾干后再放到布袋里,待種子露白1/3-1/2時即可播種。
2.4 播種。播種前1d用水把苗床澆透,第2天挖松整細整平,鋪上1層營養土,澆透水,待水滲透后,將種子與適量細沙或細土拌勻后撒播,或按10cm×5cm的規格人工擺播。然后覆蓋1cm厚的營養土。為防止西紅柿發生猝倒病,播種覆土后,用50%多菌靈或50%托布津按1m2拌營養土8-10g再撒1層,厚度不超過0.5cm,再在苗床上用稻草覆蓋,并在上面澆水保濕,拱架覆膜和蓋遮陽網。
3 苗期管理
1.幼苗期間避免干旱,保持見干見濕。2.當出苗達到50%時,將報紙撤去。3.在種子拱土時和出齊苗時各噴施一遍普力克2000倍液,防治猝倒病。 4.每隔5-7天噴施一次綠野神或益農寶,蟲螨克3-5滴加水30斤,在傍晚進行葉面噴施,提高秧苗質量,防治病毒病。
4 定植管理
4.1 大田準備
定植前將土深翻、曬白,每公頃撒施石灰1.3-1.5t中和土壤酸性,減少青枯病發生,增加土壤中鈣元素,減輕臍腐病發生,45-75t施農家肥,三元復合肥0.75-1.3t公斤,30kgEM肥,過磷酸鈣0.45-0.75t。定植前,起好壟,畦高大于40cm,每畦寬1.5m,畦間寬50cm以上,做到深溝高畦。雙桿整枝每公頃栽1.95-2.25萬株,單桿整枝栽3.3萬株。
4.2 定植
西紅柿定植既要看季節,又要看天氣,選擇冷尾暖頭,有利于活苗,發根。靠里種植,定植時盡量向畦面中央靠攏,定植穴離溝沿15-20cm,有利于根系伸展、發育。露地栽培,應注意減輕水土流失造成露根。定植時,在定根水中加生根劑縮短緩苗時間,根的傷口早日愈合,早發新根。同時加青萎散或鉻氨銅進行土壤消毒。傍晚用辛硫磷灌根,防治地老虎。
5 田間管理
西紅柿具有莖葉繁茂、分枝力強、生長發育快、易落花落果等特點,為調節各器官之間的均衡生長,改善光照、營養條件,在栽培過程中應采取一系列植株調整措施,如搭架、綁蔓、整枝、打杈、摘心、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等。西紅柿除少數直立性品種外,均需搭架栽培。一般多采用圓錐架(三角圓錐架或四角圓錐架),比較簡單、牢固。
在整枝過程中,摘除多余側枝,即打權。打杈過晚,消耗養分過多,在植株生長初期,過早打杈會影響根系的發育,尤其對生長勢較弱的早熟品種,應待側枝長到3-6cm長時,分期分次地摘除。
對無限生長型品種,在生長到一定果穗時,需將植株頂部摘除,稱為摘心或打頂,以保證有限的生長期內所結的果實能充分肥大和成熟。摘心應根據栽培方式而定。在南方栽培時,留3-4層果穗;在北方栽培時,留4-5層果穗摘心。
西紅柿栽培原則上不進行摘葉,保持植株較大的同化面積。只有在結果盛期以后,對基部的病葉、黃葉可陸續摘除,改善通風條件,減少呼吸消耗。
6 水肥管理
西紅柿為茄科作物中根系較深的作物,根系可深達120-150CM,而茄子及甜椒根系則只達120CM左右,其理想的土壤為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西紅柿忌連作,可和水稻、豆類、玉米等輪作,尤其曾發生西紅柿青枯病和酸性較強的土地更需要特別注意。保護地內應充分進行土壤消毒,防止病害嚴重發生。整地要求深耕20-30CM,土壤細碎來整,并可視土壤酸堿度加入50-100公斤的石灰,在容易缺硼的地區,還應適量施入一定量的硼沙,每畝施用量以不超過1.5 公斤為宜。長期果菜類的栽培需要大量的有機肥,基肥的施入10000-15000 公斤/畝,復合肥30-40 公斤/畝,磷鉀肥15-25 公斤/畝,基肥施肥方法為:施肥前先在畦面中央挖一條深溝,然后均勻施入溝中,再拉平畦面。或均勻撒施,然后結合深翻也可。追肥的使用相當重要,西紅柿定植后一個月內干物質的積累相當慢,所以第一次的追肥一般都在植后20-30 天施用,追肥以復合肥料為主,配合灌溉,施肥前一天灌水,以利施肥后肥料溶解吸收,且施用量可較小,其后的追肥則保持定量,每隔三星期施用一次。但有的地區是采收一次果,澆一次水追一次肥。西紅柿對缺硼及缺鈣的反應極為敏感,硼為微量元素,使用過量會造成毒害作用,目前建議硼砂1公斤左右/每畝作基肥撒布。鈣肥的吸收受根系及其他營養元素的影響,如氮肥過量往往會引起缺鈣的果頂腐爛病。如西紅柿植株浸水超過24 小時,根系受傷也會影響鈣肥的吸收。如果栽培期發現果實產生缺鈣或缺硼的病癥,可用葉面施肥的方式補充,使用的濃度為0.5%的氯化鈣或硼砂水溶液。
關鍵詞:無公害;西紅柿;高產;栽培技術
一、 前言
無公害西紅柿是一種富含維生素、營養價值高的蔬菜。同時,無公害西紅柿的生產可以填補越夏的淡季市場,因而深受大眾喜愛。那么,怎樣加強西紅柿生育期的管理,才能獲得高產高效的效果呢?下面我們就這一問題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
二、 無公害西紅柿栽培生長環境的特性
西紅柿是一種喜溫喜陽光,但又怕高溫酷暑的植物。當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徒長、病多以及果小的現象,而低溫和高溫條件也不利于西紅柿的生長,極易出現生長停滯,更嚴重的甚至死亡。西紅柿的營養生長期的適宜溫度一般為,苗期花芽分化時為十五至二十五攝氏度;開花結果期為二十至二十八攝氏度。此外,晝夜溫差為五到十攝氏度時最有利于西紅柿的生長發育。
三、 無公害西紅柿栽培
1.無公害西紅柿栽培選地
種植無公害西紅柿,應當選擇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層深厚、保肥性好的土地,并要求海拔高度要在800米以上,并且保證具有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土質疏松、富含有機質、保水的泥土,還需要具有良好的通氣性,并排水方便,以保水保肥能力強,前作最好是水稻的沙壤土。此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西紅柿在栽培時不宜與茄果類、馬鈴薯等作物連作,從而減少土傳病害及線蟲的為害。
2.無公害西紅柿定植
在進行無公害西紅柿定植前,首先將土壤進行深翻與曬白,并撤施生石灰100千克左右,以達到中和土壤酸性,可一定程度地殺滅其它病菌,進而減少青枯病發生的目的。與此同時,撤施生石灰還能夠增加土壤中鈣元素的含量,從而減輕臍腐病果的產生。一般種植無公害西紅柿會采取雙行種植,行距五十厘米,株距四十厘米,每畝種植兩千八百株左右。每畝施腐熟的豬牛雞鴨糞肥一千五百千克左右、七十五千克左右的氮磷鉀復合肥,還可以把過磷酸鈣三十千克作基肥。此外,種植前用百分之四十的辛硫磷乳油液和生物菌肥澆穴,可以有效提高肥效,并且能夠增加成苗率。
四、 無公害西紅柿的大田管理
根據西紅柿生長環境特點,西紅柿優質高產需加強以下方面管理.并在早期做好病蟲害預防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抓好生育期管理
抓好生育期管理主要包括中耕除草、蓄水保培、去掉老葉、搭架綁蔓、整枝打權、通風透光等措施。
2.加強病害防治管理
在無公害西紅柿栽培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西紅柿的病害的防治。西紅柿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早疫病、葉霉病、晚疫病、潰瘍病等疾病。西紅柿病菌的發育適宜溫度為26-28攝氏度,并且具有浸染快、潛育期短的特點,而高溫、高濕、田間結露、晝夜溫差大、通風排水不良、連續陰雨、植株生長衰敗等更加有利于發病。病毒發生、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西紅柿植株種植過密、光照不足、通風不暢、連陰天多、放風不及時、濕度大。西紅柿的病害能防難治,因而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對于西紅柿早疫病、灰霉病以及葉霉病,可以采用疫霜靈1500倍加代森錳鋅1000倍左右溶液來預防,對于發生初期還可以使用速克靈1500倍或撲海因800倍均勻噴霧,其效果顯著。而西紅柿晚疫病是最為常見病害,病菌是靠氣流、雨水和灌溉水傳播,先在形成中心病株,后引起全田病害流行。這時需要每隔七天連續噴施速克靈1200倍,或疫霜靈1500倍+代森錳鋅1000倍,來進行有效預防早、晚疫病。噴施800倍速克靈治療晚疫病、防治疫病以及霜霉病效果顯著,并且噴施后,在提高抗病能力的同時,西紅柿的果皮表面非常光潔,可以有效提高果品以及葉菜的商品價值。
3.加強蟲害防治管理
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等害蟲。針對西紅柿植株上蚜蟲、白粉虱等害蟲,可以采用銳勁特1500倍加上阿維菌素800倍的方法進行防治。還可以采用農業防治的方法,通過調整西紅柿栽培大棚內的溫度,制造出不適合病蟲害繁殖,而適合西紅柿生長的棚室環境。還可以進行物理防治。通過銀灰色的反光膜驅趕蚜蟲,或是在通風口安置尼龍網紗防蟲,或設黃板誘殺白粉虱與蚜蟲,加蓋防蟲網、遮陽網等。此外,還可以進行生物防治。選用抗病蟲品種的西紅柿,或是應用生物農藥。
4.加強肥水管理
當西紅柿移栽后,必須抓好肥水管理。應當根據西紅柿植株生長情況,進行適時追肥,為西紅柿提供均衡的養分供應,從而促進果實發育,保花保果的目的。可以用鉀沖施肥,或在施入所需的氮、磷、鉀復合肥以及尿素之后,再噴施促根劑,以促進根系生長,進而增強西紅柿的抗寒能力。
5.采收管理
根據西紅柿的品種的特性、栽培的目的以及栽培技術,選擇適合的時機進行采收。西紅柿果實成熟過程中可分四個階段,分別為青熟期、變色期、堅熟期和完熟期。采收西紅柿時,應當根據不同的采收目的,而確定不同的采收期。
6.銷售管理
在西紅柿出售前,包裝西紅柿的紙箱應當保證整潔、干燥、無異味、牢固、美觀、未霉變、無污染、無蟲蛀、未腐爛、無受潮離層現象。在包裝無公害西紅柿時,應當按西紅柿的規格包裝,并且每批的包裝規格、單位、毛重應一致,嚴防機械損傷。此外,無公害西紅柿要妥善保存,保證氣流的均勻與暢通。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無公害西紅柿的栽培是一項系統性較強、高新技術含量高、大信息量以及強調可持續發展的工程。隨著生態學、系統學、信息技術以及基因工程技術在植被栽培技術上的不斷應用,未來的無公害西紅柿的栽培技術的前景不可估量。我相信,未來的無公害西紅柿的栽培與生產將向可持續控制的要求以及生態管理的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無公害西紅柿的高產、優質、低成本的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隋亞祥.無公害西紅柿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4(7):18-19.
[2]董建華.日光溫室西葫蘆—西紅柿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2,5(3):24-25.
[關鍵詞]溫室 西紅柿 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TM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6-0028-01
我國溫室西紅柿生產主要以塑料薄膜日光溫室(簡稱日光溫室)為主,玻璃溫室面積很小,本文淺談了日光溫室栽培技術。
1.日光溫室西紅柿秋冬茬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和播種期
秋冬茬西紅柿是秋天播種,秋末冬初收獲,生育期限于秋冬季,采收期短,應選擇抗病毒,大果型、豐產、果皮較厚,耐貯藏的優良品種,如津粉65,中雜8號,佳粉15等。播種期以7月上旬為宜。
(2)苗床準備
秋冬茬西紅柿育苗期處在雨季,必須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又通風的地方,還需要有遮雨遮蔭設備,有利于降溫防曝曬,避免發生病毒病。最好設置1.5―2.0米高的中棚,覆蓋透光率低的舊薄膜,四周卷起,形成防雨遮陰棚,或應用遮陽網遮陰。
在棚內作成1―1.5米寬的育苗畦,施腐熟農家肥,每平方米20千克,翻10厘米深,耙平畦面。
(3)種子消毒和浸種催芽
用1%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撈出,用清水洗凈后,浸泡4-5小時,再進行催芽。
(4)播種方法
在畦面按10厘米行距開淺溝,溝內澆少量水,把催出小芽的種子條插于溝中,用耙接平畦面,覆土1.5厘米后,立即在畦面灌大水。
(5)苗期管理
秋冬茬西紅柿一般不移植。因溫度高,幼苗生長快,播種20天左右、3―4片葉,即可定植。出苗前要保持床面濕潤,出苗后適當控制水分。若幼苗有徒長趨勢,用0.05%一0.1%的矮壯素噴灑,防止徒長。幼苗出土后7天噴一次防治蚜蟲的藥劑,防止蚜蟲傳播病蟲害。每畝定植3000―3500株為宜。
(6)定植后的管理
①架設反光幕
為了提高節能型日光溫室的光照強度,在溫室覆蓋薄膜時或幼苗緩苗后,在溫室北側架設反光幕,有利改善室內光照條件,提高溫室溫度。
②調控溫度和濕度
當白天外界的最高氣溫低于25℃,夜間溫度達到15℃左右時,開始覆蓋薄膜。秋冬茬西紅柿溫室栽培恰好在外界氣溫由高逐漸降低的秋季和冬季,因此,溫室內溫度的調節也要隨著外界氣溫的變化和西紅柿不同生育階段對溫度的需求而靈活掌握。溫室內溫度的調控主要是通過提前或推遲揭蓋蒲席或草苫的時間、變換通風方式及增減通風量來實現。
日光溫室栽培西紅柿的溫度控制,一般白天掌握在25―28℃,最高不宜超過30℃,夜間控制在15―17℃,清晨最低溫度不宜低于8℃。西紅柿不同生育階段所需求的溫度略有差異,一般開花期比掌握的標準略低1―2℃,果實發育期略高1―2℃。
西紅柿生長、開花結果,同時也易滋生和蔓延各種西紅柿病害。因此,應在保證西紅柿正常生長發育需要比較干燥的空氣濕度,如果溫室內空氣濕度過大,會影響植株的正常生長發育,通過改善通風、灌水、噴藥等措施,使溫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50%一60%為最好。
③肥水管理
西紅柿也和其他果菜類蔬菜一樣,在果實迅速膨大期以前,植株以營養生長為主;當植株進入果實發育期以后,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同時進行。根據這個生長發育特點,前期應適當控制灌水和追肥,中、后期可適當增加肥和水,并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忽干忽濕,一般每間隔8―10天灌水1次,每次灌水要適當控制,不宜大水漫灌。實施灌水、追肥操作,應選擇在晴朗天氣里進行,灌水后還要適當加大通風量,降低溫室內空氣濕度,防止病害發生。
2.日光溫室西紅柿冬春茬栽培技術
冬春茬栽培西紅柿和秋冬茬正相反,前者是隨著外界氣溫由低漸高進行種植,而后者是隨著外界氣溫由高漸低進行種植,比較起來,冬春茬的栽培技術難度大一些,多數時間是在低溫、弱光照的冬季進行。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太陽光能和節能型日光溫室的設施,提高和保持適于西紅柿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和光照強度,是冬春茬栽培西紅柿能否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
(1)品種選擇
應選擇在低溫弱光條件下座果率高、果實發育快、果個較大、商品性好的品種。生產實踐證明無限生長類型的品種麗春、佳粉1號和有限生長類型的品種早春、中豐等比較適宜。
(2)適宜播種期
冬春茬西紅柿生產適宜播種期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一般要求11月上旬外界天氣轉冷(冬季)前完成苗期生育,因為這段時間日光溫室的溫度和光照等可以調控在最適宜的范圍內,比較容易培育出莖桿粗壯、花芽分化及發育良好的適齡壯苗。
日光溫室如果進行長期栽培,西紅柿9月中旬播種,一般可在2月上旬開始采收,頭茬在4月中旬結束,換頭再生后,第二茬在5月上旬開始采收,6月上旬結束,第三茬7月上旬采收。這樣二茬果在大棚西紅柿前采收。三茬果在露地西紅柿前采收,可取得更高的效益。播種期過晚,采收期晚,一般單價降低。
(3)培育適齡壯苗
培育壯苗主要是控制徒長,促進花芽分化。西紅柿9月份育苗,外界氣溫白天較高,晚上偏低,這時的溫度管理白天一定要降溫,以最高不超過25℃為宜,夜間要注意低溫,以12℃為宜,一船不低于10℃,不高于15℃。
苗期盡量增強光照。苗床要選擇在溫室內光照充足,溫度好的位置。播種一定不要過密。幼苗移植時的營養培或營養缽一定要大,其直徑耍大于10厘米。隨著幼苗增大,苗與苗之間的距離要拉大,嚴防葉片互相遮擋,這是能否培育出壯苗的關鍵。
苗期水分管理不要過大.但又不要干旱,苗期盡量不灌水,營養土配制一定要高標準,既要營養充足,又要透氣保水性好。營養袋或營養缽擺放時,定要把其下部的土壤翻松,這樣灌水量過大時,水份滲入地下,澆水不及時時,幼苗可吸收下面土壤的水分,不致于造成嚴重干旱。西紅柿播種后,在約經60天的管理、幼苗6―7片葉,現大蕾時即可定植。
(4)定植前的準備
冬春茬栽培西紅柿的定植期正值嚴冬季節,為了提高日光溫室的溫度,前茬作物應盡可能提前拉秧,清潔田園,修補薄膜,并對溫室構件和土壤進行化學消毒,以減少病菌。與此同時,還要增施優質、腐熟的農家肥,深耕細翻,使糞土充分摻勻;整地起壟前,每畝再條施30―50千克復合肥,然后按壟距110―120厘米作壟,壟高15―20厘米,壟面要平整;密閉溫室,以提高溫室內空間和土壤溫度,保證幼苗定植后有較高的成活率。
(5)定植
冬春茬西紅柿一般每株留2―3穗果實,多采用單稈整技,因此,每畝栽植的株數以3000―3500株為宜。
幼苗健壯與否對西紅柿的產量關系極大,因此,除了在育苗期間要根據西紅柿生長發育的需求調節好溫度、濕度外,在定植前還要進行嚴格選苗,盡可能選擇生長健壯、整齊的幼苗,淘汰弱苗、劣苗。
(6)定植后的管理
①溫度管理
西紅柿幼苗定植后,溫室應繼續密閉5―6天,創造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加快緩苗速度。如果幼苗在中午出現萎蔫現象時,應及時采用回席(苫)的方法進行短期遮蔭以利緩苗。
緩苗后開始放風,以降溫降濕,一般在晴天的中午進行,以溫室內最高氣溫不超過30℃為宜,最好控制在25―28℃,夜間的氣溫,前半夜應維持在14一16℃,后半夜可降低至8一12℃。當植抹進入果實發育盛期時,溫室內氣溫應適當升高l一2℃。
關鍵詞:西紅柿;大棚越冬;栽培技術
西紅柿的營養價值極高,主要富含維生素、磷和煙酸、膽堿、蛋白質、鈣、鐵、番茄堿等營養物質。其所含的多種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是人們最喜愛的一種蔬菜。但要在冬季吃上新鮮的西紅柿,就要掌握好冬暖型大棚越冬茬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現將其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選好品種
這一茬為秋播冬春采摘。一般可選株高、果實肥大的中晚熟品種,也可采用早熟自封頂品種,但它不如晚熟品種抗病力強。可選中雜4號、中蔬5號、楊州紅、冀番2號、揚州24號等中熟品種或蘇抗7號、中蔬4號、園紅、佳紅、早豐、北京早紅、奇果、青早紅等,以適應早春采收量高的需要。
二、播前準備
土壤、種子消毒是播種前的基礎消毒工作。藥劑浸種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福爾馬林500倍液浸泡1h,也可用25%的多菌靈溶液浸種0.5h。隨即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種子消毒以后可置放于25~30℃處進行催芽,待種子有1/2以上露白時即可播種。土壤消毒有高溫消毒和藥物消毒等多種方法。一是把大棚建好后即可施入有機肥料,在8~9月份將整個大棚密閉,高溫(60℃以上)悶棚7~8d;二是將多菌靈粉1.5~2.0kg與濕潤細土50kg拌勻,在撒勻基肥的同時,撒勻藥土,同時用辛硫磷對水噴霧,然后進行深翻,既滅菌又滅地下害蟲。辛硫磷易光解,可邊翻邊噴,不可一次噴完,用藥以7.5kg/hm2左右為宜。苗床土壤消毒尤為重要,一是比大田用藥量適當增加,二是在配制營養土時就要投入藥物拌勻。排除病菌早期危害,以利于培育無病壯苗。
三、培育壯苗
要想培育好壯苗,一是篩好營養土,做好育苗床,并適期播種;二是掌握好適宜的溫濕度,防止幼苗徒長。出苗時的溫度應在25~30℃,70%幼苗出土后去掉地膜放風,床溫可維持在20~25℃;幼苗子葉伸展后,床溫15~20℃;1~2片真葉后,白天25~30℃,夜間15~20℃,維持15~20d,并在1片真葉后間苗,株距3~4cm。苗期可分苗(也稱分畦)1~2次。多采用一次分苗,在幼苗2~3片真葉后進行分苗,分苗前不澆水,出苗后到2~3片真葉時用分次覆土法,共3次,每次覆土約1cm厚。行距10~13cm,株距10cm,分苗時用泥匙在已做好的苗床頂端開溝,開溝要淺并垂直,用水瓢澆小水,水滲后埋土,保持原來深度,注意苗子莖葉干凈,不要沾染泥水。
四、適時定植
在苗高20cm、6~7片真葉時選擇晴天及時定植,定植前,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起壟定植,采取大小行小高壟方式,即大行70~80cm,小行40cm,壟高10~15cm,每壟定植2行,定植時按早中晚熟品種和植株高度確定密度,一般中熟和中晚熟品種以株距35cm,定植5.25萬株/hm2。早熟品種株距25~27cm,定植6.75萬株/hm2左右。定植后蓋地膜,并適時澆小水,每穴250~500g。定植時與定植后坐果前忌澆大水。定植后,要注意將地溫控制在20℃以上,氣溫保持在30~35℃,以利于緩苗生長。定植后噴施1次300倍的巴姆蘭營養保護劑,以后隔10~15d噴施1次。定植緩苗后,可噴施2次1000mg/kg的助壯素,用含有效成分25%的助壯素300mL/hm2對清水750kg;也可噴施矮壯素750mL/hm2對清水750kg,每隔7d噴1次,共噴2次。并嚴格用藥濃度。
五、肥水管理
西紅柿對氮、鉀元素的需求量較多,同時也需要適量磷元素。氮肥能促進莖葉和果實生長發育,尤其在植株生長的前期,氮肥的作用更為重要。磷肥對果實和種子發育及培育壯苗起著重要作用,鉀肥能促進植株對氮素的吸收和促進碳水化合物向果實輸送,能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延遲植株的衰老,延長結果期,對改進果實的品質也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要獲得西紅柿的高產優質,必須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配合,施足底肥。掌握好溫度及時澆好第1次水。:
[關鍵詞] 西紅柿 大棚 高產 栽培技術
西紅柿的營養價值極高,主要富含維生素、磷和煙酸、膽堿、蛋白質、鈣、鐵、番茄堿等營養物質。其所含的多種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是人們最喜愛的一種蔬菜。但要在冬春季吃上新鮮的西紅柿,就要掌握好冬暖型大棚冬春茬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現將其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選好品種
在選擇品種時,盡量選擇耐低溫、抗病、再生能力強、易種植的品種。種植證明,無限生長型的品種適于冬春茬栽培。
二、播前準備
土壤、種子消毒是播種前的基礎消毒工作。藥劑浸種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或福爾馬林500倍液浸泡1h,也可用25%的多菌靈溶液浸種0.5h。隨即將種子放入清水中沖洗干凈。種子消毒以后可置放于25-30℃處進行催芽,待種子有1/2以上露白時即可播種。土壤消毒有高溫消毒和藥物消毒等多種方法。一是把大棚建好后即可施入有機肥料,在8-9月份將整個大棚密閉,高溫(60℃以上)悶棚7-8d;二是將多菌靈粉1.5-2.0kg與濕潤細土50kg拌勻,在撒勻基肥的同時,撒勻藥土,同時用辛硫磷對水噴霧,然后進行深翻,既滅菌又滅地下害蟲。辛硫磷易光解,可邊翻邊噴,不可一次噴完,用藥以7.5kg/hm2左右為宜。苗床土壤消毒尤為重要,一是比大田用藥量適當增加,二是在配制營養土時就要投入藥物拌勻。排除病菌早期危害,以利于培育無病壯苗。
三、培育壯苗
要想培育好壯苗,一是篩好營養土,做好育苗床,并適期播種;二是掌握好適宜的溫濕度,防止幼苗徒長。出苗時的溫度應在25-30℃,70%幼苗出土后去掉地膜放風,床溫可維持在20-25℃;幼苗子葉伸展后,床溫15-20℃;1-2片真葉后,白天25-30℃,夜間15-20℃,維持15-20d,并在1片真葉后間苗,株距3-4cm。苗期可分苗(也稱分畦)1-2次。多采用一次分苗,在幼苗2-3片真葉后進行分苗,分苗前不澆水,出苗后到2-3片真葉時用分次覆土法,共3次,每次覆土約1cm厚。行距10-13cm,株距10cm,分苗時用泥匙在已做好的苗床頂端開溝,開溝要淺并垂直,用水瓢澆小水,水滲后埋土,保持原來深度,注意苗子莖葉干凈,不要沾染泥水。
四、定植及田間管理
1.定植
以具6片真葉、莖節粗短、葉色濃綠的壯苗定植較好。定植前畦面要澆水,且澆透,鋪設滴灌軟管,然后覆蓋地膜。株行距35cm×150cm,每667m2栽2500株左右。定植當天及時澆定植水,過4-5d幼苗心葉開始轉綠,應澆1次緩苗水,可加復合肥以促進營養生長,每667m2用量4kg。然后至第1穗果坐穩并長到核桃大小時再澆水追肥,用復合肥5~10kg;以后每穗果開始膨大時原則上都應該追肥。水分管理以見干見濕為宜。
2.整枝打杈摘心打葉
大棚西紅柿整枝多采用單干整枝。即只留主干,各葉腋發生的側枝全部摘除。西紅柿植株不能直立生長,需要立支架,把蔓綁在架上,一般每穗果下綁蔓1次。每片葉的葉腋處側芽萌發都很強,易發側枝,要打掉。具體做法:①緩苗后側枝同時生長,開始先不打,通常等到杈長10cm或更長時打,但是旺長的10cm就要打掉;②晴天打杈傷口愈合快;③為避免病毒傳染,先打健株,后處理病株,可用手指從下向上不接觸主莖抹杈。西紅柿結穗果后要摘心,以破除頂端優勢,促進果實生長。進入果實轉色期后,下層葉片開始衰老,要把病葉、老葉及內側密生葉摘除,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養分消耗。打葉最好也在晴天上午進行,有利傷口愈合。
3.保果疏果
由于坐果期溫度偏低,為避免低溫對坐果的影響,要噴施番茄靈來處理花穗。番茄靈用量為25ml/L(溫度過低時可加大濃度到30ml/L),用微型噴霧器噴花,最好在花朵完全開放時噴花,過早容易形成僵果,過晚果實容易開裂。在灰霉病多發的地方,可在溶液中加入腐霉利等藥劑防病。為避免重復處理,可在藥液中加紅色顏料作標記。疏花疏果在保證高產優質上是必須的,一般每穗留4-5個果,其余的要盡早打掉,畸型果要早打,免得過多消耗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