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移植術論文8篇

時間:2022-06-01 09:48:21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腎移植術論文,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腎移植術論文

篇1

(一)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個體性與整體性

個人藝術檔案作為群眾文化藝術檔案歸檔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類,其是各門類藝術家們一生辛勤勞作的結果,但由于各門類藝術家在思想、閱歷、審美、修養及才能等方面都存在著各異性,這就導致他們的作品從思想和風格上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通過對個個藝術檔案的建立,可以對藝術家們的發展道路和藝術創作及表演成就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記錄,這部分檔案具有較高的價值。

(二)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形象性和多樣性

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可以有效的對社會現象和人們心理、生活需求進行反映,就這需要在活動中利用不同的藝術形式來對藝術形象進行塑造。而群眾藝術檔案是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歷史和成果進行真實的記當,所以在對檔案進行收集整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的用到一些實物和照片等,而這些實物和照片則都具有生動形象的特性。

(三)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成套性和整體性

群眾文化活動是由廣大人民群眾利用自身的智慧共同完成的,是依靠集體來進行的,其與藝術創造不同,藝術創造性是個人或是部分人完成的,而群眾文化活動強調集體性,這就使其活動中所形成的材料具有性成套性和群體性,所以在對檔案進行歸結整理時,需要注重這個特點,從而確保藝術活動檔案記當的完整性和統一性。

二、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的自身價值

(一)藝術檔案具有很高的保存價值

群眾藝術檔案是文化藝術傳承的重要載體,它相對于其他檔案來說,表現形式更加多樣,主要是通過文字、圖表、聲像、實物以及文學美術作品等方式進行記載。從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藝術檔案是文化藝術活動的真實記錄,記載了藝術團體和藝術工作者藝術風格形成、發展的全貌及非凡的藝術成就,是廣大藝術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的豐碩果實,具有無法估量的保存價值。此外,群眾文化藝術檔案真實地記錄了群眾藝術的發展過程,這對于讓后人了解和繼承群眾文化藝術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二)藝術檔案具有廣泛的使用價值

藝術檔案既來源于文化藝術活動又服務于文化藝術活動。藝術檔案可以反復地、多方面多層次地被利用。它既能夠為文化藝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服務,又能夠為社會公眾和個人的文化宣傳、交流活動提供服務。藝術檔案不僅可以作為藝術管理工作的重要參考資料,還可以作為藝術生產活動的重要憑據,更可以作為藝術研究、藝術教育的重要參考資料。

(三)藝術檔案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歷史價值

藝術檔案作為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源,是文化創新的推動力量。它的現實價值不僅表現在促進精品生產和藝術創新上,而且還有助于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以及公共文化建設。

(四)藝術檔案具有不可忽視的潛在價值

藝術檔案的潛在價值是指檔案尚未開發利用時存在的一種價值,同時也是指檔案材料歸檔分析確認的價值。這種價值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指藝術檔案的價值是其自身所固有的、客觀存在的,但人們短時期還沒有將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而這種潛在的價值又是被大多數人所關注的。二是指藝術檔案的價值只有通過開發利用才能實現,即把靜態的檔案資源變成動態的信息源。只有充分地挖掘藝術檔案的價值,真正把藝術檔案潛在的價值轉化成具有現實意義的社會信息資源,才能更好地發揮文化藝術檔案的作用。

三、結束語

篇2

一、臨床資料:我科自1999年7月-2000年12月,因腎移植術后發生肺部感染而入院的病人約25例,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20歲。其中男性18人,女性2人。體溫波動在38.5℃-40.2℃。原發病均為慢腎衰。腎移植術后到發病時間最長4年,最短2個月。術后感染初期移植腎功能均正常。

二、護理:1、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腎移植后,患者本身已經花一大筆經濟費用,再加上發熱后繼續花費,心理上感到難以忍受,發熱后體溫下降緩慢,持續高熱,容易產生煩燥,情緒不穩定等情況,應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多巡視病情,多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心理,認真聽取,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按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評估,制定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生命體征的觀察。每二小時測體溫一次,并記錄。患者發熱時多有寒戰,體溫超過38.5℃給于物理降溫。常給于冰塊置腋窩等處,必要時給于酒精擦拭或藥物降溫,如柴胡4ml肌注,降溫半小時后復測體溫,觀察有無呼吸急促,心律增快,血壓升高等,發現異常及時給于對癥處理。

3、協助醫師做好必要的輔助檢查,選擇有效抗生素。做好各項輔助檢查,如放射拍片、血常規、血培養、痰培養等。以觀察各方面的情況,根據血培養、痰培養和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按照醫屬嚴格執行時間治療,并觀察用藥后的療效。

4、補充營養和水分,準確記錄出入水量。高熱時,能量代謝加快,機體丟失大量的水分,再加上患者食欲欠佳,攝入量減少,應給于患者補充充足的水分,做可口的飲食,少量多餐,鼓勵患者由口攝入營養,多飲水,防止腎血流量灌注不足。若由口攝入不足,應改為靜脈補收,并準確記錄患者的出入水量,保證機體生理需要量,觀察尿量,根據尿量而決定入水量。

5、做好皮膚護理及口腔護理。患者高熱后,易大量出汗,應及時給于患者更換干凈被褥,內衣褲,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凍,保持床鋪整潔、干燥。定時翻身,按摩多壓部位。防止脫水,口唇干裂,應給于涂石臘油,做好口腔護理,每日三次,飯后用呋喃西林液和5%蘇打液漱口,觀察口腔粘膜。

篇3

臨床資料:我院1998.1—2001.3共做同種異體腎移植術269例,其中男151例,女118例,年齡最大者69,最小者17,年齡25-45歲者占總數75%以上,其中術中開放循環后出現超急排斥2例,即刻摘出移植腎,1例患者半年后行二次同種異體腎移植術獲得成功。另1例超急排斥患者取出移植腎后透析達一年半后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急性排斥10例,經抗排斥反應藥物調整,除1例于術后20天腎功能喪失摘出移植腎外,移植腎均存活,功能恢復正常,另一例患者術后5個月因環孢素藥物致肝功能損害調整免疫制劑過程中導致排斥,移植腎喪失功能,尿褐色血尿,摘出移植腎透析四個月后,并發腦溢血(猝死)死亡。1例移植腎后各項檢查指標正常出院,2個月后因發生慢性排斥反應,住院后雖經各項指標調整,均無法改善腎功能,于入院后一個月摘出移植腎,行血液透析。上述總計摘出失活的移植腎5例,成功率占98%,出院后隨診,其精神及食欲明顯改善,有的恢復正常,有的術后3或6個月返回工作崗位,可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術前準備:一、精神及心理護理:尿毒癥病人由于病程長,思想包袱重,生活質量低,影響個人的工作學習和前途,思想壓力大,對治好疾病有迫切的要求。因此,做好精神及心理護理,對治療疾病有重要作用。我院的病人來自全國各地,生活習慣和語言各有不同,為使病人更好的配合手術,護理人員要主動、熱情地向他們介紹病房環境、住院規則和如何適應病房生活,耐心解答病人及家屬提出的問題,盡量給予照顧,減少他們的顧慮和陌生感。術前將手術情況和手術的配合,尤其是對術后保持的意義交待清楚,可以減輕病人對手術的恐懼,提高信心。

二、病人來自行業不同,文化水平差異也大,所以認識問題也不同,對于責任護士來講,摸清他們的思想脈搏,因人而異的做思想工作。例如有的病人家境非常貧寒,但對于生存的渴望又非常強烈,我們醫護人員獻計獻策,幫助其動用社會力量籌款,或指點投親靠友援助其達目的,或有配型不成功而情緒低下者,我們均給予撫慰,向病人解釋配型的重要性,鼓勵病人耐心等待腎源,給病人多次配型機會,最終達到目的。

三、對患者加強術前指導:移植后患者需要較長時間臥床休息,為了防止術后便秘,術前要指導患者臥床排便,指導病人術前免疫制劑應用,做到服藥準時準量,對于術前晚病人為防止恐懼影響睡眠,給安定口服或肌肉注射安定,以保證充分休息。

術后護理: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術后一周在監護室行特別護理,在監護室定時密切觀測生命體征變化,檢查手術區傷口滲血狀況,使病人有安全感,病人術后在短期內要嚴密隔離,家屬不允許探視,病人有時會產生孤獨感,此時要給病人耐心細致的生活護理外,并及時與病人溝通,使病人心理上得到安慰,感覺親人就在身邊,鼓勵病人在床上早翻身、早活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責任護士對個案患者的心理護理:腎移植術后最敏感的指標就是尿量多少,有些病人術后暫時無尿或尿少,他們往往情緒悲觀,血壓升高,睡眠不好,這就需要醫護人員對其針對性治療外,須做好解釋工作,讓病人知道一般術后無尿或少尿是暫時的,以前做這種手術時有發生,并不一定影響腎移植的效果,以消除病人思想顧慮,使病人配合治療,穩定情緒,樹立信心,能按時入睡,才有利于康復。

三、排斥反應的護理:移植腎術后的病人非常關注遠期療效,我們根據生理特點,告訴病人,人體對于異體的器官和組織都有非常強烈的排斥功能,對于腎臟也是如此,所以排斥反應是不可避免的。典型臨床表現為:發熱、移植區脹疼、惡心、嘔吐、尿少、體重增加、血壓升高、化驗尿出現蛋白、玫瑰花結形成率升高等,我們進行移植前后即刻用藥物壓制和消除這種排斥及定時沖擊治療,遵照醫囑長期服藥,可取得滿意療效。

四、抗感染的護理:移植術后患者由于全身營養差,有引流管,加上長期應用免疫制劑及大量抗生素,使機體抵抗力降低,腸道菌群失調,故極易發生感染、口腔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切口愈合慢等,術后護理我們采取以下措施:1、術后第2日患者取半臥位,便于腹腔引流液及時排出體外,減少感染機會,并鼓勵做深呼吸及四肢伸屈運動;2、堅持無菌操作和房間消毒隔離制度,做好口腔護理是減少和避免感染機會的一項措施,術前到口腔科潔齒后即用1‰呋喃西林口服液漱口,每日4次。當術后用大量免疫制劑患者發生口腔潰瘍時用碘甘油涂擦局部,每日3次,并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篇4

(一)韻律美

舞蹈通常都是具有很強的韻律性,在進行表演的時候,通過肢體的表情、造型、舞姿手勢等,配合良好的韻律,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欣賞舞蹈的時候,能夠從舞蹈的節奏感、協調性中體會舞蹈的韻律美,并且在和表演者進行心靈的交流的時候,能夠增強生活的美好愿望,從而美化生活。韻律美主要是體現在舞蹈的氣息和聲韻進行了融合,通過舞蹈動作進行感情的依托,從而體現情感的強弱快慢、輕重緩急。韻律美貫穿在舞蹈整個過程中,對于人們的審美提高意義非凡。

(二)造型美

舞蹈具有很強的造型美。舞蹈主要是通過空間和時間的和諧統一來表現舞蹈的形勢。在本質上舞蹈通過優美的造型能夠展現良好的造型美。例如在《珊瑚舞》《千手觀音》的表演中,主要是由舞蹈者精美的造型展示舞蹈的形式。舞蹈通過美好的音樂和良好的肢體動作,能夠展現音樂和動作的融合,從而將舞蹈良好的表演題材進行融合,展示出對生活的良好的愿望。舞蹈的造型美體現和諧美、對稱美、簡約美,能夠幫助觀眾進行造型美的價值提升。

二、舞蹈藝術形式審美價值

(一)舞蹈是審美價值主體

在舞蹈表演過程中,表演者和觀眾都是審美價值的主體,通過主體價值標準,來衡量舞蹈形式的好壞。舞蹈的這兩種主體形式造成了舞蹈在表演過程中應該具有很強的對應性,能夠讓觀眾和表演者在心靈感悟方面達到統一。審美價值主體之間的思想認同、氣氛渲染和情感交流,都是審美價值的進行方向。每一種藝術價值的評價標準都是審美價值的大小,所以要加強舞蹈藝術之間的審美行為,有行為的需求者和發生者。

(二)舞蹈是審美價值客體

舞蹈審美價值在主體和客體之間互相對應,在舞蹈審美價值客體中,主要是舞蹈藝術中原創出來的能夠被觀眾接受的對象,這種主體和客體對應的關系,能夠實現舞蹈本質上的情感交流,幫助觀眾進行情感的交流。在審美價值體系中,客體的中介特征會受到審美主體的影響,通過一種形式傳遞為另一種形式,能夠加強大眾對舞蹈的認同和理解。審美主要是包括潛能性、內涵性和現實性,觀眾在進行欣賞的時候,就能夠通過舞蹈形式的觀看,掌握直觀的體態符號,直接影響審美價值的體現。舞蹈的審美形勢推動了精神文明和藝術形式的發展,舞蹈的編排者考慮表演者和觀眾雙重作用,能夠創造出更加貼近生活的審美價值。

三、總結

篇5

一、臨床資料

1997年8月至今我院共行尸腎移植263例,選擇性應用OKT384例,其中預防性用藥35例,治療性用藥49例。預防性用藥3—5日,治療性用藥5—7日。

二、應用方法及副反應

生理鹽水100ml+OKT35mg+DXM5mg靜脈滴入或生理鹽水50ml+OKT35mg+DXM5mg微量泵泵入,時間為30分鐘到2小時之間。主要的副反應為寒戰、高熱、惡心、嘔吐、腹瀉,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和急性肺水腫。實驗室檢查一過性SGPT升高,粒細胞減少等。

三、觀察指標

1、臨床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血壓、呼吸、皮膚、尿量、惡心、嘔吐、大便的次數和性質,以及移植腎臟的大小與硬度情況。

2、化驗及生化指標檢查:血、尿、便常規,電解質及腎臟功能指標,每日檢查一次;肝功能檢查每周三次。

3、免疫指標的監測:每周監測玫瑰花結三次。必要時測定CD3、CD4和CD8值。

4、感染方面的監測:定期做各種排泄物如痰、尿、便涂片和培養。

四、結果

84例患者兩組用藥經過對癥處理和細致的護理均痊愈出院,無一例出現并發癥。

五、討論

OKT3為抗人T淋巴細胞T3抗原的單克隆抗體,與人類T細胞CD3抗原識別構造特異性反應,并通過CD3復合物作信號傳遞,阻斷T細胞功能,從而阻斷細胞介導的細胞毒作用。同時,OKT3作為異體蛋白進入人體,釋放出多種細胞因子作為內熱源致熱源刺激機體,產生發熱,毛細血管擴張,血漿外滲等病理反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給予恰當的治療與護理,提高移植腎成功率,可取得滿意的療效。護理措施如下:

1、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

設專人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體溫、脈搏、心率、血壓、呼吸、皮膚、尿量、大便次數及性質,嘔吐物的顏色、量并認真做好特護記錄。體溫超過39℃給予物理降溫,冰塊置頭部、腋窩處,并經常觀察皮膚的顏色有無皮疹及血運情況,必要時給予冬眠合劑或地塞米松10mg靜脈推注。腹瀉嚴重者注意補充電解質及防止脫水,注意肛周的護理,局部可涂氧化鋅軟膏。

2、肺水腫、呼吸困難的護理

肺水腫是嚴重的并發癥,應給予高流量、30%酒精濕化3—5升/分,病人取端坐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定時翻身叩背作肺部體療,防止肺部感染。若尿量少于1000ML/日或體重超過干體重2KG以上者,應及時給予利尿藥物,適當脫水。維持液體出入平衡。

3、加強飲食護理

患者高熱、胃腸消化功能差,分解代謝卻加快,況且有腹瀉,應鼓勵患者進流質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和水分、碳水化合物。如新鮮蔬菜、水果、雞蛋、瘦肉及魚類等。

4、預防感染

腎移植術后由于常規服用免疫抑制劑,加之應用OKT3該藥物對所有成熟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機體抵抗外界致病的能力進一步減低,極易引起各種感染。因此,應做好各種常規消毒、隔離措施,定期做有關微生物學方面的檢查,及時發現各種感染情況及時進行治療。

篇6

一、臨床資料:我科自1999年7月-2000年12月,因腎移植術后發生肺部感染而入院的病人約25例,年齡最大的49歲,最小的20歲。其中男性18人,女性2人。體溫波動在38.5℃-40.2℃。原發病均為慢腎衰。腎移植術后到發病時間最長4年,最短2個月。術后感染初期移植腎功能均正常。

二、護理:1、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腎移植后,患者本身已經花一大筆經濟費用,再加上發熱后繼續花費,心理上感到難以忍受,發熱后體溫下降緩慢,持續高熱,容易產生煩燥,情緒不穩定等情況,應給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多巡視病情,多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鼓勵患者傾訴自己的心理,認真聽取,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制定有效的護理計劃,按護理程序對病人進行評估,制定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生命體征的觀察。每二小時測體溫一次,并記錄。患者發熱時多有寒戰,體溫超過38.5℃給于物理降溫。常給于冰塊置腋窩等處,必要時給于酒精擦拭或藥物降溫,如柴胡4ml肌注,降溫半小時后復測體溫,觀察有無呼吸急促,心律增快,血壓升高等,發現異常及時給于對癥處理。

3、協助醫師做好必要的輔助檢查,選擇有效抗生素。做好各項輔助檢查,如放射拍片、血常規、血培養、痰培養等。以觀察各方面的情況,根據血培養、痰培養和藥敏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按照醫屬嚴格執行時間治療,并觀察用藥后的療效。

4、補充營養和水分,準確記錄出入水量。高熱時,能量代謝加快,機體丟失大量的水分,再加上患者食欲欠佳,攝入量減少,應給于患者補充充足的水分,做可口的飲食,少量多餐,鼓勵患者由口攝入營養,多飲水,防止腎血流量灌注不足。若由口攝入不足,應改為靜脈補收,并準確記錄患者的出入水量,保證機體生理需要量,觀察尿量,根據尿量而決定入水量。

5、做好皮膚護理及口腔護理。患者高熱后,易大量出汗,應及時給于患者更換干凈被褥,內衣褲,并注意保暖,防止受凍,保持床鋪整潔、干燥。定時翻身,按摩多壓部位。防止脫水,口唇干裂,應給于涂石臘油,做好口腔護理,每日三次,飯后用呋喃西林液和5%蘇打液漱口,觀察口腔粘膜。

篇7

一、寓教于樂,以美輔德

(一)充分利用音樂課堂教學滲透德育

歌曲教學是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歌曲是音樂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滲透力和最有影響的藝術。它們有的優美抒情,有的悠閑舒暢,有的深切感人,有的活潑向上,深深地震撼著孩子們的心靈,伴隨著他們健康成長。歌曲中不僅具有為兒童感知的音樂形象,而且歌詞也十分鮮明生動。因為歌詞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文學語言,是構成音樂形象的“物質”基礎。因此,使學生在文字的引導下,進入想象的空間,在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受到既生動又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欣賞教學中滲透德育

音樂欣賞是通過音樂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方法。在欣賞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結合思想教育的側重點在理解音樂作品的題材、題材、風格、形式的基礎上,使學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潛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藝術熏陶。在審美教育的同時又融入了德育教育。作為音樂老師在教學中應用音樂的特殊形式,生動、具體的形象給學生以正面教育,使學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響、心靈受到啟迪。

(三)在傳授音樂知識中滲透德育

在音樂課中,往往只重視在歌曲和欣賞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在傳授音樂知識中卻容易疏忽他的德育功能。事實上,不論教唱、欣賞和樂理都應該成為德育的理想途徑,融會貫通、全面滲透,這就需要教師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二、有效的開展班集體文藝活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觀

(一)要善于把握班文藝活動的教育傾向,引導感召學生的審美價值觀

1.文藝活動要保持思想性和文藝性相統一。對文藝活動的選擇,應注意內容的思想性,要選擇健康、先進、鼓舞學生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這有利于學生樹立科學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同時要保持情感體驗和道德判斷相結合。藝術是以情動人,以美感人的情緒體驗,同時也是審美活動過程,是情感與思維交織的過程。作為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僅有理智,還要有邏輯思維,特別是要有正確的道德標準來衡量是非和善惡。學生在老師感染下會自覺接受藝術熏陶,樹立正確審美觀。

2、要善于在文藝活動中因勢利導,有效的塑造學生。

在學校教育中,音樂老師要善于在班集體文藝活動中,運用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形象對青少年進行陶冶,有效地塑造學生,起到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一,集體教育,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由于藝術的“不確定性”,音樂老師要在文藝活動中,加強學生個體和群體的交往、合作,讓學生學會“小我”融入“大我”,讓每個學生學會善于從他人角度看自己,從自己的角度看他人,每個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東西奉獻給集體或集體其他成員,在幫助別人同時也教育自己——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從而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二,挫折教育,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其他心理品質一樣,可通過鍛煉而獲得提高。在排練文藝活動中,音樂老師要有意的要求學生不怕失敗、敢于戰勝困難,注重引導學生自立自強,敢于承受挫折,使學生能夠具備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備堅強的意志。第三,美的教育,塑造學生完美人格。具有高尚的品德修養,豐富的科學知識,健康的體魄和高度的審美素質的完美人格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新人。音樂老師要善于讓學生在文藝活動中受到美的教育,使學生具備相對的完美人格,使他們更具有適應性,創造性,效率性。人格完美是美育的高級目標。

3.要善于在班集體文藝活動中,德美結合,讓學生體驗成功。班集體文藝活動是德美結合的教育,音樂老師要鼓勵學生有追求、有勇氣、有力量。通過參與班集體文藝活動明白道理,增強信心,把握方法,擁有快樂,獲得成功,學會走自己的路。首先,信賴的力量——創造學生良好的自信心。學生的信心來自音樂老師的細心呵護和加倍鼓勵。在文藝活動中音樂老師給予學生“老師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目標信賴,給予學生“哪怕你們一千次跌倒,老師相信你們能一千零一次的站起來”的情感信賴,給予學生“你們能超過其他班”的榜樣信賴,學生就會擁有一份自信心,主動要求自己自我強制。其次,開放意識——把時代的活水引進教室。隨著時代的發展了,班集體文藝活動必須順應時代潮流,班集體文藝活動應向同年級開放,應加強高低年級的聯系,這樣既增進班集體的聯系,又促進班集體活動質量的提高,同時班集體文藝活動還可向家長開放,既促進家長與學生的親情,也鍛煉學生的膽量。走向社會,向社會開放,能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參與競爭的意識,更重要的是在走向社會過程中,學會了展示自我,證實自我。第三,成功意識——營造學生良好的心境。樂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音樂老師要注重以高尚的藝術作品感染學生,使學生正確認識生活的意義,進而使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熱愛學習、熱愛自然、自信積極、樂觀向上。在他們完成任務中充分體驗和認識自己的能力,嘗試成功的喜悅,積累成功的經驗。現代的文藝活動,旨在“提高文化素養”、“培養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

三、培養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

(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需要通過聽覺來初步感受美,培養審美感知。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需依賴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樂音響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學會感知就是學會用審美的耳朵、審美的眼睛去發現、探索音樂作品的美。

(二)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造的源泉。音樂審美想象會給學生帶來審美享受,同時激發起他們的思維活動。學生每一次審美想象得過程,都是邁向更高層次音樂審美想象得一個階梯。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給與學生一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的審美想象力能夠得到很好的發揮。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

審美創造能力是人類創造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審美創造力是審美主體在審美實踐的過程中按照審美規律進行創造性審美活動的能力。音樂創造是音樂教學中極為重要的一項教學活動。教師應該將音樂創造教學滲透到欣賞、歌唱、器樂演奏、律動等教學活動中去,做到任何教學活動都體現出審美創造的原則。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評價能力

篇8

一、現代性的觀照

現代性觀照,是指散文詩人用現代意識去燭照歷史傳統和文化品格,用時代精神去發掘生活本真所蘊藏的精神特質。散文詩追求現代感,必須向現代性回歸或超越,融入主體意識和生命意識,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持續自我建構的潛力。子涵在散文詩中,始終以一種現代性的精神、氣質、態度、風格、語言滲透到創作中,在其創作觀念、作品表現的內容以及表現形式、風格和語言方面呈現現代性,通過這種現代性的燭照、審視、感悟、發掘,使其散文詩意蘊豐富而深刻,達到某種哲學境界。

散文詩的現代性,我以為,最主要的是體現人的內心的豐富性與復雜性。“一次沐浴,于思想之大海,穿越空間。/我的肉體被你的眼光剝盡,剩下瘦骨和心。/你說,那是銅的聲音,穿透兩顆心的聲音”(《星空》),這種“穿透”的力量,銘心刻骨,擲地有聲,把抒情主人公的生命意識、深沉而樸拙的人生感覺加以藝術地觀照,進而產生諸多意識的、心理的和感情的反應,從主體外化的“星空”中,傾聽或體悟心的自由與孤獨。“心,就這樣固執。/絕望的荒漠里,那光輝升起的時刻,一種精神點燃了燈盞。/永遠明亮”(《內流河》),從詩的瀲滟波光中,我們仿佛感覺到,內心的長長孤寂,以及尋找來的困惑與憂思,雖然我們都已習慣于“坎坷與饑餓,勞苦與頑強,樂觀與自適”。“一間屋子,關上窗,就是一個世界。/或如大海,包藏一顆心。/每天開合于海底,像蚌;浮起,漂流,編織光線和露珠,像一朵花。/喧囂無法進入,花蕊馨香”(《一間屋子》),曾經打開又被關上的窗子,斬斷了神的噩夢,這世界便屬于自己的了。隨著窗子的“關與開”,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神超脫的從容或一簾幽藍深邃的夢,注定還是要被困鎖的宿命。詩人把現代人欲擺不脫、欲罷不能的生存狀態,通過極為形象的關窗與開窗這兩個動作,予以心靈的洞見與觀照,在含義的多元化和審美的多角性中,摹寫現代生活,滲透現代意識,表達現代情感。

二、詩性的融入

詩性是散文詩的根本屬性。散文詩如果失去這個根本屬性,那就失去了它的本質特征和文體品格。散文詩必須還原詩性,還原抒情言志的性靈和情緒起伏的內在旋律,還原物象和意蘊高度融合的創造性表達,其最大特征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呈現。恰如子涵在《沿河而起的散文詩》一文中所言:“散文詩如果失去詩性元素,則真的既不如散文舒放自由,又不如詩凝練濃縮,成了二者的附庸。”因此,詩性的融入,在子涵的散文詩中,顯得格外珍貴。

少女和馬,是賀蘭山巖畫中的兩個形象。詩人設置一種渾茫的背景,選取“少女捧著一枝玫瑰走近馬”、“馬伸出馬尾撫摸少女的長發”等人與馬和諧相處的動人場面,把少女的輕盈和馬的雄渾的品格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馬在少女的眼里映著一輪太陽,少女在馬的眼里映出一輪月亮,浪漫的愛與詩性的美妙合無垠,人與物的相處,在詩性的空間里,組合成更高的藝術真實,賦予我們以動人的藝術魅力。“所有馬一旦揮舞起來,群山就像火焰,在它們的腳下熊熊燃燒。/而少女們就渴望那一刻的到來,渴望所有山巖紛紛傾倒,變成輝煌的地平線,變成寬闊的草原,變成火光沖天的夜晚”(《少女和馬》),似乎是超現實的,又不背離現實,而是在超現實色彩的想象里,閃爍著詩性的光彩。“四只迷惘的腳停留于意念,如火焰,使眼神充滿高貴的激情和堅貞不屈。隱逸的流星渴望一陣劇痛,伸出濕漉漉的手撫摸無限孤寂而干燥的陰影。/走進畫面的馬,傾斜的身子被淚光詛咒成鐵。油墨返回草木。不治之癥的筆爛醉如泥,無家可歸”(《春天的迷夢者》),在這里,用詩人這章散文詩中的話來形容其詩性美,當是恰當不過的了,這便是:“一行詩飄拂著優美的馬尾,踏過數萬人聚會的廣場。震破夢魘的咳嗽,持續為無數星光燦爛的詩人”。子涵就是這樣,對語言的詩性操作,使他的散文詩,在滲透著深遠感的詞語序列中,呈遞出集束而濃縮的審美信息和富有詩意的東西。

三、陌生化的招引

“陌生化”是20世紀初俄國形式主義文學批評流派提出的,其代表人物是什克洛夫斯基,他的《作為技巧的藝術》一文認為,“陌生化”在藝術創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破壞習慣性的或“自動的”感覺的手段,是將事物“陌生化”,用一種新的、出乎意料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能力,通過把形式與內容變得令人陌生的手段,增大理解的難度和感知的長度,從而延長人的審美體驗。喻子涵先生就是一位能夠巧用“陌生化”理論促進其散文詩創作的作家,他在創作題材和表現方法上,往往使其作品出奇制勝,給讀者以新鮮感、奇異感和陌生感,呈現異端的美。

從散文詩選材上看,他寫南長城、喀斯特之詩、墻頭之忘憂草、人體模具上的一只小鳥、柏格理牧師、孤島、菩提樹、子夜的蓮花、雪原之燈……攝取的都是被人們忽略或感到陌生的東西;從散文詩語言上看,子涵的字里行間充斥的是邊墻、營盤、石城、履歷、魔笛、露點、日影等語詞,并非讀者的接受視野里存在的借以理解的規約性代碼,而往往突破題材與語言的習慣勢力,通過語言節奏的安排,語法規則的偏離,語詞多義性的追求,意象的切分與重組,讓我們心里充滿驚羨與新奇。子涵之能事,就在于他的散文詩創作,一點也不蹈常襲故,一點兒也不因循守舊,抱殘守缺,就在于他的散文詩創作,敢于另辟蹊徑,敢于打破常規,敢于開風氣之先,想人之不能想,道人之不能道,寫人之不能寫,即如古人所說的不落言荃、不涉理路、不關文字,偏離和顛覆普通語言的規則,為讀者展示一個審美的世界或本真的世界。“一條人文的巨蟒,穿越時空,讓我夢繞魂牽、緊追不舍。/無數晃動的鱗殼,像沾滿火焰和硝煙的臉龐,像流布血污和汗水的臉龐,像祭旗時那五顏六色的跳神者的神秘面具”(《邊墻:石頭流動的長河》),讀到這樣的文字,難道你不感到它的題材、形式和語言耳目一新而成為一種現象學的還原么?這種“反常化”手法的運用,把生活中熟悉的變得陌生,創造了新的散文詩寫作路徑。“憑依炮臺,朝圣的眼光沉入另一種夢境……一只風干而有力的斷掌,一枚張著巨嘴發出吼叫的骷髏;/一個浸染月光而盛滿清水的銅色陶罐;/一把未銹的小腰刀和幾件雕琢精美的微光四射的銀器;/泥土中花瓣的粉塵和旱煙的碎末,以及幾縷淡黃的神圣的胡須或;/一根等待吹奏的竹笛,幾枚銅錢――剛發下的軍餉;/――它們在創造生命的永恒”(《營盤:歷史遺棄的圣跡》),如此“奇特化”的技法與視通萬里、思接千載的想象力,讓我們真正體驗到歷史與人生的終極價值,陌生化的招引,超越傳統的向度,使人獲得意想不到的藝術功效。著名詩評家徐成淼評析喻子涵“啄破人們習以為常的原型語義”,當代著名散文詩作家耿林莽先生也指出,對于子涵的新型散文詩,有些習慣于華麗辭藻、直面抒情風格的讀者,會感到陌生,或難以進入。子涵也在其散文詩《記住這感覺》中說:“破壞就是重建,是一種拯救生命之意義的勞動。這種回歸本源的勞動,使我們丟棄這張樹葉,掀翻承載著我們但遭到我們反對的一切冥頑而堅固的東西”。為此詩人總是《在途中》,“讓腳步融入一切陌生的領域”。

四、本真的回歸

接近或回歸生命的本真,是喻子涵散文詩引人入勝的奧秘之一。這使我想起了海德格爾的“在”和“本真言說”。詩人是生命的“在”(本真)的看護者,是諸神缺席的精神困境中價值空虛的填補者,也是通過“詩意的途徑”接近本真的實踐者。真正的詩人,都是在“進入黃昏將達夜半的”世界里,體驗著貧乏時代的本真力量,進而顯現靈魂深處被遮蔽的“存在”。從萬物中體現宇宙的本真,詩人對本真的追求,與他對善與美的追求相一致。子涵曾經說過:“站在黑夜里思考人生,我的靈魂便上升為天空超越一切物欲,當黑夜關閉涌動而浮躁的現實,真善美與假惡丑便在黑夜里溶化分解,最終讓靈魂與幻想提取出人類急需的美好物質來。”這實際上就是回歸生命本真的美好狀態。

為此,詩人總是謙卑地傾聽星辰、山月、高原、村莊、泥土、蟬翼和藍色天空;總是在黃昏降臨時分,甚至是在歷經黑夜的家園中,朝圣暮色里的圖景,展現冥想者的寓言,或者在驚虹之亂、守潭之悟、對月之淚中,與那些逃離的靈魂奇遇,然后傾聽“本真”的言說;總是體味著靈魂的痛苦并敢于進入深淵冒險,雕刻而孤獨的形象。“凌波遙想星辰,恢復水面完美的記憶。那寧靜的深淵,無邊屋宇中一個閃光的臉龐,執掌一個恒久的夏季,使黑色的花朵于無可逃脫的罪惡里獲得永恒的新生”(《子夜的蓮花》),詩人以詩的語言,作黑暗中的吶喊,在一片蒙昧的陰影里,瘋狂地追尋“自己的光亮”,憑借著對生命本真(“在”)的信念和追求,試圖去作靈魂的救贖。

五、小我的超越

散文詩雖然表現個體經驗,表達個體情感,但卻不能停留在抒寫一己之悲歡即“小我”的層面。惠特曼曾在他的《草葉集》中介紹他自己是:“一個美國人,一個粗漢,一個宇宙。”如果說,一個美國人和一個粗漢是“小我”的話,那么,“一個宇宙”即詩人在他的散文詩篇中創造出的獨特、豐富、深邃、神奇的精神宇宙,我個人認為,它就是“大我”。從“小我”到“大我”的超越,要求詩人具有內心的修養、靈魂的充盈、精神的豐富和思想感情的真摯。

回到喻子涵的散文詩,他的詩里行間總是承載著思想、情感和意緒而被賦予藝術的生命力,以小見大,憑著主體的感性與悟性去接近時代與生活的脈動,去發掘社會與歷史的礦藏,去傳達自然與人生的情韻。面對中國河山,無論是昆侖的挺立、洛水的奔流、大別山的巍峨磅礴、還是黃山念想、本色烏江,抑或是普陀的幻象,以及泰山之上靈魂的勃舉,詩人都能在充沛的激情與逼人的氣勢中,觀照主體的深刻與藝術的魄力。站在地球之巔、高原之頂,詩人仿佛就是那一輪孤獨的“太陽”,“天國的光輝普照我的靈魂之舟”(《門》)、“堅毅地匍匐,在一片黃昏的火石地上每前進一步,我的心就叩近一步太陽”(《太陽》)、“太陽注定永遠孤獨,因為它的血液之火始終不滅”(《燃燒的日影》)、“激情在燃燒,一個個清脆地爆裂”(《火》)……無須我多饒舌,讀者自能從其中讀出“大氣”,讀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融的精神宇宙,讀出像耿林莽先生評說的“獨自與天地往還”的藝術氣概,讀出如徐成淼所言的“對生命與整個宇宙之間神秘聯系”的人格力量。

六、神性的激活

神性寫作,構成喻子涵散文詩創作的重要方面。神悟,作為一種稟賦,在詩人的吐屬中閃耀著神的光彩。這種神悟體驗運用到散文詩創作中,可以啟動神思,激活靈感,打通思路,揮灑成篇。僅從子涵的散文詩題目來看,就有很多明確標舉“神”字的華章,如《神的故鄉》、《人與神的夜晚》、《當我踩在神的肩上》、《在上帝的世界里》、《上帝之約》、《儺》等,它們在還原、追問、狂歡、探導、幻想等神性寫作模式下,建構著石頭的聲音。甚至于連喀斯特地貌特征也賦予成神的模樣,石頭本身就是一尊尊大神,富有豐富的靈性。

推薦范文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亚洲中文另类婷婷久久 | 玖玖爱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无限国产资源好片 | 亚洲AV网址在线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