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的版面費計算方法如下:
1.按版面計算:具體版面計算方式可聯系雜志社或咨詢在線客服。如果文章超出定義范圍則需要多支付一版面的費用。
2.按字數計算:有些期刊會根據論文的字數來計算版面費,例如每千字收取一定費用。
3.額外費用:如果文章需要彩色印刷(如圖表、圖片),可能會額外收取費用。
4.期刊級別和收錄數據庫:期刊的級別和被不同數據庫收錄的情況也會影響版面費。例如,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通常較高。
5.期刊政策與優惠:部分期刊可能對特定群體(如學生、學者等)提供版面費優惠。
6.開放獲取:開放獲取期刊通常按文章收取費用,費用較高,涵蓋同行評審、編輯、出版和在線傳播等成本。
《腐植酸》雜志的版面費計算方式相對明確,主要依據文章所占據的版面數量進行收費。作者在投稿前,應仔細核對文章字數,并根據期刊的收費標準合理預算版面費。
《腐植酸》雜志創刊于1979年,是一本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管、主辦的學術性期刊。該雜志為雙月刊,審稿周期為預計1個月內,國內統一刊號為11-4736/TQ,國際標準刊號為1671-9212。
《腐植酸》雜志的主要欄目包括: 專題評述、卷首語、研究論文、腐植酸文摘、“土肥和諧”之聲、腐植酸標準討論、行業資訊、烏金采風,該雜志注重學術性與實踐性結合,鼓勵創新性研究,尤其歡迎具有理論深度或實證價值的論文。其刊載文章多涉及化學政策分析、化學技術應用等熱點議題,為化學工作者提供前沿的學術參考。
該雜志在學術界具有較高影響力,曾多次入選
,并被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收錄,這意味著論文能夠被更廣泛的學術群體檢索和引用,有助于提升研究成果的傳播范圍和學術影響力。
根據最新數據,其影響因子:0.22,表明該雜志在化學研究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認可度。
《腐植酸》雜志須知(審稿周期:預計1個月內)
Ⅰ、署名應限于參加研究工作并可解答論文有關問題者,所有作者均須注明所在單位、城市及郵編。
Ⅱ、正文附300字左右的摘要、3~6個關鍵詞,并將標題、摘要、關鍵詞等譯成英文附文后。
Ⅲ、數字用法:執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凡公元紀年、年代、年、月、日、時刻、各種記數與計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數字。
Ⅳ、參考文獻須選用公開發表的文獻,不得引用內部資料、待發文獻。須按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列于文后,并在文中相應位置加注序號。
Ⅴ、引言,說明課題的研究背景,引述該領域的國內外研究進展,說明本文選題意義和創新點;內容不應與摘要和結論雷同,不能出現圖表。
學者姓名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曾憲成 | 85 | 腐植酸;肥料;土肥;腐植酸肥料;土壤 |
成紹鑫 | 52 | 腐植酸;尿素;泥炭;肥料;褐煤 |
李雙 | 49 | 腐植酸;土肥;肥料;腐植酸肥料;土壤 |
李善祥 | 37 | 腐植酸;風化煤;黃腐酸;鉆井液;褐煤 |
鄒德乙 | 37 | 腐植酸;棕壤;腐植酸肥料;施肥;番茄 |
王曰鑫 | 34 | 腐植酸;土壤養分;微生物活性;腐植酸肥;緩釋... |
周霞萍 | 29 | 腐植酸;黃腐酸;針狀焦;煤焦油;生物質 |
馬獻發 | 28 | 腐植酸;土壤;鹽分;設施土壤;土壤理化性質 |
張彩鳳 | 26 | 腐植酸;低階煤;殺蟲劑;作物品質;黃腐酸 |
黃占斌 | 23 | 保水劑;腐植酸;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環境材料 |
機構名稱 | 發文量 | 主要研究主題 |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秘... | 637 | 腐植酸;肥料;腐植酸肥;腐植酸肥... |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 | 497 | 腐植酸;肥料;腐植酸肥;腐植酸肥... |
中國科學院山西煤炭化... | 102 | 腐植酸;肥料;黃腐酸;腐植酸類;... |
中國科學院 | 98 | 腐植酸;肥料;土壤;植酸;黃腐酸 |
山西農業大學 | 57 | 腐植酸;土壤;肥料;腐植酸肥;養... |
中國農業大學 | 56 | 腐植酸;黃腐酸;降解;土壤;農業 |
東北師范大學 | 50 | 腐植酸;泥炭;基質;泥炭腐植酸;... |
華東理工大學 | 39 | 腐植酸;黃腐酸;分子;植酸;活性 |
黑龍江省科學院 | 38 | 腐植酸;土壤;蔬菜;水稻;大豆 |
沈陽農業大學 | 37 | 腐植酸;肥料;復合肥;腐植酸類;... |
涉及文獻 | 資助項目 |
3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5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11 | 黑龍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
11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
7 | 山西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 |
6 | 泰安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
5 | 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
5 | 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 |
4 | 山西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 |
3 | 中國煙草總公司科技項目 |
涉及文獻 | 資助課題 |
4 | 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303103) |
4 | 山西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041017) |
4 | 山西省國際科技合作計劃(2012081007) |
3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6AA03Z0454) |
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74275) |
3 | 山東省自主創新成果轉化重大專項項目(2012ZHZX1A0409) |
2 | 山東省教育廳科技計劃(J07YF05) |
2 | 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3ZS061-A25-025) |
2 |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D10B03) |
2 |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2006AA10A213) |