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愛發表,線上期刊服務咨詢

中醫英語教學8篇

時間:2022-10-03 03:28:47

緒論:在尋找寫作靈感嗎?愛發表網為您精選了8篇中醫英語教學,愿這些內容能夠啟迪您的思維,激發您的創作熱情,歡迎您的閱讀與分享!

中醫英語教學

篇1

[關鍵詞]西醫院校;英語專業;中醫英語教學

隨著《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等中醫藥政策文件的,我國中醫藥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走出去”正迎來最好發展時期?!吨嗅t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06-2030)》明確指出,要積極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擴大中醫藥國際貿易。在“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既精通英語又熟悉中醫藥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對加快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1以中醫技術體驗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西醫院校英語專業學生接觸中醫的機會不多,對中醫認識不足。學生只有一個學期共幾十個課時使用中文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沒有見習課。由于課時少,課堂上教師不能對中醫知識進行深入講解,學生反映學習難度較大,學習熱情不高,有的學生甚至因為自己是英語專業的學生而不重視中醫知識學習,這些都影響了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和積極性。建議在開課初期,先讓學生參加中醫體驗課,由專業的中醫師、中藥師向學生展示具有中醫特色的各項技術,如針灸、推拿、按摩、拔罐等,指導學生參觀中藥房,觀摩中藥炮制、煎煮過程等。對于某些操作簡單但起效快的中醫技術,甚至可以讓學生親自感受。如學生在觀摩針灸的過程中,可以參觀針灸人體模型、針灸掛圖上的經絡走向和各經絡上相應的穴位,認識不同規格的針灸針和艾條、艾絨、艾柱等,參觀醫生如何診病、辨證、處方、取穴、施針,觀察患者施術過程中的反應,了解隔姜灸、隔鹽灸,了解針灸治療后醫生的醫囑。學生還可以親自感受按摩、推拿等中醫醫技。通過近距離學習,讓學生初步領略中醫魅力,增強他們對中醫的興趣,提高文化自信,為學好中醫知識樹立信心。因為學生親身感受了中醫醫技,直觀了解了中醫醫技,這為之后的中醫英語翻譯和中醫藥國際交流打下了情感基礎。

2使用內容依托式教學法(CBI)全英講授中醫理論知識

目前,中醫英語教學大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流程多是詞匯學習、語法學習、閱讀中醫英文文章、翻譯文章練習。教學形式較單一,課堂氣氛欠活躍,學生容易產生學習疲乏感,繼而對所學知識逐漸失去興趣,影響知識的輸入。建議使用CBI全英講授中醫藥理論知識。CBI于20世紀80年代首先被提出,1994年首次在我國出現[1-2]。CBI是將學科學習與語言學習相融合,以學科知識為核心,教學內容圍繞一定的主題或者基于某一學科內容[3-4]。STEPHEN等[5]認為CBI可提高教學效率,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帶來教育理念的變革。狄玲等[6]、XUE等[7]認為CBI使學生有機會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既能學到學科知識,又能提高語言水平,使學生學會研習的方法,增強學生學習動力,改善學生學習焦慮感,提升學生創造能力,培養學生質疑能力。楊丹元[8]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多數學生認同采用CBI所獲得的學習效果,并認為CBI滿足了其專業研究與語言學習融合、基礎英語技能和專業知識結合的需求。教師在教學中一旦側重學習與訓練專業環境中的英語運用,可以增強學生英語+專業的合力作用。范淑娟等[9]研究發現,大多數學生肯定了CBI課程中教師的促進作用,并能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學生參與CBI課程的積極性更高,學習興趣更濃,主題知識的探討促進了師生間信息雙向或多向流動,課堂生態兩大主體在動態循環中相互促進。研究發現,CBI課程的開放性與流動性使課堂不再是唯一的知識獲取場所,教師不再是唯一的知識信息來源,師生之間信息流動雙向性推動教師持續學習,促進了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使教與學達到平衡,為構建積極向上的課堂學習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9]。在中醫英語教學中可將中醫學與英語有機融合,以中醫理論知識為核心,圍繞每一章節(如:中藥煎煮、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使用英語進行講授。學生在學習時會把注意力放在整合詞匯、語法的語言輸入上。學生在知識輸入過程中以句子的形式學習了詞匯、語法和常用句型,獲得的知識不是獨立出現的,而是經過組合后出現的,能夠潛移默化地獲得使用英語獲取專業知識的能力、提高專業英語聽力水平。如講授中藥煎煮時,內容不僅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中藥、方劑、各種煎煮方法的英語詞匯等,還包括了使用固定句型、短語陳述整個煎煮過程、煎煮注意事項、特殊煎煮方法、服藥時注意事項等。講授陰陽學說時,不僅涉及陰陽的含義、分類,還包括陰陽學說的內容、各內容的具體內涵和各內容之間的相互關系,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學會使用英語來逐漸建立中醫知識框架,使用英語輸出中醫知識中的邏輯關系,構建中醫思維。中醫藥人才培養的關鍵是培育學生形成中醫思維。在沉浸式教學中,學生逐漸學習使用英語思考中醫、使用英語交流中醫,運用英語學習中醫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學生能及時獲得學習成就感,增強了學習動力。

3使用體驗式教學鼓勵學生用英語介紹中醫藥

目前,學生的中醫英語學習主要偏重于讀和寫,對聽和說的訓練不多。大部分學生反映,將一份中醫文章翻譯成英文時,往往只是把詞匯和語法進行生硬組合,以英語為母語者在看翻譯稿會覺得不知所云。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讀寫、輕聽說,學生缺乏中醫英語語感。建議在整個中醫英語教學的最后階段,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來強化學生聽、說能力,鍛煉學生的中醫英語輸出能力。體驗式教學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嘗試、勇于實踐,促進同學間合作學習,擴充知識面,體驗語言帶來的樂趣和使用語言的成就感,可提高學生理論學習、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學習信心,培養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20世紀90年代,我國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2]。王林等[2]、王林艷[10]認為,體驗式教學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變成學生自我體驗、發現、總結的學習過程,使課堂氣氛更加輕松活躍,減少了學生的焦慮情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極大提高,學習態度和方式發生了改變,學生尤其在語言運用和交際能力方面有了顯著進步,培養了積極的情感態度,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曾婧[11]認為,學生在具體場景的學習中能夠完成對知識的初步接觸和認識,繼而完成對知識的熟練掌握和應用,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發展規律,使學生不但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識基礎,而且能提高學生的情商,讓學生成長為素質全面的人才。在開展體驗式教學前1周,告訴學生體驗式教學的目的及課堂操作流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組3~4人,自選主題,確定要介紹的中醫知識,然后通過查找資料,制作幻燈片,撰寫講稿等對中醫知識進行先期學習。課堂上,每個小組選派1名代表上臺用英語向全班師生介紹中醫,限時10~15min。代表發言結束后,組員可補充。小組展示結束后,由授課教師和班級同學針對介紹的內容發起提問,小組成員進行回答。整個問答環節同樣只能使用英語進行。課堂上學生表現非常活躍。各小組使用英語介紹了中醫知識,如明代醫家李時珍、中醫代表著作《本草綱目》、中醫切診、中醫針刺、中醫艾灸、中醫養生、中醫手診、中醫雷火灸、中醫食療、中醫足療穴位等,有的小組不只停留在單純幻燈片展示階段,還與全班學生進行積極互動,介紹如何進行切脈等。通過學生課堂展示,可以知道學生在課外進行了大量的新知識學習,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以團隊為單位進行學習的熱情。學生反映這樣的學習方式新穎、趣味性強,能提高學習獲得感和團隊協作的快樂感。學生雖然在前期需要輸入的中醫英語知識很多,但在知識輸出時能明顯感到學習的成就感。

4使用形成性評價激發學生課堂使用英語交流中醫的動力

形成性評價的概念于1967年由美國教育學家MICHAEL[12]提出。形成性評價重視教與學中的多層次分析與判斷,可為教與學提供針對性、真實性的診斷信息,使師生進一步明確自身教育與學習過程中的能力及缺失,幫助教師與學生調整自身教育、學習模式,進而使形成性評價能有效運用,提升教育、學習的成效[13]。中醫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時會因為中醫英語的學習難度大、記憶困難等而產生畏難情緒。建議在成績評價中不僅有終結性評價,還要有形成性評價,通過使用形成性評價激勵他們在中醫英語學習上不斷超越自我。不僅要盡可能多地輸入中醫英語,還要輸出中醫英語,鼓勵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英語學習成果,激發學生課堂使用英語交流中醫的動力。形成性評價不僅可以減輕學生期末考試的壓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納入評價范疇。形成性評價可將學生學習過程中出勤情況、課堂知識接受情況、課后文獻查閱情況、幻燈片制作質量、中醫英語口語交流情況、團隊成員對團隊學習中的貢獻度等納入評價。學生通過形成性評價調動了學習熱情,激發了競爭意識。為了在課堂能更好地展示學習成果,學生積極查閱資料、練習聽說能力,不僅增強了中醫英語學習的信心,還增強了團隊凝聚力。

5小結

篇2

就如何在中醫藥院校本科生中醫英語教學中引入翻譯理論和實踐,實現課堂互動,切實提高中醫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中醫英語 教學改革 翻譯技巧

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translation,reinforcing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nd enhancing classroom interaction.

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TC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classroom interaction;teaching effect

近年來,我國的不少中醫院校都開設了《中醫英語》這門課程,可見英語在中醫國際化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中醫英語的教學目的必然是讓學生通過英語這一媒介,把中醫介紹給世界,為全人類造福。這就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翻譯理論和技巧,并應用到中醫英譯的實踐中去。本文就重點探討中醫英語的教學目的及如何提高中醫英語的教學效果,滿足時代和社會的需要。

1 介紹翻譯技巧和方法

作為大學生,有比較扎實的英語知識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但是,翻譯知識對他們來說,幾乎是空白,而這對學習中醫英語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讓學生學好中醫英語,必須先填補這一空白。因此在課程設置暫時無法改變的情況下,教師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把翻譯的基礎知識介紹給學生,其中還包括科技英語翻譯的一些特點,使學生有“法”可依,有規則可循,而不是盲目地、隨心所欲地進行翻譯。在教學過程中,我一開始就向學生強調翻譯理論和實踐在這門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性,由此引入翻譯理論的學習,包括翻譯的原則、方法、技巧。由于這些理論對學生來講比較生疏而且抽象,我就一一舉例說明。比如,在講到翻譯技巧中的“增益法”(amplification)時我就舉了這樣一個英譯漢的例子: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物質能夠轉化為能量,能量也能轉化成物質。)其中“也能轉化”就是增加的內容。我同時告訴學生,如果從中文“物質能夠轉化為能量,能量也能轉化成物質?!弊g成英文“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使用的是另一種技巧,學生馬上就知道是“省略法”。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理解得非常透徹,印象也很深刻。然后,我還通過布置課外作業,讓他們運用這些學過的翻譯方法和技巧進行翻譯實踐,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學生反映效果非常好,而且饒有興趣。

2 介紹科技英語的術語特點及句法特點

科技術語一般都比較長,不容易記憶,學生往往對著一大串長長的科技詞匯感到無所適從。讓學生掌握科技英語術語的構詞規律對學生理解和記憶有很大的價值,比如在介紹affixation(綴合法)時,我舉了這樣一個例子:deoxyribonucleic acid=de(去掉)+oxy(氧)+ribo(核糖)+nucleic(核)+acid脫氧核糖核酸DNA。作為醫學專業的學生,對DNA是非常熟悉的,但他們原來不知道這個術語是這樣組成的,而且大部分的術語的構成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一發現令他們興趣大增。又如,“中醫”這一術語經常被譯為TCM(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這里用的是首字母縮略法。在講到科技英語的句法特點時我主要通過舉例和分析的形式把例句講透,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鼓勵他們在翻譯實踐中盡量有意識地關注和運用,提高了課堂效率。

3 重視語境因素

由于缺乏翻譯知識和文化意識,學生往往只會在英語中尋找與漢語對應的詞,而忽略了文化及語境等因素,從而造成錯譯、誤解,甚至鬧出笑話。因而讓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不同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在同一語言的不同語境下使用不同的譯法。比如中醫有“少火生氣”的說法。如不推敲“生氣”在這里的含義而直接用“angry”來翻譯的話,就完全曲解了原文,也會使目的語讀者不知所云。另外,同一個術語,在針對不同的讀者群時,譯文就必須考慮讀者的認知語境和閱讀反應,也就是要考慮譯文的實際交際效果,[2]宜采用不同的譯法。一般說來,對于醫學研究人員、臨床(西)醫師或有志于學習中醫的人,就適宜采用科技英語構詞法中的縮合法、綴合法等構成的專業性強、比較規范的術語,這樣便于中西醫之間的貫通和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而對于不懂西醫但對中醫有興趣、愿意了解中醫或有意接受中醫治療的普通讀者群,由于他們大多不懂拉丁文、希臘文之類的,也不諳西醫,如果譯文中盡是由各種詞綴組成的術語,會使他們望而生畏,也就起不到翻譯的交際效果了,故應盡量用淺顯的普通詞匯,比如盡量選用根據復合法構成的術語[3]。如“高血壓”一詞,對于專業人士可采用“hypertension”,而對普通讀者則宜用“high blood pressure”。

4 引入語用學和跨文化交際的知識

奈達曾指出“對于真正成功的翻譯而言,熟悉兩種文化甚至比掌握兩種語言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義。”[4]我國學者王佐良先生也曾說:“翻譯者必須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文化人?!涣私庹Z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5]故而在教學中我既強調文化修養在翻譯中的重要性,又注意讓學生了解跨文化交際的的基礎知識,使學生不僅掌握翻譯理論和技巧,同時又深化文化知識,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文化差異給翻譯帶來的困難直接體現在語匯缺失與詞義沖突上,即:源語詞語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找不到對等的語匯,或者與譯后的對應詞語所載的文化信息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如在翻譯“《難經》:一難曰:十二經皆有動脈,獨取寸口,以決五臟六腑死生吉兇之法,何謂也?”中的“動脈”時,我就告訴他們不能想當然地把“動脈”理解為與靜脈相對的動脈而譯成artery。中醫古籍中語言非常精練,概括性相當強,有許多術語或詞匯在英語中不能簡單地找對應詞(equivolent)。在閱讀時要仔細推敲,只有準確理解了原文的意思,才有可能忠實于原文。此處所謂“動脈”指的是脈之搏動,故宜譯為pulse。

通過多年來中醫英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筆直認為介紹翻譯理論和跨文化交際知識,加強翻譯實踐在中醫英語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否則這門課就成了無本之木。另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課堂互動,培養學生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1]何自然,陳新仁.當代語用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94.

[2]李虹.淺談中醫術語的英譯[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26(3):181182.

[3]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J].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109.

篇3

學生的學術交流和學術寫作等方面的能力相當薄弱,因此在中醫藥日益國際化,要求大力提升中醫藥人才的英語學術交流和研究能力的今天,轉變中醫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方式很有現實意義。近年來,對于大學英語教學應以學術英語課程為依托內容的呼聲越來越高,以學術專業內容為依托的學術英語教學EAP進一步細分的結果,是ESP教學內容的一部分?!盁o論是英語專業還是大學英語,教學中心都應該及時向專門用途英語做出調整。就大學英語而言,新的教學重心應該是通用學術英語、專業英語和職業英語?!保?]以內容為依托大學英語學術英語教學轉型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培養復合型,專業化中醫藥人才,促進中醫藥技術和文化的國際化交流。采用內容依托式大學英語教學已經成為學界的共識,不少專家學者主張大學英語教學應依托學生所學的專業進行。其中以蔡基剛的觀點最具代表性。他指出,“把以考試為導向的通用英語教學轉到以國際化課程為導向的學術英語上來,培養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國際競爭能力。為此必須建立教育國際化環境下的課程體系。具體地說,壓縮目前的大學基礎英語課程甚至取消其必修課地位,騰出學分為學生開設ESP課程”。[3]盡管不少專家指出了以專業知識內容為教學依托大學英語教學學術轉型的必要性,但目前國內開展大學英語中學術英語的介入和專業英語課程設置的教學的院校并不多,大學英語學術英語教學轉型尚處在探索和研究階段,對于如何具體施行大學英語學術英語教學轉型仍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翱紤]到我國高校間的實際差異,現階段我們還不能輕易地提出取消通用英語教學。較為適宜的做法應該是遵循因地(校)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各學校應根據自身特點和個性合理規劃配置教學資源,并制定出個性化的教學大綱?!保?]鑒于中醫藥國際化的大趨勢,結合醫學院校自身文化特點和專業設置,以及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需要,筆者對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轉型提出以下構想:在中醫藥院校采用傳統通用英語教學和學術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教材的使用上,采用國家級規劃教材如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聽說教程和醫學專用教材相結合。壓縮原有的通用英語教學精讀和聽說教學內容和課時至一半,剩余的課時分配給以學術英語課程為依托內容的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四個學期中,每一學期添加一門醫學學術英語課程的學習,內容涉及醫學詞匯、醫學閱讀、醫學視聽說、醫學翻譯和醫學寫作幾個方面。并且,在每個學期末設計相應的評估考核手段以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制定定量定性的教學評價機制,不斷學術英語教學的課時、內容和數量等方面做出調整,最終使得大學英語教學轉型更加合理科學,滿足學生的社會、科研和興趣需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為順利通過公共英語四六級考試提供保障,同時又可以向學生輸送醫學英語詞匯知識、醫學英語翻譯和寫作技巧和提高學生醫學英語聽說能力。醫學英語課程與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相關,互為補充,不僅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更為關鍵的是為學生在以后縱深的學習和研究中打下堅實的理論和語言基礎,拓展其科研國際化提供了有效平臺和途徑,為促進中醫藥文化在全世界的傳播提供有力的英語語言交流溝通保障。

二、學習英語教學轉型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自二十一世紀初,關于以學術英語內容為依托的大學英語教學轉型呼聲不絕于耳,但近些年來這方面的進展并不迅速,主要是在教學改革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和問題。目前不僅中醫藥院校,在全國的高校中大學英語教學面臨著大學英語學分壓縮和大學英語課程稀釋的困境。在業已壓縮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既要部分保留原有的通識英語教學內容,又要把與學生專業緊密相關的醫學英語課程內容(醫學詞匯,醫學閱讀,醫學視聽說,醫學翻譯和醫學寫作等)科學合理的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是個突出的困難問題。解決這一難題涉及中醫藥院校乃至全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和課程設置的重大修改及調整。這在大學英語改革方向仍存爭議,尚不明確的前提下并不現實。在此大背景下,通過增加醫學英語相關的選修課程作為教學補充;充分利用現達的網絡工具,積極構建醫學英語學習平臺,實現老師與學生課堂內外的實時互動;同時有效調動學生的內動力,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時間,把醫學專業英語的學習從有限的第一課堂延伸到無限的第二課堂。大學英語學術英語教學轉型要求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多元化。目前大多數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師的知識結構單一,大多是以文學、翻譯、語言學為方向的英語語言文學學歷背景,缺乏跨專業學術英語知識。“外語教師不能總從自己知識結構和教學經驗角度來選擇教學內容,強調自我。外語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和培訓去適應學生的新需求及國家和社會的新需求?!保?]要想實現中醫藥院校的大學英語學術英語教學轉型,必須要求中醫藥院校的英語老師掌握中醫藥的相關專業知識。因此培養具有夸專業知識結構,學術英語背景的多元化復合型的大學教師隊伍是成功實施教學轉型的關鍵??上驳氖牵簧僦嗅t藥院校倡導鼓勵英語老師報考和研讀中醫相關專業,同時為校內非醫學專業的老師開設了醫學專業課程培訓班,以供其學習中醫藥基礎知識和理論。同時校內的英語教師和中醫藥專家教授們交流互動也在院系間積極開展,為英語教師的專業醫學知識貯備提供了有效途徑。

三、結語

篇4

作為我國現存最早、影響力最大、較為系統、完整的中醫學巨著,《內經》建立了“陰陽五行、藏象、經絡、養生”等學說,從整體觀上論述醫學,創立了獨特的中醫理論體系,集中反映了我國古代的醫學成就,不僅是中醫學發展的奠基之作,更是中醫從業者和愛好者的必讀之作。正因如此,《內經》的翻譯工作也是開展最早、譯本最多的,目前海內外各種譯文已有11本之多,圍繞這些譯本展開的對比研究、理論分析之著作、學術論文可謂不計其數,《內經》儼然已成為專家學者挖掘無窮知識財富的寶藏。因而,對于中醫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內經》不僅可以全面深刻了解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淵源,更能促進翻譯理論知識的學習及翻譯實踐的開展,對于學生切實提高譯介能力意義重大。

二.引入《內經》的必要性

《內經》不僅是論生命科學為主體的、具有獨特科學內涵的醫學經典巨著和醫學“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粹[1]。它不僅是研究中醫學理論淵源最重要的文獻,而且由于它較詳盡地記述和運用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并論及古代的天文、氣象、物候,所以也是中國哲學、天文學等學科發展史上的重要書籍[2]。因而,在“文化自信、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內經》的學習有了雙重含義,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作為中醫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典籍翻譯一直以來都是譯者們不懈努力的重要領域,《內經》更是如此。目前,有關《內經》翻譯研究也從翻譯理論(如嚴復之“信、達、雅”、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勞倫斯.韋努蒂的異化翻譯法、彼特.紐馬克翻譯理論等)拓展至翻譯原則、方法等策略研究,從英譯史到英譯版本對比研究,從整體研究到細致研究(如虛詞、反義詞、文化負載詞、四字格等),從內容研究到譯者主體性等等,《內經》翻譯研究已經涉及到翻譯相關的方方面面,因而,學習《內經》對于學生全面了解中醫翻譯理論及動態,熟悉并逐步掌握各種翻譯技巧非常必要。

另外,在功利性學習風氣的不良影響下,現在的學生普遍目光短淺,目的性強,一切不能短時間產生效益的學習活動都是不能打動學生的。因而,想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中醫經典著作從而感悟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這顯然不太現實,那么通過《內經》相關翻譯理論及方法技巧等學生們普遍感興趣的教學活動來繼發學生主動學習中醫典籍,這不失為雙贏。

三.引入《內經》的可行性

《內經》研究至今,各種白話、注釋以及圖解本層出不窮、目不暇接,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因而,雖然《內經》內容晦澀玄妙,語言古奧難懂,但對于已經有了中醫基礎知識的學生來講,通過借鑒白話本輔助教師講解,學習《內經》并非難事。

篇5

中醫藥走向世界就是中醫藥療效和科學內涵得到國際社會公認,中醫獨特的醫療保健康復模式及其價值被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的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中醫藥產品進入國際醫藥和保健品主流市場,中醫藥標準規范成為國際傳統醫藥標準規范,中醫藥文化得到廣泛傳播的過程。根據統計,目前日、韓兩國的中藥產量占全球中藥市場90%營業額,而作為中藥發源地中國僅占2%。

作為中藥發源地的中國,為何在與日、韓的競爭中如此落敗?究其主要原因,還是中醫藥人才的匱乏。人是決定一切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國內不乏專業的中醫藥人才和專業的外語人才,但是我們缺乏復合型的人才,特別是既懂中醫又懂外語,既懂中藥又懂醫療機械,既懂中藥又懂資本市場的人才。近年來,中醫藥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雖然整體上有了較大的改觀,但由于深受教學設施、教學理念、學習觀念等硬件和軟件環境的影響,中醫藥院校大學英語教學離《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規定的“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和“提高綜合文化素養”總體教學目標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2重在人才培養

精通中醫藥的外語翻譯人才培養是中醫藥能否走向世界的關鍵。雖然中醫藥英語翻譯在世界上已經斷斷續續歷經了幾個世紀之久,但是直到近幾十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提高和我國一系列扶持、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出臺,中醫藥融入國際化的程度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中醫藥英語翻譯教學才在國內慢慢地“熱”起來,并呈現快速發展成為一門新興的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ESP)之勢。然而,由于中醫藥根植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有著獨特而復雜的理論和實踐體系,而且還存在著兩種語言的轉化問題,中醫藥英語翻譯教學在前進的道路上遭遇了許多麻煩。現階段,國內外探索中醫藥英語翻譯教學的學者呈逐漸增長的趨勢,他們提出了一些教學的技巧和方法,并且也注意到了中醫藥英語翻譯中的中西文化差異,但是真正擁有自己獨特理論體系的很少,而能出版較有影響力著作的學者就更為鳳毛麟角了。由于中醫藥文化背景和理論體系的特殊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學者和機構往往由于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認知不足導致中醫藥英語翻譯中不準確現象時有發生。雖然國內外一些學者和機構做了大量工作,旨在避免出現中醫藥英譯中文化缺省和誤讀現象,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但是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和深入全面的探討研究,中醫藥英語翻譯界對此還是各執各理,真正意義上的克服文化差異對中醫英譯的影響還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篇6

在西方,20世紀后半葉,語言學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開始發生變化,即學術界開始把注意力和焦點從描述,界定語言用法的規范法則轉向研究和探討在各種語言環境中的語言實際應用方面來。于是所謂的專門用途英語(ESP)便與時俱進應運而生了。商務英語就源于這個時代的西方國家,作為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它是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國際化步伐而誕生的一門特殊的應用語言學學科。目前,商務英語在中國正在成為一門包括語言和商務兩個領域,理論基礎涉及語言學,跨文化交際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的交叉學科。①隨著2007年,對外經貿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三所院校獲得教育部批準開設商務英語本科專業,2008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率先在外國語言文學下自主設立獨立的商務英語研究碩士學位二級學科點;②全國越來越多的高校相繼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目前已經有超過800個高校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但是我國商務英語的教學模式研究的成果仍相對缺乏。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不應該單單是“商務”和“英語”的簡單結合,③因為商務英語是一個跨學科的復合型專業,該專業既要求培養學生扎實的語言技能,又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商務知識和商務技能,學生通過學習,能讀懂英語的商務文件和信函,能用英語書寫一般的商務文件,和外商進行一般的商務交流。我國急需的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不但需要扎實的英語技能,掌握基本的商務理論,而且需要掌握商務實踐技能,了解進出口單證以及外銷合同的制作,還能和外商進行商務談判。

我國中醫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應該突出中醫院校的特色,即英語為中醫藥服務。2005年,科技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了《中醫藥國際科技合作綱要》。2009年,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扶持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若干意見》。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中醫藥事業的春天真正來到,近十年,中醫藥國際貿易市場和環境也日益活躍。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醫的發展以及日益頻繁的國際交流,從事中醫藥出口貿易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在2012年4月2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會,正式了由商務部、外交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14部門制定的《關于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包括加快培養國內外中醫藥服務貿易專業人才、建設中醫藥服務貿易信息和技術平臺等內容。我校是以中醫藥專業為特色的院校,我校開設英語專業已將近十年,在日益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大環境中,如何適應市場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是我院領導和廣大教師一直關注的問題。如何使我校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畢業生與其他院校英語專業的畢業生相比,具有競爭優勢是提高就業率的關鍵。所以應當將中醫藥英語和商務英語相結合,開設專門商務用途英語(即:以中醫藥英語為特色的商務英語)。

要創建以中醫藥英語為特色的商務英語專業,首先要了解我國目前商務英語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如下:(1)教師資源不足。商務英語的最大特色就是將英語語言技能和商務知識完美結合,這需要教師團隊既要有外貿工作經驗,又有扎實的英語技能,中醫院校教授商務英語的教師還應該掌握中醫藥英語知識。但是目前這種復合型的教師數量遠遠不夠,教師往往是只懂英語,商務和中醫藥英語知識是現學現賣;而且很多商務知識都存在著紙上談兵的缺陷,缺乏實踐性,學生畢業后往往發現學到的商務知識根本不能滿足職場的要求。(2)教學配套資源落后。商務英語是近幾年才在我國高校興起的一門專業,與之配套的教材建設發展落后,大部分都是理論性的教材,有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方面的教材少之又少,教學模式也是非常單一枯燥,絕大部分是書本或網絡的商務案例,沒有教師親身經歷的案例,教師通常都是照本宣科,商務英語課堂往往比較沉悶。其次,很多高校的校外實習基地也是相當缺乏,大多數高校沒有和實習單位建立起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以致很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參與到商務英語的實踐中,只是感受了下實習單位的文化氛圍,自身的知識并沒有得到應有的發揮。④(3)資金匱乏。資金匱乏的問題一直是阻礙我國高校改革發展的大問題,同時資金匱乏使得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外出進修和學習的機會很少,這樣嚴重制約了師資的發展;同時資金匱乏也造成了學生的實習機會嚴重不足,很多高校的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在即將畢業時也沒有獲得校外實習,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機會。我國商務英語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課題組成員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整理出了以下幾條改革措施:(1)加強師資建設。學校應該經常選派商務英語教師參加國內和國外的學習和培訓,讓他們親身接觸和學習商務事宜,增強語言功底和商務交流能力。同時高校應該大力引進復合型人才,包括有多年外貿經驗的商務人士,他們豐富的工作經驗不僅可以為學生帶來理論上的指導,還可以提供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見的各種各樣的案例。這樣的人才被聘請來做全職或兼職教師進行商務英語教學,是對現有商務英語教師隊伍非常有益的補充。(2)優化教學資源配置。鼓勵教師組成團隊,歸納總結商務英語教學經驗,并整理出適合目前的,本校學生的商務英語教材。中醫院校商務英語專業要突出特色,與其他高校商務英語有所不同,就要將中醫藥英語融入到商務英語的教學中,編寫以中醫藥為特色的商務英語教材。同時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方面也要大力推進,學校要耐心做好學生和校外實習基地的溝通工作,真正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校外實踐是校內學習的延伸,也是檢驗校內學習成果的好機會,讓學生與實習單位簽訂互利互贏的協議,使學生能學有所用,在實踐中又促進知識的鞏固。(3)教學內容設置要科學,合理。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商務英語復合型人才,高校就要不斷對該專業課程設置體系進行改革完善,要對原有的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進行調整,讓學生不但掌握基本的接聽商務電話,進行商務洽談以及商務信函和文件撰寫的基礎上,更多地掌握一些核心的商務技能知識,中醫院校的商務英語課程可以增加“中醫基礎英語”,“中醫藥英語翻譯”等與中醫藥英語知識相關的課程。同時教師應注重課堂形式的多樣化,積極開展學生的課堂討論,發展微課堂教學,MOCC(慕課)教學和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4)完善考核內容。目前商務英語的考核都是書面考核,針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從事的工作實踐性很強,尤其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要求很高的特點,學校應該加大考核學生口語的力度,口語考試應該增加考核內容和難度。同時教師應該增加平時課堂考核成績占期末成績的比例,課堂考核形式應多樣化,同時每學期應增加商務論文撰寫,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所學的知識以及興趣和特長來撰寫論文。結語:目前,我國高校所開設的商務英語大多是EGBP(EnglishforGeneralBusinessPurpose),即以商務為背景,在語言技能培養上增加一般的商務知識,著重培養學生在一般商務環境中使用英語的能力,而ESBP專用商務用途英語(EnglishforSpecificBusinessPurpose)則針對從事某一商業領域的專業人士設計的培訓課程。

中醫院校的商務英語可以以此為依托,開設以中醫藥出口貿易為特色的專用商務用途英語。首先需要制定教學大綱,設定教學目標,其次是優化課程配置,學校為低年級的學生開設和英語技能以及商務基礎知識相關的課程以外,還可以增加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學和方劑學的課程,高年級學生可以開設中醫基礎英語翻譯,中藥翻譯等和中醫英語相關的課程。同時,教材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不斷增加自身的專業知識,關注學科的最新發展,將新的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以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積極性。學校還應注重師資的培養,經常選派骨干教師去其他高校進行訪問學習,參加國內外的培訓。目前,中醫藥是我國出口貿易中最具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的產業,并具備比較強的科研攻關能力,也很有希望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支柱產業之一。中醫院校開設商務英語專業應該發掘中醫院校自身的特色,培養我國急需的中醫藥服務貿易專業人才。

作者:徐敏 單位:湖北中醫藥大學外國語學院

篇7

    中醫藥院校的英語教學主要分為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兩部分,專業英語學習建立在公共英語教學的基礎上[4]。而對中醫藥專業英語教師的素質要求應區別于大學英語教師,應提高其中醫藥知識素養。只有專業教師本身對中醫藥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才能把備課做到更細更好,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當學生開始面對陰陽五行、數百味中藥,數百首方劑及針灸穴位的時候,他們會把大量時間用于記憶和理解,單獨留給專業英語的時間相對較少,有的學生對專業英語失去了興趣、忽視它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同學選擇放棄。此時專業英語教師應該用英語的思維方式來解釋中醫藥,使專業英語教學成為對所學知識的又一次鞏固和加深。

    2優化英語教學模式

    2.1改進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這兩個階段不是相互獨立的。公共英語作為學生掌握基本英語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必修課,是進行專業英語教學前的基礎[2]。我國大多數中醫院?;静捎么蟀嗍谡n和公共的授課模式。這種模式適用于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往往會為了應付期末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聽課,沒能給中醫藥專業英語學習打下語言基礎。中醫藥院校的公共英語課應擺脫以教師單獨講授的“高中式”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課網絡教學,比如觀看醫療題材的美劇如《HouseM.D》、《Coma》、《cis》和《Grey’sAnatomy》等,將醫療專業知識與美國的社會、人文風情融為一體,實現人機之間的互動式學習;針對性的增加健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情景對話與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5]。在情景模式的鍛煉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總結在情境中遇到的專業術語,在情景結束后由教師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專業詞匯運用能力進行評估,指出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引導其在專業英語學習階段有針對性的學習,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一個發現、解決問題的地方。筆者將中醫藥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歸納于表1。

    2.2優化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專業英語學習屬于英語的應用與提高階段,經過中醫藥專業知識和英語基礎階段的學習后,專業英語教學就應更具“中醫特色”,專業英語教學也應該有“君、臣、佐、使”之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途徑,中醫藥學知識在整個中醫藥專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處于“君”的位置,只有對專業知識的充分理解才能做到準確的翻譯;專業英文術語則處于“臣”,具有專業術語的英文翻譯才能準確表達中醫藥學知識,更好發揮中醫藥優勢來服務于醫療[6]。因此專業英語的教學應在中醫基礎理論的科學辨析中引導學生掌握專業英語。中醫強調“天人合一”的復雜系統,很難將人體或疾病作為簡單的機械性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專業英語教學中就可以根據對某一具體病癥的描述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中醫理論,比如:“肝郁侮脾”的具體病理表現為因生氣(anger)或者病毒(virus)因素導致肝功能(liverfunction)受損,從而影響膽汁的分泌(bilification),進而引發消化不良(dyspepsia),患者往往不思飲食(loseappetite)、面色萎黃(sallowcomplexion)、形體消瘦(emaciation)等癥狀(symptom)表現,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屬木,脾主運化屬土,木對土有相克(restriction)的作用,“肝郁侮脾”即是脾土對肝木的反克(anti-restriction)作用。相比單純的專業詞匯記憶和機械的翻譯,這種科學辨析的教學模式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思維來理解和解釋中醫抽象概念。筆者用以下概念圖(圖1)對該教學模式進行概括性表述:圖1.專業英語教學思維模式:

篇8

中醫藥院校的英語教學主要分為公共英語和專業英語兩部分,專業英語學習建立在公共英語教學的基礎上[4]。而對中醫藥專業英語教師的素質要求應區別于大學英語教師,應提高其中醫藥知識素養。只有專業教師本身對中醫藥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才能把備課做到更細更好,進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當學生開始面對陰陽五行、數百味中藥,數百首方劑及針灸穴位的時候,他們會把大量時間用于記憶和理解,單獨留給專業英語的時間相對較少,有的學生對專業英語失去了興趣、忽視它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同學選擇放棄。此時專業英語教師應該用英語的思維方式來解釋中醫藥,使專業英語教學成為對所學知識的又一次鞏固和加深。

2優化英語教學模式

2.1改進公共英語教學模式

這兩個階段不是相互獨立的。公共英語作為學生掌握基本英語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必修課,是進行專業英語教學前的基礎[2]。我國大多數中醫院?;静捎么蟀嗍谡n和公共的授課模式。這種模式適用于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計,對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中醫藥院校的學生往往會為了應付期末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而聽課,沒能給中醫藥專業英語學習打下語言基礎。中醫藥院校的公共英語課應擺脫以教師單獨講授的“高中式”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課網絡教學,比如觀看醫療題材的美劇如《HouseM.D》、《Coma》、《cis》和《Grey’sAnatomy》等,將醫療專業知識與美國的社會、人文風情融為一體,實現人機之間的互動式學習;針對性的增加健康、醫療、保健等方面的情景對話與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5]。在情景模式的鍛煉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總結在情境中遇到的專業術語,在情景結束后由教師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專業詞匯運用能力進行評估,指出學生的優點與不足,引導其在專業英語學習階段有針對性的學習,使英語課堂真正成為一個發現、解決問題的地方。筆者將中醫藥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模式歸納于表1。

2.2優化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專業英語學習屬于英語的應用與提高階段,經過中醫藥專業知識和英語基礎階段的學習后,專業英語教學就應更具“中醫特色”,專業英語教學也應該有“君、臣、佐、使”之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途徑,中醫藥學知識在整個中醫藥專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應處于“君”的位置,只有對專業知識的充分理解才能做到準確的翻譯;專業英文術語則處于“臣”,具有專業術語的英文翻譯才能準確表達中醫藥學知識,更好發揮中醫藥優勢來服務于醫療[6]。因此專業英語的教學應在中醫基礎理論的科學辨析中引導學生掌握專業英語。中醫強調“天人合一”的復雜系統,很難將人體或疾病作為簡單的機械性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在專業英語教學中就可以根據對某一具體病癥的描述來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中醫理論,比如:“肝郁侮脾”的具體病理表現為因生氣(anger)或者病毒(virus)因素導致肝功能(liverfunction)受損,從而影響膽汁的分泌(bilification),進而引發消化不良(dyspepsia),患者往往不思飲食(loseappetite)、面色萎黃(sallowcomplexion)、形體消瘦(emaciation)等癥狀(symptom)表現,在中醫理論中肝主疏泄屬木,脾主運化屬土,木對土有相克(restriction)的作用,“肝郁侮脾”即是脾土對肝木的反克(anti-restriction)作用。相比單純的專業詞匯記憶和機械的翻譯,這種科學辨析的教學模式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引導學生學會如何用英語思維來理解和解釋中醫抽象概念。筆者用以下概念圖(圖1)對該教學模式進行概括性表述:圖1.專業英語教學思維模式:

3.積極開展專業英語第二課堂活動

推薦期刊
  • 中醫
    刊號:11-2166/R
    級別:北大期刊
  • 中醫正骨
    刊號:41-1162/R
    級別:統計源期刊
  • 陜西中醫
    刊號:61-1105/R
    級別:統計源期刊
  • 中醫研究
    刊號:41-1124/R
    級別:省級期刊
欧美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片不卡无码久东京搔,亚洲鲁丝片AV无码APP
日韩老熟女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极品国产精品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守人婷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