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8篇

時間:2022-02-25 12:54:08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篇1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的海并不是真的海。

其實沒有所謂的海,海子一輩子都沒看過海,在那個年代,他面對很大壓力,別人不理解,對世界的失望,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只不過是他想象出來的而已,代表一種精神寄托,是海子心中一種理想的家園。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十冬臘月天地荒,漫天飛雪幽云蒼。純電不宜過江北,取暖無力品牌傷。”顯然這首只算是即興的打油詩,還是能夠闡述我的觀點的。作為一個地道的東北人,我也是見過“酷冬”世面的。雖然我們可以天天聽到“機動車排放使全球氣候變暖”的論調,但就目前而講,冬天仍然是羽絨加身,帽子口罩全天候防護的。

當然,這一點對于有車一族似乎并不適用,汽車在冬天完全可以承擔北方人御寒的各種功能,在人們的固有印象里,有車的人就是可以在嚴冬里穿得更時尚,走得更瀟灑。而我的這種主觀印象被打破是因為同事購買的一臺純電動汽車。誰能想到,一臺每天承載我們上下班的汽車里必須準備暖寶、熱水、甚至是御寒的披蓋?原因很簡單,并不是因為車里沒有相應的取暖配置,而是沒電!我們知道,目前主流的純電動汽車產品的續航里程都在200km左右,或多或少,但相差無幾。顯然這只是理論數值,如果算上在使用過程中的電池電量衰減,那續航里程將大打折扣。于是乎算明白了經濟賬,又踐行了環保責任心的純電動汽車用戶從內心中油然升起了省電的主觀意動。不是過于精細,而是不省真的不夠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本期“首屆中國年度家用電動車抗寒之旅”主題的測試就是為了印證我們的論點。當然也有專家支持我們的觀點,在采訪萬幫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鄭春峰時他告訴我們“他剛剛從西安回來,不停的走進車企,及消費人群,了解純電動汽車車況到底怎么樣,結果會潑一點冷水的,不理想,純電動車使用反饋非常差,有一批車去年8月開始用,經過一個冬天,又來了一個冬天,到了30%電量爬坡就不行,電池電量損耗非常快。新能源車在極寒或極熱的情況下表現不好,極寒應該更突出。”

之所以說這些并不是給剛剛見到希望的新能源汽車潑冷水,而是從“家用、汽車、消費”的辦刊定位出發,告訴消費者一個真實的純電動汽車用車感受,當然會有人說純電動汽車剛剛開始普及,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克服一下為了未來,從我個人角度我也愿意為之付出努力,但如果是炎熱酷暑我可以打開車窗,讓風帶給我一絲清涼,而在冰天雪地的北方要穿上“護甲”忍耐嚴寒,我想沒有多少人愿意克服。調侃地講這樣的用車感受還不如“冬天里騎摩托”。

當然純電動汽車的發展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相信未來我也會擁有自己的純電動汽車,但就目前而言,我的觀點很明確,純電動車發展不宜在長江以北大力發展。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不但有酷暑,而且有寒冬,尤其是東三省地區,凍土期近半年,對于目前的電池技術來講可謂是“禁地”。從營銷層面來講,汽車企業如果在長江以北的地區大面積的推廣純電動汽車,短時期內又無法改變現狀,那很有可能把目前積累的品牌形象、品牌力甚至是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心消磨殆盡。這對于我們還很薄弱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都是極為不利的。而江南地區,常年溫度適中,尤其是東南沿海一帶,大部分地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是讓電池能保持持久狀態的優良環境,不用電池去面對“高寒、高熱、風沙”等一系列的考驗,而企業只需要解決“環境鹽度”的問題就好,況且東南沿海的經濟發達,消費者的購買力強,消費意識超前,應付目前相對昂貴的價格也要比北方人更從容。

純電動車發展適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何樂而不檳兀

篇3

關鍵詞:詩人;詩歌;心靈;理想;幸福;哲理

一首詩歌詮釋一個詩人賦予讀者無限的思考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是海子復雜心靈世界全部展示,將詩人海子一生理想和信念以詩的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詩人用簡單的詩句把自己人生經歷感悟蘊涵在其中,細細品讀會領悟到人生哲理。詩歌簡單的事例將詩人的所有期待和想法真情直白地流露出來,詩歌簡單的事例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將詩人所有的人生理想、人生酸楚和人生思考一一迸發出來。并且賦予詩歌一種哲理美,情感美和樸實美。在詩歌中我們讀懂了詩人渴望、追求自由的心聲,也深切地感悟到詩人期待一份心靈歸屬的樂園。詩人所有祈禱和祝福都是詩人心靈真誠傾訴和直白。

一、詩人海子直面現實和暢想幸福生活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第一節詩是詩人海子想象幸福生活是什么樣子。這實際上就是詩人心目中所追求和渴望的理想幸福生活,簡簡單單地將幸福生活作了一個描繪,卻有著詩人所追求和期待的理想。第二句詩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是詩人對幸福生活的詮釋和理解,從這三個詞語的先后排序來看,幸福是有起點的,幸福生活是一步步地實現的。“喂馬”這個詞語其實交通工具的代名詞,“劈柴”這個詞語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征,“周游世界”則是幸福生活的目標。詩人將物質基礎、個人力量和智慧作為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一個人的真正幸福生活必須要具備一定物質基礎,要有健康的身體,還要有智慧的大腦。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實現幸福生活的目標。

二、詩歌中富有深刻的哲理和啟示

詩歌簡單而樸實的語言,卻隱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啟示。這篇詩有些詩句表面上看起來寫得簡單,實際上詩人卻將自己所有的生活感悟和人生哲理賦予在詩歌中。如“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這句詩每個詞都蘊含著深刻哲理和啟示,“喂馬”是詩人在詮釋我們獲得幸福需要一定物質基礎和有效的付出。喂馬時我們要有“糧草”才能做到,所以我們需要付出。“劈柴”是詩人在詮釋真正幸福的人是必須要具備智慧和力量的。 “周游世界”是詩人對幸福生活具體的一種表達。因此詩歌中處處有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啟示。

三、詩歌中呈現一個真善美的偉大詩人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在第二節詩中,詩人海子暢想自己獲得幸福的第一時間做什么。詩人海子在詩歌中敘述獲得幸福時第一時間與誰分享幸福的喜悅,怎樣才能把幸福以最快方式傳遞給最親的人,并且與世人和萬物一起分享幸福。詩人將現實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事用詩歌的方式真情流露出來,詩人真誠地將自己遠大的理想和美好愿望傾訴出來,同時也將每個普普通通的人簡單的想法賦予詩歌中,體現出詩人真誠和善良的心靈世界。從幸福傳遞的過程來分析,先給親人,再給每個人,最后直達世界萬物。可以看出詩人懂親情,有感情,有大愛的詩人。

四、詩歌中展現一個追求自由、理想和信念的完美主義詩人

在第一節詩中,“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這句詩呈現出詩人追求自由,渴望自由的心聲。說明詩人對精神世界需求和渴望特別注重,認為自由才是詩人幸福的首要條件,沒有自由幸福在詩人心目中是不存在的。但詩人并沒有忽視物質世界的重要性,把基本的物質條件作為生活幸福的一部分。因此詩人在詩歌中強調他也要關心“糧食”和“蔬菜”在第二節詩中寫到“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這實際上是詩人海子在反復強調自己是個詩人,這是我有能力為你做到的,僅僅是精神上快樂和自由的分享。

詩人在暢想幸福生活是什么樣子時寫得簡單具體而抽象。在閱讀時,我們可以感受和體會到詩人的心靈深處追求自由的心聲。詩人渴望自由和追求自由,但詩人卻總是擺脫不了物質的束縛。所以詩人在詩歌中詮釋幸福時有一種淡淡的苦澀,讓讀者感覺到幸福生活總是詩人理想世界中場景。或許這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理想化偉大詩人。

五、結語

詩人在詩歌中對幸福生活暢想和期待,實際上是詩人在對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詮釋;詩人在詩歌中敘述自己獲得幸福第一時間作什么,實際上是詩人在詮釋自己真善美;詩人對命運的直白和對美好未來的祈禱,實際上是詩人心靈的一種發泄和渴望自由理想的心聲。

參考文獻:

[1]駱一禾.海子生涯(1964-1989)[Z].轉引余徐剛海子傳[Z].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4

[2]叔本華.意志和意象的世界[A].轉引自朱光潛悲劇心理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3]吳泓.那是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

[4]顧依霞. 走近海子[J]. 高中生之友,2007

[5]殷越. 道是無情卻有晴―致海子[J] ,美文(少年散文),2006

篇4

曾經,海子的一首抒情詩在網絡上流行: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霎時間,很多人都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作為幸福生活的終極目標。我對海子的生活不甚了解,無法確切解讀詩人自殺的真實心境,只是有些迷惑,試想如果一個人心中擁有面朝大海的開闊,春暖花開的美好,怎么會選擇一條不歸路?

第一次看到這句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心中出現的竟是黃藥師的桃花島,金庸筆下的男子,我最欣賞的是黃藥師,即便他生活在現代,也絕對是一個完美好男人。其一,用情專一,深愛妻子,至死不渝,為愛妻建造美麗的桃花島,在墓中與愛妻的靈魂對話,都表現出了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本色。其二,能力極強,武功蓋世,與這樣的男人在一起是非常有安全感的。其三,富有生活情趣,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一曲清遠的簫聲,訴不盡相思和癡情。其四,潔身自好,愛憎分明,有君子之風骨。缺點嘛,也是有的,就是他的清高和脾氣,但凡優秀的男人,哪個沒有脾氣呢!自負但不驕傲,清高但不狂妄,才不失于君子之風。

其實,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兩種景象,能組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并不容易,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海邊,都盛開著鮮花,很多時候,花是開在心里,擁有一個心靈的花園,心里充滿陽光,花園里的花才能茁壯成長。在海邊享受明媚的陽光、妖嬈的沙灘的愜意之時,也要做好風雨欲來的準備,因為這才是真實的世界。

在我還是少女的時候,非常喜歡三毛和她的作品,她前期的作品都是充滿歡快的基調和灑脫的心情,非常熱情奔放、有感染力的一個奇異女子。直到荷西離去,她的內心充滿了哀傷和思念。沒有經歷過失去的人,永遠無法體會思念摯愛的那種凄涼,你知不知道,思念一個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長很長的時間,一顆一顆流成熱淚。三毛選擇歸去,是因為她失去了摯愛的荷西,與其在人間飽受相思的苦楚,不如到另一個世界尋找愛人。曾經在一本書中看到,世代居住在麗江的納西族人,從古至今一直流傳著“第三界”的說法,它是屬于愛的領地,是天堂與地獄之間的一片樂土。它由愛引領,戀人們自殺后,就會去往這個地方相會。也許,三毛就是去往這樣一個美麗的地方,尋找愛人荷西,這樣去想,心中釋然許多,不再為三毛的離去而感到憂傷和遺憾,這世間,總有那些至情至性的女子為我們留下一個個千古絕唱,飄渺于在奈何橋上。

牽你的手

追一個夢遠去

我摯愛的人

這世間何處尋覓

更喜歡那個快樂的三毛,她本該擁有快樂的性情,喜歡跟隨她游走在世界各地的腳步追夢,行走于天地之間,自由的呼吸,心情和風景,都在路上。

篇5

久違了,難過不是悲傷的心徑,就算穿破凄凄戚戚,時光還是不經意荏苒,再回來,周圍靜的刺皮,是譏諷,或是嬌稚的嘲弄,最后在結局面前也垂下了顏。

擠進腦髓的潮憶也褪卻了素白的潔,此刻我被迫接受流年的蠱,任一副非人似鬼的殘骸漂泊,大洋的深處兩生花灼燒我受傷的瞳,空氣中暗涌的正力量,正努力解救把我拽向趨光處,渴望新生的儂此時在如饑似渴。原來生命如此寫意。我愛的身邊人,我又一次面對死亡復活。

好一個暖春花滿放!

我用洗凈鉛華的手法素顏把笑靨描下,分分秒秒也沒能爭取把原生態精簡畫,滿墜的繁花無奈落下,怎奈錯失滿春好韶光。

呵,如血殘陽也敵不過似水流年。

篇6

關鍵詞: 海子 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解讀“幸福”

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語言平易、樸素、通俗易懂,一直以來被廣泛流傳,不僅因為它是一首精品詩歌,它還是中國當代學院派詩人海子抒情短詩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詩人海子對生活的詠贊,是詩人內心喜悅的抒發,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年輕詩人給予所有善良人的發自內心的誠摯的祝福。

一、關于海子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懷寧人。198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工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于1989年1月13日,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河北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年僅25歲。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歌,表面上看似明麗,透過詩歌,我們看到了詩人海子是用心靈在歌唱,他一直都在渴望傾聽遠離塵囂的美麗回音,但這一切與世俗紛紜的生活相隔遙遠,他甚至一生都在試圖擺脫塵世的羈絆與牽累。詩文如下: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的節奏清新、明快,情感淳樸、歡快。詩人的真誠善良,愿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抒情自然而又真摯。

二、詩歌的表象:詩人要做一個幸福的人與“幸福”的祝愿

詩人海子理解的幸福是什么?他的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我們作了詮釋。詩歌一開始,給我們展示一幅詩人理想中的“幸福”圖景: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中描繪了詩人海子向往的幸福生活是平凡人簡單的生活——關心糧食和蔬菜;自由、閑散的生活——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清靜、溫暖、獨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體現了海子對生活的珍愛,對自然的熱愛。詩人海子滿懷著“幸福”,他并不想獨享,他要“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向親人們告之“我的幸福”,并且還要對親人、對所有人的祝愿,要他們分享自己的快樂與幸福,祝愿他們也幸福。即便是陌生人,他都會真誠地祝愿他“在塵世獲得幸福”,甚至不忘給無生命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取個溫暖的名字”,所有這些,都能讓我們體會到海子心中那充溢的幸福、詩人的博大愛心和真誠良知。詩人在詩的最后寫道:“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說明詩人已下定決心摒棄生活中的煩擾和沉重,他要發現、展示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因為,只要面對生活中的美好,就能心胸開闊、感情歡悅、充滿幸福,塵世生活的幸福也會感動每一個人。

我們吟詠、品味《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歌,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詩人海子的激動、歡愉、輕快、幸福的感情無不流露在詩的字里行間。

三、詩歌的背后:詩人“幸福”的悲哀

“幸福”本來是一種經過自己體驗后的感覺,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平和與協調,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對生活的滿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樂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續久遠的愉快心情。盡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里行間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但是,我們不難發現,從詩的起句開始,加了“從明天起”的時間限定語,意味著今天的不可能性。詩人海子的幸福是“從明天起”,而不是過去、現在,更不可能是此刻所擁有的,說明海子今天的生活并不幸福,他要把自己的幸福寄希望于“明天”,而且是要從“明天”才開始行動,這就為整首詩定下悲涼的基調,他的幸福只像“閃電”一樣快速、神秘,讓人戰栗。

(一)詩歌的孤獨

海子經歷了生命中的兩難的選擇:選擇塵世的幸福則可能意味著放棄偉大的詩歌理想;棄絕塵世的幸福生活則可能導致棄絕生命本身。海子最終選擇了后者,選擇生活在詩歌王國里,他感受到了來自內心的追問和矛盾困惑的痛苦。他固執地堅持著自己的詩歌理想,獨守寂寞,以詩歌為生命,以生命為代價,為理想奉獻了全部身心。他不甘于庸俗的生活,追求純凈和理想的園地,苦苦追問生命的終極意義,顯示了他對詩歌和人類生存的獨到理解。海子獻身于詩歌是以犧牲塵世“幸福”為代價的,“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個“只”字,我們看到了海子堅定的決絕之心,棄絕塵世幸福,他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坦然而堅定。塵世生活的輕松與溫暖,能夠使平凡人享受到的幸福,但對海子來說,他的精神氣質使他不肯違背自己的本性,更不能背棄自己的人生信念,哪怕會給他帶來一生的孤獨和傷痛,他也要堅持走下去,這注定了他的“不幸福”,幸福離他原來越來越遠,海子為自己心靈難以企及的幸福唱了一曲挽歌,而他的選擇加重了他內心的沉重和痛苦,令他無法承受這生命之重,終于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篇7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

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愿你在塵世獲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有人說讀詩是一種再創造,是跟著作者思路享受一番作者創作時的情感。一遍、兩遍,甚至很多遍,直到徹底讀懂了才享受到那種意境,越是朦朧難懂的,當你突然恍然大悟,就會有一種,深深體會到作者創作時的激情,有時興奮度不亞于作者本人,朦朧詩的魅力正在于此。比如看到一片桃林,乍一看就是桃花流水,一旦窮其林,得一山,山有口,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會是什么樣的心情?原來桃林深處別有洞天,有故事。

如果一首詩蘊含了不同意境,或其中一句話代表了不同意境,當然就會出現不同解釋,也就是把一首詩或詩中某句話放到不同環境中都能成立,如一棵枝上開幾朵花,各有各的美,這也正是詩歌獨到的美,是其它任何文體所不能媲美的。比如海子這首詩中的房子,可以理解為建筑,可以理解為家,也可以理解為心房,都能與前后句連接。

海子于1989年1月寫下了這首詩,3月份就在山海關臥軌自殺了。所以有人說這首表面的輕松歡快與詩人的內心產生了背離,一個歌唱幸福的人怎么會自殺呢?如果不考慮寫作背景,這首詩可以理解為追求幸福、渴望自由、歡快向上的一首詩;相反這首詩也可解釋為情感沉重的一首詩,不是暖色調。結合作者不久自殺的事實,后一種解釋更符合作者當時的心境。

起首句——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就宣告了本詩的情感基調。從明天起,為什么不是今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遠。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現實的今天,可見詩人現實生活是不幸福的。什么是幸福?個人會有不同定論,因為所追求的不一樣,有人以工作為幸福,有人以做一次旅行為幸福,有人一以讀一本書為幸福,得到一個饅頭可能對一個乞丐來說也許就是幸福,農民工辛苦付出后得到及時自己的報酬也許就是幸福。而詩人心中的幸福也很簡單,比如喂馬,劈柴,周游世界,但是想想喂馬劈柴的人有能力周游世界嗎?也就是在詩人意向中喂馬,劈柴,周游世界是幸福的,卻又不現實或者很遙遠。

“糧食和蔬菜”代表著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或者說平凡的生活,即便這么簡單也要從明天起,可見隱約藏著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拒絕,很可能是一種絕望。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房子面朝大海,周圍春暖花開。但是具體到一個人面朝大海,如何能看到春暖花開?那很可能如海市蜃樓般雖然美,但不實,就像詩人本身追求的幸福一樣。

“從明天起,和每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幸福是享受簡單的愛情,親情,友情,幸福當然要與他們分享,可是依然是在“從明天起”前提下,可見今天是不幸福的。而詩人本身是愿意與親人愛人分享幸福的,曾經有過幸福感,卻如一道閃電一晃而過,閃電是真實的,往往伴著雷聲,能看到,有時能嚇一跳,而且短暫卻又抓不到,幸福對于詩人來說竟然是這樣的。

最后是人提出了心愿,愿別人都幸福,愿一座山一條河,愿每個陌生人都幸福。愿別人前程輝煌,有情人終成眷屬,而自己執意追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祝愿別人現實中幸福,而自己追求的卻是虛妄的逃離現實的幸福。或許現實中這些別人很容易得到的幸福對自己來說卻很遙遠,自己的詩不能被人理解,愛情有那么坎坷,既然如此那自己就追求與現實相背離的幸福,如“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這首詩三次提到幸福,描述了多個幸福的畫面,但是總令人感受不到詩人的幸福,幸福被自己描述得很清晰,而離自己卻很遙遠,形成了一個反差,是詩歌增加了更強的感染力。

附(懷念海子短詩一首)

海風吹海浪吹響

山海關

汽車速度太慢

啤酒瓶摔不響

沙灘太軟

海鳥吟著詩飛走了

海仍在呼吸

抓一把思念塞滿鼻孔

花,失色失味

那朵白云是當年的那朵嗎

地球正在自傳

///

如果靈魂再來扣我的大門

雨打窗簾

希望他們稍等片刻

篇8

關鍵詞:海子 詩歌 幸福 塵世

每個人都有夢想,沒有夢想的人生會是蒼白的。孫正義先生曾經說過:“最初所擁有的只是夢想,以及毫無根基的自信而已。但是,所有的一切就從這里出發。”有這么一位詩人,他也向往大海,他叫海子。他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明朗輕快的節奏寫下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有人說海子是向往大海,但向往的又不僅僅是大海。那份對海的向往似乎明媚又似乎憂傷。那到底是一種心境呢,讓我們走進詩歌中去感受。

一.作者簡介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查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77年,年僅15歲的海子考取了北京大學法律系,1983年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開始時在校刊工作,后轉至哲學教研室。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

海子生前的好友、詩人西川曾回顧說:“海子沒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這或許是由于他的偏頗。在他的房間里,你找不到電視機、錄音機、甚至收音機。海子在貧窮、單調與孤獨中寫作,他既不會跳舞、游泳,也不會騎自行車。”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海子在獻身詩歌事業的同時是以犧牲塵世的日常生活為代價的。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于海子死前的兩個月。在詩中詩人終于開始擬想塵世的幸福生活。

二.詩文解讀

(一)第一節

1、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似乎宣告了詩人面向塵世,開始了一系列的體驗式行動,不再任時間在貧窮、單調和孤寂中逝去。“周游世界”是詩人的理想,那便是讓自己的心靈充分向世界開放,充分享有這個世界。

2、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糧食和蔬菜”本來是物質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資料。“關心糧食和蔬菜”是積極的生活態度,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從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質快樂,使人休閑放松的內容。

那么在這里提出一個問題,不關心糧食和蔬菜這樣日常生活的人叫做什么呢?——不食人間煙火。通常情況下,什么樣的人不食人間煙火呢?愛因斯坦,披著毯子出門,不修邊幅;當然,還有中國古代的一些閑云野鶴,他們整天在心中構建著自己的理想王國,但是對身邊的現實生活毫不關心,與身邊的環境,都是格格不入的。詩人下定決心“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表明過去詩人缺少幸福感受,對生活漠不關心,同樣是一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狀態。于是躊躇滿志,打算重整心緒,重建生活,追求幸福。

3、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詩人在想象中構建著自己的幸福家園,想象自己有一個超離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態和空間,在那里,詩人可以面朝大海,獲得逍遙無待的精神自由。詩歌的審美意蘊往往憑借單個詞語或者一句話產生。“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個情景顯示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創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審美情境,在此,我們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內心世界融合為一體,達到了崇高的境界。

4、小結

第一節中,詩人選取平常的生活細節“喂馬,劈柴,周游世界”,“關心糧食和蔬菜”,這些都是幸福之所在,是個人的幸福,詩人眼中的世俗生活是簡單的、沒有任何煩惱與羈絆的。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詩人認為這是自由閑散人的生活,“關心糧食和蔬菜”這是平凡人的生活。這些就是詩人所向往的田園牧歌式的幸福生活,他認為這是生命得以自我呈現和自我滿足的一種資源,生活雖然儉樸,但生命居于其中卻能盡享自由和快樂。詩人對于世俗生活的理解仍然那么的理想化、浪漫化、主觀化。但詩人沒有真正的將自己與塵世的世界滲透到一起,他想象的那種平淡生活終究是不可能實現的。這也預示著詩人今后命運的悲劇。

(二)第二節

1、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當詩人擁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時,他迫不及待地想把這種感受告訴每一個親人,他甚至要將幸福送給每一個與他不相關的人。詩人的幸福就是可以去過平淡的簡單的世俗生活。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視角發生了變化,推己及人到了他的親人們,希望把自己獲得的幸福告訴每一個親人,他要讓親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快樂,也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幸福奉獻給親友,讓他們能和自己一樣幸福愉快地活著。詩的情緒漸漸遠離自己,走出了自我,這充分地表達了詩人對親人的關愛之情。

2、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那幸福”如“閃電”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來以及詩人對幸福的強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這種幸福會轉瞬即逝,是那樣的虛無縹緲。

3、小結

第二節中詩人的幸福溢滿心胸,無法獨享。“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要把幸福告訴“每一個人”,這又是一種幸福,是別人的幸福。第一節和第二節的情緒形成了比照,詩人不僅希望自己擁有幸福,而且希望親人能夠分享,這充分地表達了詩人的內心洋溢著對親人的關愛之情。而文中前兩節中提到了三次“從明天起”。“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意味著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的海子,并不擁有這種幸福。他所希冀的幸福,只能寄托在明天,寄托在一種美好的想象中。

(三)第三節

1、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

其實就是對那日常司空見慣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審視,重新感受,重新發現。同時,我們知道,山川河流都有屬于自己的名字,但是詩人為什么要再次為它們命名?詩人一直都在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理想的世界,也就是他主觀的唯心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他擁有為一切物質重新命名的權利。這也許與老子的“名可名,非常名”有異曲同工之妙。

2、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愿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終成眷屬,愿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詩人的幸福感受因過于強烈而溢出,他用真誠的祝愿、世俗而實在的祝愿為陌生人祈福。關愛萬物生命是詩歌的存在價值,此詩的抒情主體以一種“超越自我”的姿態關懷人類,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

3、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只愿”暗示了前邊的一切,原來都是詩人在為別人祈禱,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擁抱世俗,而是堅守自我的空間和姿態,只愿獨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對塵世,靜看花開花落。

4、小結

第三節,世界的幸福。詩人的感情再次升華,詩人完全擺脫了自戀的情感抒發,敘述對象不再限制,擴展到了每條河流、山川,也就是大自然和陌生人。情感的力度大大增加,詩呈對象也發生了變化,前面兩節都是偏重于“自我”感受,而到了第三節詩的意旨表達超越了“自我傾訴”,詩人以一種“超越自我”的姿態關懷人類。他將自己獲得的幸福傳播與他人、他物,意在說明他要讓每一個世間漂泊的靈魂都關注幸福、理解幸福,體驗到獲得幸福時的人類大善大美的至境,還在于他希望整個世界和人間都成為幸福的家園。悲天憫人的“人類情懷”使得整首詩突破了通常抒情詩的情感表達,使全詩進入了新的境界。

朱光潛說過:“每首詩都自成一種境界。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在心領神會一首好詩時,都必有一幅畫或是一幕戲景,很新鮮生動地突現于眼前,使他神魂為之勾攝,若驚若喜,霎時無暇旁顧,仿佛這小天地中有了孤立自足之樂,此外偌大的宇宙,以及個人生活中一切憎愛悲喜,都像在這霎時煙消云散了。”由此可知詩人的內心洋溢著對世界和人間的博愛之情。

三.總結

人的生命總是要消失的,而藝術的生命卻因才華的閃光而得到延續。死或者對海子來說是一種解脫,一種幸福的歸屬。海子獻身詩歌事業是以犧牲塵世生活為代價的。他是一個太純粹的詩人,以至于失掉了對世俗生活應有的最基本的適應和享受。他的性靈太過純潔,精神太過自由,以至于對物質的世界無所適從。這首詩表達的“在塵世獲得幸福”的憧憬,反映的是海子面臨的生命中兩難的心境。海子對塵世幸福的肯定,表現了對生活的熱愛,對人類美好的祝福,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美好的情感,那份圣潔的愛。

只可惜他早早地離開了我們,至今已整整24年了,在離海不遠的地方不幸逝世,永遠地“面朝大海”了。大海是安魂鄉。海子,海的兒子。今天我們重讀他的詩歌,可以說是對他的最好的紀念。“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一種理想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它凝聚了海子對塵世的最后一絲眷顧。

參考文獻:

[1]悠哉著.海子詩歌研究[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2]西川編.海子詩全集[M].作家出版社,2009年.

[3]趙暉著.海子,一個“80年代”文學鏡像的生成.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友情鏈接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一级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69网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a视频在线 | 午夜视频精品视在线播放 | 最新69国产精品视频 | 中文有码国产精品欧美激情 | 又大又黄又爽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